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新探

2017-08-15 00:55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认同感爱国爱国主义

高 燕

有国才有家,国是家的根本。将国比喻成为一个整体,家作为个体,国由无数个家所组成,国家的强弱对个体家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才能使国强呢?如何才能使民富呢?笔者认为大学生应树立爱国主义情怀,从意识形态上对国家的政治制度及传统文化产生认同,将内化的爱国信念通过外化的形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内在具有一致性

爱国在不同的时期对人们有着不同的要求,而爱国的内涵相应的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我们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应放到相应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阶段等多方面进行探析。

爱国主义在奴隶社会是维护国家的统一,维护天子及王室的利益,因为天子和王室是华夏民族的象征,所以爱国和忠君是一体的。不过君王不顾民众,严重损害民众利益时,民族内部就会选出新的代表推翻旧的政权,建立新的政权,这时的爱国已转到新的天子及王室身上。如武王在牧野与帝辛的开战,结果商军“倒兵以战,以开武王。”这种民族内部推翻腐朽的政权,依附新的政权,其实恰恰也是爱国主义的体现。

爱国主义在封建社会时期不仅要求人们反分裂、反民族压迫、反异族入侵,又要求人们为国分忧、为民请命,将爱国与忠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维护国家的统一。鸦片战争之后,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已被救亡图存的爱国行为所取代,反帝反封成为这个时代的爱国主题。五四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国的国情相结合,从而找到了一条挽救中国的正确道路并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又是如何富强发展的呢?笔者认为,作为中国人应具有较强的民族精神,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因此,广大青年学子以爱国主义为指导,坚信共产党的领导,学好知识和过硬的本领做中国社会发展的开拓者,从而担负起历史重任。

当前的爱国不仅要求国人热爱祖国,忠于祖国,还要求国人爱骨肉同胞,爱灿烂文化及爱大好河山。人们通过对祖国的高度热爱,使之对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政治制度有着高度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邓小平曾说:“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爱什么呢?”①大学生爱国的本质是爱自己的祖国即爱社会主义新中国。如果大学生背叛国家,损害国家、民族及人民的利益,那大学生如何谈爱国呢?因此让大学生应明白爱国最基本的原则是不要背叛国家,不要损害国家、民族及人民的利益。同时让大学生还要明白,爱国的本质是爱自己的祖国即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爱新中国就应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国家统一,这是法律赋予中国公民的最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二、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具有一致性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②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体应明白爱国对个体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国家富强了,人民才能过上富有的日子,反之,国家贫困落后,大多数的人民难道就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吗?显然不会。因此,作为国人就应该树立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的发展努力奋斗,从而使社会更加的和谐,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应从国家层面将爱国作为公民的责任及义务,从法律方面要求公民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及他人的利益,将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相结合。

爱国促使国人凝聚力的汇集,从而推动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几千年来,受传统爱国思想的熏陶,无数爱国人士践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爱国思想。在中国革命及国家建设时期,青年学子以爱国为己任,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践行爱国行为。习近平同志认为:“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一个社会批评是否曲直的价值标准。”③大学生通过历史文化的学习及传承,对国家、民族产生深厚的爱国情感,当年轻一代具有爱国情怀之后,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从而践行爱国行为。

爱国价值观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价值观的形成要以一定感情和需求为基准。毕竟,价值观的选择是人们践行实际活动的前提,培养大学生对祖国存在依恋之情和热爱之情,使之具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在将爱国情怀转化为爱国行为,为现代化建设无怨无悔的奉献自我。当然,错误的价值观容易导致大学生好坏不明,是非不分,只顾自身利益,不顾国家、社会及他人的利益,从而不利于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形式及社会的发展。我们知道,国由无数个家组成,有国才有家,无国家何在,人作为家的一份子,如果个体都不爱国,则不可能为了国家、社会、人民的利益放弃自己的利益,有可能还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卖国求荣,那国则不可能富强,人民则不可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因此,从意识形态方面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点,使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不断的升华与融合,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弘扬爱国主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国家认同感

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趋势不断的发展,各民族文化意识的不断碰撞及融合,西方的价值理念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有着一定的冲击。广大学子具有为国奉献的爱国情怀。但少部分大学生崇洋媚外,国家意识薄弱,为了个人的利益可以出卖祖国,损坏国家及人民的利益。因此,我们应从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方面使大学生对祖国认同,在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之后,才会具有责任感,从而从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确定大学生政治认同感。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有利于国家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实践过程中加大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扬,使大学生了解及认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另外,通过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占领舆论制高点,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信息,使大学生从内心认同党的政治纲领。毕竟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充分发挥青年主力军的作用”,使青年学子们热爱祖国,对祖国的政治制度有着较高的认同感,树立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奋斗终生。反之,大学生对国家政治制度及方针政策的否定,那么大学生们在以后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可能不会为国家的强大而努力的奋斗。同时,国家在法治建设方面,应该对大学进行法治宣传,使大学生知法、懂法、用法,以法保证工作的合法性,使人们对国家认同。另外,国家应为大学生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平台,使大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对国家社会的认同度越高。如国家奖助学金、定点师范生、定点医生、大学生扶贫政策等的制度的设立与实施为大学生带来好处,使大学生更愿意去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从而认同国家的政治制度。

确定大学生文化认同感。从文化层面上看,文化作为民族之“魂”,作为民族之“根”,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指出:“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

其固定的根本……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

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根的根基。”④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们作为国家将来的建设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度越高,在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及本民族价值理念的认同与接纳度上更高,那么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凝聚力及向心力则会更强,从而推动国家的发展。传统文化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凸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优越性,使大学生对中国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从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一方面从政治层面上对国家方针政策的认同,另一方面从文化层面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两者有机的结合促使大学生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真正成为一名爱国、爱党的青年学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终生。

注释: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92.

②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2-12.③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Z].2014-5-4.

④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10-14.

猜你喜欢
认同感爱国爱国主义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和诗人写作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