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创新研究

2017-08-15 00:55丛洪娟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社团院校高职

丛洪娟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管理的内涵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根据各自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在学校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以社员为中心,对社团所拥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大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群众性学生组织。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日常的专业学习,还需要一个平台展示自己的才能,能为他们提供这一平台的就是大学生社团组织,社团的活动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用。通过调查,大多数社团学生参与度较高,但是只有少部分社团受欢迎,学生普遍认为高校的社团活动缺乏创意和吸引力,对专业技能提升意义不大,缺乏专业教师指导,质量不高。因此,我们以专业教师为指导,成立具有专业特点的社团联合会。高职院校社团的发展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建设与管理也是高校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工作。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管理的现状

(一)制度性建设不够完善

现在很多高职类院校都存在社团“重发展、轻管理”的现象,很多的社团管理都只是指导性意见,在管理制度上面缺少具体的规章制度。如违反某项制度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做的好的会有什么样的奖励措施等。各个社团都会有自己的组织制度,但多数只是流于形式,活动的开展随意性大,活动开展的质量也不高;高职类院校要切实从顶层抓起,制定详细规范的规章制度细化管理,促进社团的发展。

(二)专业性指导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虽类型多样化但比例失调,文学艺术类及体育健身类社团较多,这两类社团占很大比重。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压力相对较小,而且有着共同兴趣、共同爱好和特长的学生喜欢都参与这两类社团活动。学生们愿意参与,并且有能力参与,学生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参与这两类社团活动中。专业技能类社团则较少,由于这类社团专业性很强,学生参与的人数不多。学生参与人数的不均衡和社团类型的两极分化,致使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在提升专业技能方面得不到提高。指导教师参与度不高也是造成社团发展良莠不齐的主要原因。

(三)社团发展传承不够

高职类院校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特点,做事情缺乏目的性,思路不够清晰。仅凭借几个组织者的热情而组建的社团。在社团的发展上缺少传承性,老成员都是在摸索中进行,刚刚知道怎么管理了,也要离开学校了,对新成员的传承不够。很多时候社团里的核心成员离开后,社团发展的成果没有办法继续保持和传承下去,社团还要从零开始。在遇到发展难题时,新成员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逐步放弃社团的发展,成立后逐渐沦为“僵尸“社团”。

三、规范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管理思路

(一)完善机制,强化管理

在社团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中,要有一套完善的监督制度。社团管理部门要及时修改和完善社团管理制度。

第一,建立完善的社团审批制度。要严格把关新成立的社团,审批标准一定要严格。

第二,建立监督考核机制。社团要有征求意见箱,有效的监督和考核制度,可量化的考核机制和评量标准,奖罚分明。

第三,完善会员准入制度。社团应该确立比较明确的标准,吸引那些感兴趣和有能力的学生来参加社团,能让社团的实力更加雄厚,对后续的社团发展打下人才基础。

(二)打造特色社团

将社团指导工作纳入教学计划,指导社团活动可以给教师记工作量,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可以给学生记学分,因此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专任教师都乐于对社团进行指导。

(三)做好社团骨干干部传、帮、带工作

第一,定期开会。大学生社团要定期召开学生社团负责人会议。在会议上把社团的相关管理方法传授给大家,还可以邀请上一届的优秀社团代表讲授管理经验,邀请学生社团新负责人和老负责人进行经验交流,使社团新任负责人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第二,要提前做好社团骨干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在社团正常有序的运作过程中,要提前做好下一届社团骨干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把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由这些人处理,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不足可以及时得到指正。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国家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等各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社团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社团少年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