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抗逆力的提升

2017-08-15 00:55朱予嘉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逆境个体家庭

朱予嘉 黄 莹

一、大学生抗逆力现状

目前很多学者对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提出的风险社会理论都进行了研究。在风险社会中生存的个人、群体面临严峻挑战。大学生作为其中的主要活跃力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该理论影响。

在我国的一些大学生中,在遇到各种问题、挫折和逆境时,出现了很多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都说明了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自身和环境系统的资源供给与接收产生偏差,进而阻碍了抗逆力的提升。抗逆力是指个体面对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良好适应的能力、过程与结果,也是个人特质与环境特质相协调的产物。因此,有效提升大学生抵御风险的能力,改变不良行为,培养抗逆力以适应风险社会,是帮助大学生达致积极、可持续成长的重要方式。

二、大学生抗逆力低下的原因

(一)心理不成熟与信息认知障碍的内外部因素导致大学生产生抉择困境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正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一方面,是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而使自己在面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时过度敏感或过度迟钝。前者是指环境的细微改变就容易引发心理动荡,时刻将自己放置于高度警惕的情绪状态中,具体表现为立即做出预防性风险应对战略,或者焦躁、不知所措,个体始终游离在一种精神紧绷与不间断放弃的状态之间。后者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不适应的环境时,表现出落后于同龄人预期的反应,这种后知后觉多会产生后悔、内疚等消极心态。因此,心理上的不成熟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缺乏的体现。也就是说,他们在遭遇威胁时,自我没有及时协调好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内心仍处于不安和焦虑的状态,这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试,大大减弱了应对逆境的抗逆力。另一方面,信息的快速发展与传播产生了“信息爆炸”,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使用的活跃群体,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有一些重复虚假信息的出现,这些信息对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干扰作用。微博、微信以及论坛等载体的信息多重输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难度,而且阻碍了大学生内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更是对信息辨别和抉择能力的挑战,产生认知障碍,极易盲从。

(二)大学生在内心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抗拒外部经验

社会思想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导致大学生独立个性日益增强,坚信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而对他人的思想观念不太容易接受。其中,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场所,也是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父母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技能往往会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子女,但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在不断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看问题也有自己的想发和观点,有时会与父母的看法有所不同,父母往往会干局自己的人生阅历与经验教导自己的孩子,但由于他们正处于年轻气盛的时期,有时会坚信自己的想发,从而与父母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在他们跨入社会时,有时可能就会出现一些不必经历的困境,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时,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薄弱。其中特别是女大学生,他们在就业创业中相比男同学遇到的困难与阻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更大一些,有的会因为自身的抗逆力不够,从而出现 就业恐惧症等现象。从家庭与社会方面来说,会出现家庭关系紧张,家庭的教育和保护功能受到限制;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抗逆力的提升。

(三)固定思维的倾向导致大学生应对逆境的能力僵化

固定思维,即思维定势(Thinking Set)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有些大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固定思维模式,在遇到各种功能问题时,会以这种经验教训或是思维方式去处理问题,但在不同的情况下,因为思维已经形成了惯性,不能根据情况的变化实时调整自身的思维方式来处理出现的问题,最终导致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大学生在这种普遍意义的固定思维的引导下,降低了自我的发展水平,弱化了自己对逆境的适应能力。成长思维是人的另一种核心思维模式,能够激发个体的潜能和从风险中积累抗逆力,而固定思维的倾向则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潜意识地否定自我,长此以往,抗逆力的积累只能是微而少。一旦遇到严重的问题,个体就会由于能力僵化,内心承受力不足而产生一系列心理和生理问题,影响个体的健康发展。

三、大学生抗逆力提升的策略

(一)叙事疗法与价值核算帮助大学生正确抉择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不成熟和信息认知障碍是其低抗逆力的重要表现。

第一,心理不成熟的更深层次原因是心理防御机制失衡,这需要运用叙事疗法来帮助大学生认清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协调作用,形成合理的心理防御机制。“叙事”就是叙说故事,低抗逆力的大学生是工作对象,而整个治疗过程便是一个同工作对象一起解构旧故事,构建新故事的过程。工作者在初期旨在通过帮助工作对象回忆过去了解其问题,使他认识到自身潜意识对自己的低认同感,将理想中的自己放到前面;中期的工作任务则是带领工作对象挑战过去,鼓励他积极调整旧故事中的自我行为,这个时期,工作对象开始从旧故事中积累丢失的抗逆力,即发觉现实中自己的潜能是巨大的;终期便是构建新的人生规划,将积累到的抗逆力融入到对未来的人生发展构想中,此时,便是在重新协调心理平衡。

第二,“信息爆炸”造成的大学生信息认知障碍主要源于对信息的非理性辨别和不合理利用,这需要采取“价值核算”的概念指导大学生在重复、冗杂的信息中高效择取对自己有利的部分,从而提升自己在知识层面上的抗逆力。这里的“价值核算”是指首先对信息进行定位分类,即它属于什么领域;其次对信息进行真假核实,避免自己轻易相信并盲目传播;再次对信息进行价值评估,包括它的服务、经济、社会以及发展价值等。

第三,有目的地挑选对自己有益的信息进行内化。对接受外界信息的处理也是提升抗逆力的重要方式,且是具有持续性和发展意义的方式。

(二)社工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开展家庭介入指导大学生积极适应

个体从幼年到成年的发展都是在家庭中度过,因此,家庭具有巨大功能。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与其生活的环境是一个相互依赖且彼此辅助的一个整体。

第一,家庭作为个体的根源地,应承担起对家庭成员的教养责任,大学生疏离父母,影响家庭关系,社会工作者需通过沟通技巧初步了解双方的想法与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二,家庭角色意味着家庭成员发展空间的扩张与缩小,大学生拒绝父辈的看法,坚持自己的观念,有时会出现不必要的挫败感,形成低下的抗逆力,社会工作者需要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的家庭角色,意识到培养和提升抗逆力的重要性。

第三,家庭互动有利于家庭成员累积抗逆力,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中,提前感受应对逆境的能力,为大学生走进社会准备了充足的预防性资源。这要求社会工作者链接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为有需要的大学生家庭开展小组活动,模拟各种可能发生的逆境场景,指导父母在子女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促使大学生调适自我,提升抗逆力,以积极的心态适应和面对社会中的诸多问题。

(三)发展成长思维模式促进大学生持续成长

成长思维模式又被视为机会思维,对个体积极主动提升抗逆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成长思维模式下,关于理解事物,个体会深入寻找自己遗漏的部分;关于遇见困难,个体不轻易放弃而会思考多种解决路径;关于满足,个体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成长思维模式是在固定思维模式上的进一步的发展,它能够在各种人、事、物以及过去和未来的反省展望中发现新的价值,然后学习。这是从成长视角看待提升抗逆力,并适用于人生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按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特定的人生任务,大学生属于成年早期阶段,该阶段注重成长思维模式有助于处理好人际关系,从中发现适合自己,对自己有益的人和群体,从而建立亲密关系,有效避免孤独,在亲密中分享他人的经历,提升自己的抗逆力。综上所述,培养和发展成长思维模式是大学生对自己的健康投资,通过思维模式来转变自我的观念,进而转变自身的行为方式,这一系列的改变便是抗逆力的提升表现。

四、结语

面对跨入社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首当承认大学生具有自我矫正的能力,即使处在各种环境或逆境中,仍然能够培养并形成调节、恢复和强化等技能。而我们作为外界资源,应该做的便是帮助他们理性认清自己,正确运用自己的能力,提升抗逆力。这是一个社会行动过程,要求我们发现个人与环境的一切可能变化,在正向趋势的变化中,提醒个人把握自己,提升抗逆力。

猜你喜欢
逆境个体家庭
超越逆境
How adversity makes you stronger逆境如何让你更强大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家庭“煮”夫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恋练有词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完形填空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