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养老路径研究

2017-08-15 00:55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养老

罗 洪

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人民幸福生活的实现,必然包含了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没有老年人晚年的安定和幸福,中国梦的实现将是一场空。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由此引发社会各界对我国养老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因为养老问题关乎着每个人、每个家庭、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

21世纪是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时代,中国也不例外。根据2010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有13.39亿,其中60岁以上的人口为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达20243万人,老龄化比例为14.9%。另外根据《中国人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总量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的30%,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以下特点,这些特点构成了中国老龄化的“中国问题”:

(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联合国最新的关于中国人口预测也显示,201 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到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8%左右。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比重将超过30%。”中国只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而发达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所以中国是“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而且这种趋势将越来月凸显。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到2050年则将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

(二)低龄化向高龄化发展

根据全国的6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看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比重都呈加速发展的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预计本世纪中期,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不少于八千万人。古代有七十古来稀之说,而如今耄耋老人随处可见。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高龄老人规模达到9500万。高龄老人占老年人比重将从目前的1/8增长到2050年的约1/4。[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高龄化的趋势越来越突出。

(三)未富先老及未备先老

与发达国家“先富后老”不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和“未备”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10000美元或更高水平,而中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1000美元,2012年也才刚过6000美元,应对老龄化的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2]我国的社会保障以及医疗、养老机构等等都还没有完善,我国大部分老年人面临着“住不进”、“住不起”的尴尬境地,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有学者称之为“社会超载的老龄化”。

二、现有养老方式的困境

就我国目前的主要养老方式而言,有家庭养老、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和自我养老。通过前面对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的分析,这三种主要的养老方式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

(一)家庭养老的困境

家庭养老是指以家庭为载体,以子女照料老人为依托的一种传统养老模式。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自古以来家庭就充当着养老的主要承担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家庭养老遭遇着力不从心的困境:

首先,经济压力大。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呈现“421”的特点,也就是说一对夫妇要抚养一个孩子,同时还要赡养4个老人。上个世纪8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育率下降而人均寿命增长。

其次,精力有限。家庭养老最大的优势在于老年人可以儿孙绕膝,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然而在优胜劣汰的今天,子女必须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只有这样才能维系一个家庭的正常运转,加上子女对下一代的“代际倾斜”,因此在照顾和慰藉老人的时间和精力上就少的多。强烈的竞争意识让很多子女选择在外地打拼,“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最后,孝观念淡薄。支撑家庭养老的核心是孝,随着历史变迁以及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家庭孝观念逐渐淡化,甚至存在很多不孝之行。传统的孝文化遵从的不仅要事亲还要敬亲,也即敬养,如《论语》中,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二)社会(机构)养老的困境

社会养老就是我们俗称的养老院或者养老机构的养老方式。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社会养老的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的现实基础是未富先老,我国的公立养老机构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及其不匹配,机构养老的缺口依然很大,一床难求的局面依然凸显;而私立养老机构的发展缓解了资源紧缺的压力,但是费用之昂贵,普通百姓面临住不起的尴尬。

三、社区文化养老的意义

(一)社区文化养老的定义

穆光宗认为老年人的需求分为三大类:生存性需求、发展性需求和价值性需求。而社区文化养老是目前为止与这三大需求最贴切的养老路径。“文化养老”是以社区为载体,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体魄与心态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特征的养老方式。[3]那么社区文化养老就是指在社区实现独立、尊严、照料和自我实现的养老路径。

(二)社区文化养老的意义

鉴于我国养老的现状,必须充分挖掘有利资源,同时调动一切积极力量,通过社区文化养老路径实现积极老龄化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1、实现老有所养

人口老龄化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保障老有所养。物质照料上的服务供给是社区文化养老的前提,针对一些空巢老人、留守老人或者失能、半失能老人,社区服务队或志愿者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的照料,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让每一个老人都能实现老有所养。

2、实现老有所乐

社区文化养老提供了适合老年人的娱乐活动,比如各种棋艺类、文体活动等。老人在自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提供的各种服务,依托社区的公共文化设施,积极开展老年人文化活动,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能够彼此沟通情感、交流思想,他们的精神和心灵得到了慰藉,整个老年生活品质得到了提升,实现老有所了。

四、社区文化养老的路径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社区文化养老都是可行的。农村社区文化养老是指各种社会力量,如国家社区、个人、社会组织等,以村级社区为依托,向某农村社区内全部或部分老年人提供的文化服务,这种服务应具有非排他性或弱竞争性的特点。[4]城市社区文化养老是主要指社区居委会的辖区内向老年提供的文化服务。[5]只有通过文化的纽带,以社区为依托才能真正让老年人的物质供养和精神慰藉同时得以满足。

(一)政府方面

政府是社区文化养老的主导者和推动者,必须在宏观层面进行社区文化养老的顶层设计和具体规划。首先要健全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中国未富先老是我们养老中的尴尬,但是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是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最根本的措施,因此国家必须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养老保障发展之间的关系,应当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我国养老保障水平。努力实现社会养老保障的全覆盖、城乡养老均衡发展以及养老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其次要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法律法规。包括老年人权益法规、老年人法律援助体系等,包括怎么发挥社会力量参与老年事业,利用市场机制,健全以财税、金融产业政策为主体的政策支持。比如要求房地产建设新的小区必须具有适合老年人的相关通道和设施。[6]在制定相应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必须结合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把自古以来所推崇的敬养文化融入到法律法规当中,让制度更具人性化、民族化。

(二)社区方面

社区是社区文化养老的载体和平台,因此社区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更好的为老年人服务。首先社区必须加强社区文化养老的宣传力度。在社区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社区文化养老理念,可以通过典型示范等方式让更多的有需要的老人走出单纯的家庭养老,享受更好的晚年生活。其次社区必须加强社区文化养老的组织力度。社区文化养老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而不是权宜之计,所以社区要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开设各种“艺术吧”,采取以学为主,学乐结合的形式,因人而异的培养和加强老年人的兴趣和爱好,使得老年人在社区能够享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第三社区要加强志愿者和老年服务人员的招募和培训。为老年人服务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持证上岗,保障服务的质量。第四社区必须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比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方便、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

(三)社会方面

养老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整个社会都应该为中国的养老保障献计献策,营造一个浓厚孝文化氛围的环境。一方面要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的文化氛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必须更好的继承和弘扬。另一方面针对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不良行为进行公开批评和指责,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扬善避恶。

(四)家庭方面

社区文化养老其实就是家庭—社区的养老路径,所以家庭在此过程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家庭成员要积极支持社区文化养老路径,及时与社区对接,沟通情感,了解老人的需求和愿望,并及时给予满足。另一方面家庭依然能是社区文化养老的供给者。在此过程中家庭通过购买社区的养老服务和养老资源为老人提供帮助,因此家庭成员不能完全把老人寄托给社区,而是要承担起自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五、结语

社区文化养老是目前最贴合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之一,有学者把这种不离开家庭故土,又能享受到机构养老的服务的养老模式称之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尽管有很多还不完善的地方,但它一定会引领我国的养老路径,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学者能参与到研究中来,共同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献计献策,为中国老年人的幸福生活点放射光芒。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养老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养老生活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老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