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信仰宗教的原因探析
——以山东省为例

2017-08-15 00:55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青年人信仰农村

盛 睿

一、前言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青年的主流,从中共党员的年龄看,35岁及以下的党员2247.9万名,约占党员总数的25%左右;但是在当前社会价值多元化的情况下,青年人的信仰也出现多样化的特征。当代部分青年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存在淡漠的倾向。当代青年人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淡漠的同时,对各种宗教的信仰却在不断的增加。调查发现当代青年接受教育水平的不同,对宗教的认知也有所不同。在中国接受高等教育大学生中,每年有很多学生积极申请入党,这反映了青年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较为坚定。据武汉大学等高校调查,2011年初有入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达79.2%。[1]这也说明了党对大学生有强大吸引力,已成为大学生成长的显著特点,宗教则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影响面较小。可以说,我国绝大多数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坚定理想信念,奉献社会和他人,积极投身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当代中国青年不愧为大有希望、大有作为的一代。但是,也应该看到,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宗教对青年人仍有很大的吸引力。农村青年约有66%信仰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他们认为正是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中国农民才永远地站起来,开始堂堂正正地做人,并迈开了通向共同富裕道路的大步;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使农民摆脱了饥饿,走向富裕。但也有11%左右的青年农民信仰宗教。虽然比例小,但绝对数却非常大,这种状况必须引起社会的关注。[2]中国有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的宗教活动相对活跃和广泛。

为了深入了解山东省青年宗教信仰的状况,本课题组于2016年暑期对山东省的济南、青岛、潍坊、济宁和临沂五个地区的青年开展了“青年宗教信仰状况”的实地调查。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实地调研和社会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58份。根据问卷调查,信仰宗教的青年人在9.6%左右,信奉唯物主义的约占72%。数据说明了宗教在当代青年群体中影响面比较小。但是,数据也表明,还有20%左右信仰较为缺失,这部分人群往往是宗教传播的主要目标。另外,有学者对于山东省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做了调查问卷,其总体现状是:信教学生的绝对数量不多,在1049份有效问卷中,信教的学生有148人,占总人数的14.11%;不信教的学生有797人,占总人数的75.98%,是绝大多数;说不清的学生有176人,占总人数的16.78%。[3]

二、少数当代青年信仰缺失原因分析

第一,社会环境的因素。经过三十多年飞速发展,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经济在为青年提供更多机遇的同时,其实也增加了更多的挑战。青年人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有些青年甚至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这些压力、挫折。当他们遇到挫折时,例如考学、求职,尤其是男性青年的婚姻问题①,在无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情况下,他们的逃避心理就会异常强烈。通过调查发现,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青年人更易于信仰宗教。以基督教为例,中国半数以上基督徒学历水平在小学及以下。在基督徒群体中,小学及以下的占54.6%,初中占32.7%,中专及高中占10.1%,大专及以上占2.6%。[4]由于青年人理性不足,心智尚未成熟,面对社会转型、剧变之下的多元价值取向,难辨真伪,极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青年人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或者对科学知识的匮乏,他们迷恋上了宗教。但是对于宗教的实质,他们其实是了解不多的。他们之所以参与一些宗教活动和信仰宗教,更多的是出于好奇、追求新鲜事物和从众的心理,存在严重的盲目性或赶时髦的心态,并非是认同宗教的精神与价值。由于对宗教历史、宗教内涵、宗教学知识的缺失,其实也使得这些盲目追随者在认识宗教、参与宗教活动中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每当平安夜的到来之时,当自己的大学同学、室友或者朋友涌向当地的教堂,踊跃参加基督教这种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以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时候,其他人出于从众心理,亦有可能会走进教堂。正是由于这种从众心理的作用,使一些青年人通过参与这些宗教活动,从而一步步的对基督教的信仰皈依。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我国有些农村地区,基督教已成一定规模;每到周末,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教徒们挤到教堂或者是教友家里作祷告。

第二,家庭因素。蔡元培先生说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是个体早期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和继续社会化的重要依托。由于家庭贫困,有些学生会因为现实生活的窘迫而寻求宗教信仰上的精神寄托。学生信教与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有联系。出生在一个宗教家庭的孩子,信仰宗教的可能性要比非宗教信仰者家庭成员信仰宗教的可能性大得多。另外,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有些大学生会因为现实生活的窘迫而寻求宗教信仰上的精神寄托。一些青年学生误认为信教之后,参与的宗教活动会摆脱空虚无聊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复杂,从而可以缓解内心压力,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第三,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作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能力更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而且,随着资费的调整,我国移动互联网已经快速发展,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在古代宗教传播手段单一,传播速度慢。许多西方的传教士要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传播基督教义。但自互联网出现以后,宗教便开始了新的传播方式。基于共享、互动和虚拟等特质,众多的门户网站、虚拟社区论坛成为宗教传播新的活动场所,手机和无线网络令博客空间、微博微信、网盘等更为普及,宗教也突破了原有的时空场所,在虚拟的空间发展。无论是传播教义还是宗教活动,互联网都提供了一个表达、交流、沟通的平台。[5]

第四,宗教世俗化的因素。宗教与世俗化似乎是完全对立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全球信息化的加速,世俗化不仅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且对宗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宗教其实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在现代社会中,宗教在公共领域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日益减退,宗教信仰越来越成为个人的私事。

第五,农村团组织存在战斗力不强、脱离群众的现象。目前由于受到主客观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共青团组织的功能正逐步弱化。个别地方团组织尤其是农村地区形同虚设,工作方式呆板,工作效果不佳,没有开展实际有效的工作。这直接导致广大团员青年对团工作的参与热情下降,致使团的作用弱化。有些地方的团员青年缺少组织观念,对团组织开展的工作漠不关心,表现冷漠。

三、对策

第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改革。加强高校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客观来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教育存在着教育方式单一、“重智轻德”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一些大学生胸无大志,缺乏共产主义理想,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思想品德素质不合格,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其次,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思想政治观念淡薄,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对我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缺乏学习,缺少政治规矩的自觉性和常态化,讲课时不能遵守政治纪律,热衷于散布各种流言蜚语和小道消息,损害党和政府形象,这样使学生不能正确透彻地理解理论甚至产生误解。最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着脱离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的现象。对此,今后在教师准入方面,必须坚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教育部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精神,要形成严格规范的制度,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门槛,对思想政治不合格的人不能走上讲台。只有真正建立起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保证教育教学的高质量,才能在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另外,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学习党的有关文件,提高个人修养,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不断拓宽知识面。还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公民文化水平。尽管山东省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截止2015年底,山东省省定标准以下农村贫困人口仍有242万人,分布在17个市、125个县(市、区)和23个管委。贫困人口3.8万人以上的有20个县(市、区),其中5万人以上的有15个。相对来说,经济贫困地区的宗教信仰者较多。宗教信仰之所以在一些农村贫困地区表现得广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教育水平差,科学文化普及率低。这为反科学言论创造了生存条件,给那些封建迷信活动留下了机会。于是,宗教或者神的观念将会在人们的思维中发芽、成长。因此,提高这些地区的科学普及率是当务之急。坚决打击一切反科学言论,让封建迷信活动没有死灰复燃的机会,从而做到不相信迷信,崇尚科学的目的。

第三,强化共青团的组织作用,服务青年群体,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和服务青年群体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应当而且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共青团组织要增强自我革新的勇气,抓住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时机,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群众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水平。高校共青团针对大学生关心的学习、就业等热点、难点问题,多做说服教育、示范引导的工作。

注释:

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更乐意向城镇集中,而女孩子成为农村流失最多的群体,也是极不情愿再返回农村的群体。

猜你喜欢
青年人信仰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信仰的旗帜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论信仰
材料作文“做一个Nice 青年”导写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