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翻译质量与城市语言生态环境建设关系探微

2017-08-15 00:55邵鑫鑫张阿林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语言学问卷建筑

邵鑫鑫 张阿林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力量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城市语言生态环境的建设,这是值得我们庆幸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我国目前的城市语言环境的建设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去走。因此,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城市语言生态环境建设,本研究将从汉口租界历史建筑的标识牌翻译质量入手,探究标识翻译质量与城市语言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二、城市标识翻译质量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标志翻译质量现状,课题组除了在武汉市汉口老租界区实地考察和问卷走访以外,还在问卷网在线发放了共计26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570份。我们通过所得数据,发现除了一些标识牌本身的问题,例如年代久远导致的字迹模糊或者被采访者本身没有注意到标牌的原因之外,标识翻译本身有两个最大问题:一是标识翻译的内容没有特色,二是翻译过于冗杂,选择这两项的人群高达71%。而且从我们调查结果来看,对于标识翻译质量感到很满意的人数仅为3%。问卷最后我们为了更加直观了解群众对于标识翻译质量的看法,我们以五分为满分,让受试者打分,结果平均分仅为3.71分。

就拿武汉美术馆和中山大道这两个历史建筑最具特色的景观来看。武汉美术馆的标识牌上有一句话是“逢周一闭馆,节假日照常开放”,英文翻译是“Open everyday except Monday and will remain open during holidays”。 为了简洁,中文可以用短语来作为标识语;英文也是如此,但前提是短语必须准确。显然,这句翻译既算不上短语也算不上句子。可以给它加一个主语,改成“The gallery is opened other days except Monday and will open during holidays ”。还有一个例子是中山大道的标识翻译。整体来说,翻译质量还不错,但是过于书面化了。例如,“Zhongshan Avenue, stretching from QiaoKou Road in the west to Huangpu Road in the east, is a commercial street which goes through the central area of Hankou, with a length of 8,445 meters.”事实上,标识翻译的句子不应过长,因为标识的功能就是要让人一眼能读懂;而过长的句子,会让人潜意识有一种抗拒心理,不想细看。“stretching...in the east ”作为插入语其实已足够表达意义。最后面的“with a length of 8,445 meters.”不宜再作为一个单独成分,可以将其前面的逗号去掉。由此可得,现阶段汉口租界历史建筑的标识翻译现状确实不乐观,其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城市语言生态环境建设

关于生态语言学,《语言与逻辑辞典》将其定义为“在人种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这些领域中对语言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这是一门起步比较晚的学科。它的产生与20世纪70年代起人们对于全球环境的恶化的日益关注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是由于人们对于全球环境恶化的关注,一些学者与专家从语言学角度探讨语言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由于起步晚,我国在“生态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也十分有限。

以“语言生态环境”为主题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我们发现从1990年到2016年,共有224篇文章,包括文献,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和报纸。只看总数还不错,但事实上,只要稍微仔细分析一下具体的数据,就可以发现它主要集中在文献和期刊这两部分,224篇中占据了191篇,也就是85%,在报纸方面,数量极少只有11篇,只占0.04%。众所周知,文献和期刊作为信息媒介的影响辐射面相对小,而影响辐射面相对较大的报纸恰恰却是刊载这方面文章最少的。

由此可见,“语言生态环境”意识就目前而言所能影响到的人群少,只属于某一个专业领域,也只有相关专业人士才会持续关注。而且因为武汉本身的工业城市定位,不仅仅是汉口老租界区,甚至全市整体的旅游标识翻译质量都长期被忽视。就如武汉东湖风景区的标识翻译来说,中文标识都屈指可数,更不谈质量上乘的英文标识了。对比我国其他城市的著名风景区,比如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和西安美术馆以及苏州园林景区,在普通公交站牌上都有英日韩三种语言的翻译。因此,武汉的城市语言生态环境亟需改进。

“城市语言生态环境”,是通过城市居住者、城市以及语言之间互相影响、改变、提高而形成的软环境。对于一个好的城市语言生态环境来说,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与语言环境本身。只有当语言环境趋向良性发展的时候,人们才会更多关注语言环境建设。我们课题组在问卷调查中也发现,很多受试者从来不会去关注城市的历史建筑标识翻译质量。原因很简单,很多标识本身很少得到充分的维护和修缮,有的翻译字迹都无法辨认,此种现实下,怎会有人去关注并改善标识翻译质量呢?其次,城市居民既是城市语言环境的最直接受益人又是城市语言生态环境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我们应该让他们更多参与到城市语言生态环境的建设中来。

四、标识翻译质量与城市语言生态环境建设关系探微

一个城市的历史建筑其实是城市名片。在提到西安的时候,人们会想到钟鼓楼;提到苏州时,会想到姑苏小镇那些秀丽淡雅的老房子。一个城市的历史建筑侧面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城市的居住者秉承不同的生活交流方式,形成不同的城市语言生态环境。对于一个城市而言,纯中文的标识显然适用人群有限;如果想要推介和弘扬城市文化,唯有做好城市名片的标识翻译。因此,标识翻译质量与城市语言生态环境的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好的标识翻译会促进城市的语言生态环境建设,而良性的语言生态环境又会促使标识翻译质量不断提升。

当然,在标识翻译质量与城市语言生态环境建设上既有问题也有欣喜。

首先是关于城市语言生态环境,值得欣慰的是,上文中提及的那224篇文章,有许多都是集中在2010年到2016年发表的,说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城市语言生态环境建设。

其次,我们通过问卷发现,在受访人中,对于标识翻译毫无兴趣的只有12%左右。

针对标识翻译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是历史建筑标识翻译要做到简短精炼,不要过于冗杂,问卷中有28%的受访者都提到了翻译过于冗杂的问题。标识本身不会很大,如果翻译过于冗杂不仅会影响美观,还会造成阅读困难,使读者丧失没有阅读兴趣,从而不再关注。

其次翻译在贴合原文意思的情况下要保留特色。每个标识所代表的历史建筑背后都有很多故事,不应采取过度统一的翻译方式。比如说关于“顺丰茶栈”的翻译,语言可以适当诙谐一些,体现茶栈这个地方的特点——“接地气”。而关于基督教救世堂,日本领事馆这类比较严肃的历史遗址的翻译则要注重科学性和严谨性,让人能够感受到那份厚重的历史感。诙谐与严肃各有侧重,才能体现每一个建筑所隐含的特色,而千篇一律的翻译风格太过单调。

另外,英文翻译要符合外国人的理解习惯,即语言要尽量地道,避免并争取杜绝中式英语,让外籍游客能够真切认识到每个建筑背后的历史云图。最后一个建议与翻译质量本身没有很大关系,即是标识牌本身的保护和维修。在本课题的问卷中,有接近一半的受访者都提到了标识牌模糊的翻译字迹,字迹过小或者是翻译标牌不显眼和标牌破旧的问题。

五、结语

标识翻译质量与城市语言生态环境建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如果我们想建设优美舒适的城市语言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标识翻译质量是一个绝佳途径。而想要提高标识翻译质量,就要注意翻译语言的简洁精练,贴合原文并且保留特色,还要符合英语本土人士的地道表达习惯。最后,对历史建筑标识牌的保护和修缮也是十分重要的。

猜你喜欢
语言学问卷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我国当代法律语言学研究综述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版《〈红楼梦〉教学法》:要览与反思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