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留学生汉语语用失误的研究

2017-08-15 00:55罗英芳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泰国人泰语留学生

罗英芳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的往来日益频繁,随着贸易的增多与发展,中国与东盟十国建立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此一来,各国间需要更多的通晓各国语言的人才。近年来,我国与东南亚各国交换与输送留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多,其中也不乏泰国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汉语。尤其是中泰两国签署了有关两国教育部之间互认高等教育学位的协议后,两国在教育方面的合作取得更大的进展。泰国的学生学成回国后,将成为双边经济贸易的优秀人才。但是汉语与泰语的学习还是有区别的,对于泰国留学生来说,他们也觉得有困难,使用汉语的时候难免有一些语用失误。

一、语用失误的国内外研究

“语用失误”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语言学家珍·妮托马斯(Jenny Thomas)在她的论文“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中提出的。她认为语用失误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没有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的差错。她把语用失误分为两种,即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是指在使用句式和词语时,由于思维方式和习惯或观察失误的角度和范围差异等原因所造成的不得体性。社交语用失误是建立在交际原则上的,即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它是指在社会交往中外语学习者出现的不符合本族语者的社会习惯和文化心理的语用失误。托马斯在《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为分析语用失误建立了理论框架,为国内外研究奠定了基础。甘伯兹(Gumperz)认为人们的交流需要语言,但仅仅会说语法无误的句子,还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有效的交际,只有当言语行为引起了某种反应,才可以认为是一种交际行为。在实际交往中,仅仅看句子的字面意思是不够的,人们还需要根据特定的背景知识来推断,双边的对话才得以顺利进行。他还认为文化差异是造成不同种族间使用语言时的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这些研究都为我国的语用失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我国的语用失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汉英语用的对比和中西文化的差异。国内很多学者都把语用失误的原因归结为文化差异,由于文化不同,形成负迁移。如吕文华、鲁健骥认为“由于学生的母语语用规则和文化因素是自幼习得的,已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对学习和使用外语形成干扰。戴炜栋、张红玲指出“文化迁移是由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干扰,它表现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或外语学习时,人们下意识地用自己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并以此为标准来评判他人的言行和思想。文化迁移往往导致交际困难、误解、甚至仇恨。”此外,我国的语用失误的研究还有关于对语用失误态度的研究、语用失误的研究方法等。

二、泰国留学生汉语语用失误分类

笔者通过在本校泰国留学生的教学实践和听课记录中了解到,泰国留学生的汉语语用能力还是不错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汉语语调、重音、词汇的引申义方面有失误,在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包括对汉语称谓、恭维、感谢、道歉等的正确使用。因此,泰国留学生汉语语用失误可以分为语言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和非语言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一)语言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是指在使用句式和词语时,由于思维方式和习惯或观察失误的角度和范围差异等原因所造成的不得体性。它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的失误。根据调查泰国学生在语音方面的失误主要包括重音、语调和语气,词汇方面主要包括代词,有文化隐含义的词语,语法方面主要是语序。

1、语音的语用失误

汉语的语音、语调、语气能表达丰富的感情,只有识别这些因素才能真正了解说话者的表达意图。同一句话,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泰国留学生就没有留意这点,在使用在重音或者语调上时就会造成失误,如“啊”可以表达感叹,如“啊,多美的秋天!”可以表示惊讶,“那天你没来啊!”也可以表示缓和语气,“你昨晚怎么没来参加晚会啊。”

2、词汇的语用失误

汉语的词汇比泰语丰富,泰语中的生活词汇很丰富,文学词汇和书面语词汇相对缺乏。这也是导致很多汉语词汇无法准确翻译成泰语的原因之一,汉语的成语是泰国学生学习的难点。如 “汗牛充栋、学富五车”等成语很难译成泰语,他们也很难理解。还有一些带有文化色彩的词语,如“隔壁老王”,他们就不理解为何有这个说法。

3、语法的语用失误

汉语和泰语语法的区别在于语序。总体而言,两种语言都是主谓宾形式,但在修饰成分上却不同。汉语中的修饰成分一般放在中心语的前面,而泰语的修饰成分则放在中心语的后面。如汉语中的“一位善良的奶奶”,在泰语中就是“奶奶善良的一位”。他们受母语的影响,在说汉语时有时不自觉地就把修饰成分放在中心语的后面了,学生在作业中写道:天空白云飘飘,海水很蓝,浪花一朵朵,太阳很晒,但是很开心,我们眺望在最高处。(应该是“在最高处眺望”)

当然,在一些社交语言使用中,泰国留学生也会犯一些错误,比如在打招呼时,泰国人一般用“萨瓦蒂卡”来问候,相当于汉语的“你好”,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会忽略了在汉语里对不同年龄人的不同称呼。在请求时,泰国人一般会先说“对不起”,然后再说请求的内容。

(二)非语言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人类是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思想的,但是有很多信息是通过非语言符号获得的。在实际的汉语教学中,教师们注意讲授语言交际的注意事项,而或多或少地忽略了非语言交际的教学,这也导致了在实际语用中的一些失误。如体态语方面,包括手势、坐姿、行走等。泰国手势有的和中国的不同,如泰国人的合十礼,两掌相合,十指伸直,举至胸前,嘴里还说着“萨瓦蒂卡”女性用的,男性用“萨瓦蒂卡叻”。“萨瓦蒂”一词源于印度梵语,本意是“如意”,它常常在见面和告别的时候用。中国一般用握手。但是中国表示一至十的数字手势在泰国也是没有的。传统的泰国坐姿有两种,一种是有坐具的坐姿,当有长辈在场时,小辈应该两掌相叠,放在腿上,上身微躬而坐,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如有比较尊贵的人在场,小辈上身还要下躬,另一种是席地而坐。这种坐姿又分两种跪坐和叠腿侧坐。在泰国人看来,脚是身体的最低处,是用来行走的,是最不干净的,因此就座时,脚不能对这另一个人,并且避免跺脚。泰国人的行走也要根据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行姿。在公共场合,当经过自己的长辈或熟悉的体面人时,要两腿微曲,略微躬身而过。如果经过的是达官显贵或是社会要人,要膝行或近前行合十礼而过。在路上行走,前面有长辈或要人迎面而来,要闪在一旁,让他们先过,如果是和尚,不但要如此,还要在他们走过时行合十礼。中国人的行走要求昂首挺胸,眼睛目视前方,自然得体。

三、泰国留学生汉语语用失误的原因分析

(一)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语言交际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完成的,不同文化的民族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使用及交流的规则。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是造成语用失误的原因之一。中国是一个注重仁义道德的国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以道德作为基本的守则;但是泰国人受到西方文明的深刻影响,在考虑事情时,自我意识较强,集体荣誉感没有中国强烈。

(二)价值观与信仰不同

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信仰是某一文化群体对事物和人生的见解。泰国多数人都信仰佛教,佛教主张以善为本、善恶有报、积善行德和仁义待人,这些思想已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中国人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时刻以社会道德来约束自身的行为。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是为了交流思想,更好地了解别国的文化。所以在交际中要尊重彼此的文化规则与差异。泰国留学生使用汉语时出现的失误分为语言交际中的失误和非语言交际失误,造成失误的原因是由于文化差异和对价值观及信仰的不理解。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培养泰国留学生的语用能力,让汉语在世界语言的舞台上独放异彩。

猜你喜欢
泰国人泰语留学生
泰国人对数字化生活习以为常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泰国人对“路边野餐”情有独钟
留学生的“捡”生活
泰国人买彩票痴迷车祸数字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说一说汉语的“亲戚”
高校泰语演讲赛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
浅析提高泰语阅读技能之我见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