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吕梁护工”

2017-08-15 00:42苏林和
戏友 2017年4期
关键词:道情临县吕梁

苏林和

又见“吕梁护工”

苏林和

苏林和,男,山西省军区干事。

大风推醒了黄土,

圪梁梁上想亲亲。

君不见九曲黄河涛声震,

猛听得一串串唢呐炸心。

当年弹雨枪林,

铜烟袋锅点亮黎明。

吕梁儿女多英雄,

今又见“吕梁护工”。

居黄河岸边,住黄土高原,凡土地贫瘠、交通滞塞之地却从不寂寞,定有那独特的文化标记。首届山西艺术节期间,应邀观看了吕梁市民间艺术团、临县道情研究中心演出的道情现代戏《吕梁护工》。

这出戏,讲述了在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吕梁护工李梅香走进北京一名八路军老战士家里,与老人孙满山及其女儿、儿媳、孙女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整场演出围绕老人的赡养问题、家庭财产纠纷、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这三个矛盾层层推进,凸显了作为护工代表李梅香的淳朴、善良和勤劳,从另一个侧面也传递了吕梁丰富的红色文化和乡土风情,特别是“豆钱钱饭”“莜面栲栳栳”“伞头秧歌”,就像《又见平遥》那样,带领观众走进临县,感受浓浓的家乡热情和“临县味道”。

这种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几个小人物和日常的家长里短来张扬正能量主旋律的写法,当前较为少见,“小戏传递大爱”更是极为宝贵的。虽然创作期和编排期都不是很长,还没有经过精细打磨,但从这个剧本的基础来看就已经走在了前列。

剧中,孙满山由晋剧院架子花脸演员金小毅扮演。他本人出生在临县,又是从道情剧团考入艺校。几十年后再听到这陌生而又熟悉的音乐,定有一种“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滋味,于是未开口便已经找到了“孙猴子”(孙满山的外号)对吕梁山的深情。功架戏的磨砺让这个“老人”每一步不仅都踩住了锣鼓家俱,而且也走进了文场旋律里,走出了老八路的喜怒哀乐。那种时而倔强时而顽皮,时而坚强如钢时而又醉心柔肠,让观众时而捧腹时而泪眼迷离。一个好演员不应该只是有一副“金嗓子”,更重要的是要有一腔热血,有一副知冷暖、懂进退、见胸怀的脊梁,无论何时,不管何种样式的艺术,文化传承都需要这样的“老戏骨精神”。

这个戏里,李梅香的表演让人耳目一新。现代戏,又是这么一个家庭小戏,没有大型的灯光、布景做陪衬,只能靠自己的举手投足、或唱或舞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剧中,加入了“捣豆钱钱”和“伞头秧歌”的舞蹈表演,滚滚的民族风加上演员细腻动情的表现让观众不由得激动起来,几段民歌特别是干唱的几句像一杯清茶悠悠飘香,让这个孤身打拼的伟大母亲的复杂内心缓缓地抵近观众内心深处,让不同的矛盾冲突逐步发酵,解开一个疙瘩又连起另一个悬念。其他几个演员,老人的儿媳的刁蛮和势利,在眉飞色舞间加重了矛盾冲突,反面演员的“丑”和“恶”,施展的分量越足、越给力,与她(他)搭戏的演员就越好演,这是一种色调的对比,更是一种特殊的“牺牲奉献”。

这个戏的作曲是山西省晋剧院岳永明老师,很典型的跨界展示。因为第一次接触道情,所以不敢说是否是原汁原味,但从一个个乐句和剧情的匹配来讲应是“未出其外”,而且从每一句后独特的“哎嗨哎嗨哎嗨哎嗨哎”就能嗅到道情那浓浓的“草根气”。唱腔设计上,“昂贵毛衣遭水洗”后三个演员你一句我一句简单明了紧凑,而且人物性格心情体现的错落有致,加上导演编排的“旋转”调度,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晋剧的《三对面》,只是我们的三个演员是坐着进行思想斗争和语言交锋的。

这个戏在保持小戏小调味道的同时,与舞蹈搭配的音乐每一段都独具特色、热情洋溢,特别是“伞头秧歌”大鼓一擂唢呐一响,这过年过节喜庆热闹的情绪就一下子被点燃了,演员扭的带劲,观众看的精神,这种民间艺术的杂糅借鉴真的能起到“不同反响”的效果。把民间街头文化搬上舞台既是对地方文艺的兼收并蓄,更让严肃含蓄的舞台艺术有了虎虎生气,这些是让我感触最为深刻的。

印象中,换场中间使用了类似说书的乐句。吕梁的即兴说书是非常成熟、非常有特点、非常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盲人说书”的表演,虽然视觉效果不是很夺人眼球,但风趣的伴奏中,朴实的方言加上即兴的智慧确实能够震彻心扉,建议在剧本打磨时加入一些幽默的唱词,搬上这独特的说书乐曲可能能够起到“换场不冷场、广告也精彩”的特殊效果。

吕梁市民间艺术团、临县道情研究中心作为一个县级文艺团体,能够审时度势,抓住了习主席视察吕梁的有利契机,紧跟省委、省政府强势推进“精准扶贫”的时代召唤,立足自身独特的“护工精神”,创作了这么一出体现老区新风貌的“大戏”,可以说是革命老区向党的十九大最真诚的献礼,更是老区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最为衷心的感谢。

剧中对“莜麦”进行了一番咏唱,这生长在吕梁山的莜麦哺育了世世代代的吕梁儿女,其“撷取少贡献大”的品格堪比雪中红梅,且更接地气,平凡中蕴含着伟大。“春播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就像我们的成千上万的“吕梁护工”走出大山,用更优质的服务赢来大江南北的啧啧蜚声,这种精神将成为吕梁继“于成龙廉政文化”后的又一时代品牌。

当年精神今犹胜,又见“吕梁护工”。

(责编:赵 欣)

猜你喜欢
道情临县吕梁
Raoultella terrigena RtZG1 Electric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System Optimization
田安平:讲好乡村振兴的吕梁故事
省植保站站长杨军赴吕梁调研
吕梁枣芽茶产业蓄势待发
山西临县举办电商峰会助力乡村振兴
历史回音壁
——蓝田上许村道情演唱
擎起健康扶贫旗 共筑百姓幸福梦 山西科技志愿服务健康科普活动在吕梁临县成功举办
走村入户送温暖 扶贫慰问暖民心 山西省种子站赴临县开展帮扶慰问活动
法学视域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
——以陕北道情为例
“道情窝”里的演唱家
——陕北道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白明理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