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7-08-15 00:55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特色改革思维

孟 雅

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下,现存社会主义国家正为加速各自的现代化建设而进行着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而对于我们一路走来的社会主义中国的革新之路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一、在危难当中求得生存——革新道路的探索

习近平指出,要了解和理解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的大国为什么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选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千疮百孔、问题多多的中国,进步思想的人们在失落当中奋起,然而得到的是跌落和进一步的绝望,于是就迈出了决绝的一步——走革命之路。直到十月革命的胜利消息传入。由此,以救亡意识催化出的工业化诉求和社会主义国家化方案,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发生了深刻的融合。所以,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看它能否解决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历程表明,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曾经西方国家还在不遗余力地唱衰中国。所谓“中国崩溃论”也曾一度弥漫世界各地。然而,在西方世界处于经济萎靡、社会迷茫、政治混乱的情况下,中国的发展却能够长期保持“一枝独秀”。这使得西方人甚是惊讶“中国模式”。实际上,所谓的“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是在改革中诞生,又在改革中成长、成熟。它体现着物质需求的无限满足,精神自由的充分享受,和谐社会的全面实现。它是我党艰辛探索出的一条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强盛之路,人民幸福之路。

二、在困境当中求得发展——改革使命的抉择

中国社会主义的实现是经过了革命的血与火的磨难,是一个动荡的岁月。当文革过后打开国门才知道,快速进步中的西方的奢华超出我们的想象。我国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使得我党和人民产生了奋起直追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所以20世纪70年代末我党做出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性决策,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时代进步的大势所趋。

1978年12月,我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会议闭幕时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郑重提出:“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揭开中国改革开放序幕的一个开篇之作。今天对于我们社会主义改革后的进步效率没有人能否认。因为中国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所以,靠什么来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靠什么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靠的就是社会主义改革。今天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全面深化改革,没有其它途径。今天全面深化改革要塑造的,是一个更有实力引领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

三、在危机当中找到出路——改革方式的取胜

在改革方式上存在激进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与苏东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剧烈的、爆发式的“休克疗法”相比,我国社会主义改革进程可以说是相当“温和”的。30多年的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先走再看,边走边看”。“试点、试验”是我国改革中经常出现的词汇。“先行试点,逐步推开”成为我国改革的基本思路。坚持的是由点及面的稳步推进的渐进式改革之路。正因为如此,它才实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样的科学论断,是在世界社会主义受到严重挫折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一份新的宣言书。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简直是为中国量身打造的。法国前驻华大使,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康拉.德赛茨认为:“中国自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能够平安地与资本主义市场这只“狼”共舞,并创造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奇迹,使全球惊讶与羡慕。”所以,到底穿什么鞋子走路合脚,也只有自己知道。

四、在挫折当中积累经验——改革思维的科学

恩格斯称赞人类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思维方式科学与否,不仅决定认识的对与错,而且决定实践的成与败。而改革的成功离不开思维的科学。

(一)改革思维的科学必定是解放思想的过程

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当代人的头脑不应当被先人的思想所禁锢。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不能让死人拖着活人前进。”实践不断证明,不解放思想,不冲破传统观念,改革就无从谈起。改革中解放思想虽永无止境,但不是漫无边际。要始终坚守人民利益的底线:做到人民的尊严不可践踏,人民的利益不可冒犯,人民的意愿不可背叛。“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是共产党的建党指针。共产党人明白:遵守之,将获得永恒;违反之,将失去根基。当下,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改革正推动着焕发新生的中华民族沿着历史发展的轨道前行。人民有所呼,改革就要有所应。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唯有这样的改革思维,才能获取群众的支持,上下一条心,取得社会主义改革的胜利。

(二)科学思维方式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锐利武器

比如,“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辩证思维解忧难”;“以系统思维聚合力”;“以底线思维定边界”;“以法治思维图善治”;“以创新思维增活力”等等。

五、在比较当中认清规律——改革方向的正确

改革方向决定着前途和命运。罗斯福新政,其改革方向是为了完善资本主义制度,它是在资本主义经济机体内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最后成功结束了大萧条噩梦,从而挽救了资本主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而坚持这一改革方向的结局必定是丧失社会主义事业。所以在改革方向问题上,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正因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三足鼎立,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随着中国发展速度的加快,西方国家开始明白中国存在着某些特定优势,特别是中国的政治体制在指导和管理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上表现出高效和务实。因它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当前中国的对手们还在处心积虑,他们最可能利用物价、腐败等关系到大众生活水平的问题,把矛头指向中国政治体制,煽动变乱,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我们的唯一出路就是建设好自己的家园。在新的历史关头,就是要通过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六、在发展当中赢得地位——改革成效的奇迹

近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对于我们今天所经历过这场变革的人来说,是一个不短的历史时期。回顾改革历程,一路波澜壮阔,一路辉煌相拥。这前所未有的精彩一幕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发展奇迹,展示出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要发展,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世界要发展,必须向改革要活力。近40年的改革成效,已经令我国的国际地位高升,新时期的我国有能力担当起国际大国的责任和义务。一个成熟的“理性大国”正聚焦着国际眼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这一伟大进程不仅影响了并继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前途和命运以及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且也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实践谱写了新的篇章,已成为现代社会主义的一面光辉旗帜,也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猜你喜欢
特色改革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特色种植促增收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