试论新兴网络词汇对辞书释义的影响

2017-08-15 00:55李云翔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辞书语料词义

李云翔

辞书是人类研究字词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详细的释义、实例的列举能够帮助广大的求知者们,迅速地从中找到所渴求的目标和内容,从而促使学习目的的达成。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汉语词汇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字词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悄然发生变化。网络新兴词汇的出现,使得字词的“新用”达到了一个高潮。所以,这里就简要的论述新兴网络词汇对辞书释义的影响。

一、词义扩大对辞书释义的影响

网路词汇的使用并不是惯用往常的使用规范,而是在特定的场合、特殊的语境之中,产生出新的含义,从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就枚举新兴网络词语来证实这一现象。

例:“你这身打扮真是雷到我了。在我看来,你根本不适合这种风格的衣服。”

以上这则对话,引用于两位女生的日常交流。在这段语料当中,“雷”字的运用便是新兴网络词汇的鲜明体现,若对新兴词语不太熟悉的人群来说,这句话的含义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

在新华字典当中,其对“雷”字有四个具体的解释。(1.由于下雨是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空中闪电发出的强大的声音,如雷电、雷鸣、雷雨。2.军事用的爆炸武器,如地雷、鱼雷;3.(雷池)古水名,在今中国安徽省望江县,现用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比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4.姓。)如果将以上4个含义带入语境当中,会发现纷纷不符合语料要求,反而在网络上新兴的意思,能够恰如其分的使用于其中。近日以来,网络上对“雷”字有了全新的释义,一改往日对“雷”的认识,自定义了“给人以惊讶,出乎意料”之意,并且能够组成新词,如“雷人”、“雷剧”等等。将这一含义带入到上述语料中的话,能够完美的契合语境,给人以新鲜感,劝解对方下次改变自身的穿衣风格。

上面已经对“雷”字的新意作出了一定的分析。可见,网络词汇的新兴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二、词义转变对辞书释义的影响

网络上,部分词汇的释义逐渐发生了转变,并有和自身主要意义相差甚远的现象出现。这里,就针对词义转变现象来讨论其对辞书释义的影响。

例:“昨天我生日,爸爸送个我一台苹果,好开心啊!哈哈哈哈。”

以上是两位好友之间的对话,其中“苹果”的运用,就是新兴词汇的重要体现。如果对新兴词汇不太了解的话,那么受众就会把这里的“苹果”了解为水果的意思,并且会纳闷为什么会和“一台”这样的数量词所连用,从而造成理解歪曲的现象。

在《汉语大词典》中,对苹果的解释为(双子叶植物,蔷薇科。落木乔木,花淡红或淡紫色,大多自花不孕,需异花授粉。果实由子房和花托发育而成,果肉清脆香甜,能帮助消化。)依据以上《汉语大辞典》的解释,显然不符合该段语料的具体内涵,所以肯定存在着其他的意思。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人们运用手机的频率逐渐增加,美国“苹果”牌手机更是风靡全球,并且让“苹果”成为自身的代名词。在网络上,网友们更是将“苹果”手机简称为“肾”、“爱疯”、“苹果”等等,让一部手机同时拥有多种代名词。这里语料的运用,就是这其中一项代称的体现,言下之意就是“苹果”牌手机的意思。通过以上的分析,很好的将“苹果”一词的词义转变现象分析到位。

三、辞书对新兴词汇的收纳要求

(一)正确性,科学性

一本合格的辞书,首先最起码的要求就是正确性和科学性。存在构词错误,有明显语病的内容是不能被收纳到辞书当中的。例如近期出现的“蓝瘦,香菇”这一短语,其潜在的含义是“难受,想哭”,深究其构成内涵的话,会发现其内部构成逻辑毫无规律可言,纯粹是由“难受,想哭”读音转化而来的,所以这一短语仅仅在网络上流行,而并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自然是不会收入到辞书当中的。

(二)使用广泛性

如果新兴网络词汇想要被收入到辞书中的话,还需要满足其使用广泛性的特点。对于“同志”一词,新老一代的认知存在着差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新生意义——“同性之爱”也会慢慢地渗透开来,被更多人所了解。所以说,“同志”一词的新生意义将很有可能被收入到新版的辞书字典当中。因为它适应了使用广泛性的特点。

四、结语

新兴网络词汇正随着时代的演进而逐渐发展,其中存在逻辑清晰,架构准确的内容,同时也存在语义模糊,思维混乱的内容,其均在网络上有一定的体现。时代在进步,辞书也需要更新换代,这就要求辞书编撰者们立足于语言文字本身,深究其语义发展的脉络,考虑清晰辞书与新兴网络语言之间的联系,从而使辞书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猜你喜欢
辞书语料词义
CISHU YANJIU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诛”的词义演变及其在古籍中的释义
面向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的回译方法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中国辞书学会第五届领导成员名单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