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的多角度思维

2017-08-15 21:50肖健
记者摇篮 2017年8期
关键词:系统思维新闻报道

肖健

【摘 要】20世纪末期,伴随着新闻行业的不断改革,涌现出了一些能够反映客观问题,能够引起大家共鸣的报道。与以往毫无创新的新闻报道模式完全不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将每一个新闻进行全面的剖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杜绝片面或者虚构等问题发生,努力探索创新、改革,力求有所突破,对开创全面、公正、客观的报道风气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新闻报道 多角度思维 系统思维

新闻界出现的变化,主要涉及到的人员是投身在新闻界的编采人员,一种对问题全面分析和研究认识的态度转变。多角度报道完全挣脱了传统新闻报道的限制,相关新闻工作人员在采制此类报道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运用系统性的思维方式,用普遍联系及发展变化的长远目光来对待报道对象。

通过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可以发现,记者分析一件事情的思维或者认识的某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其中系統性思维的方式占据了大部分的内容,记者能够对系统性思维有着很好的了解,这样可以在后续的工作中进行运用,从而实现对报道的多角度分析研究。

系统学的观点为,系统实际上就是由多个互相作用及互相联系的要素,根据一定的结构形式按照特定的组成形成的有效整体。而系统性的思维主要就是运用特定的观点和方法,对每一种问题进行特定的分析和研究的一种极为特殊的思维方法体系,提倡从不同事件的内部进行多角度研究以及从各种因果联系对事物进行剖析。本文尝试运用系统性思维的一些基本原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在运用系统性思维方面所出现的基本问题。

整体性原则是应用系统性思维的一个主要方面。该原则需要人们在了解事物,尤其是了解比较繁杂事物的时候,应该将了解的对象当作是一个有机整体。由整体着手,详细地研究它内部每个组成部分之间以及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可以充分地掌握事物的整体性以及事物的基本活动规律。

辽宁广播电视台采制的一则关于人才市场动向的新闻报道曾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奖,这则新闻就是从整体性的原则出发,通过不同角度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记者另辟蹊径,依次对应聘人才、用人单位和人才交流部门等展开了详细的专访,将各用人单位的急需招揽可用人才、人才交流部门的热心服务、应聘人员迫切的就业心态都在电视屏幕上呈现出来。在这一报道当中,记者由人才市场这一大环境着手,对用人单位、人才交流部门和应聘人员等三种构成要素进行细心的了解,还对其间所具有的互相关系以及依存条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研究,这样可以给观众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使人们感觉到只有建设好一个完整的人才市场,才可以留住人才,让人才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还了解到了现在人才市场所呈现出的问题和日后的发展形势等。

“在《辽西化石辽西人》一片中,我们选择了辽西著名的奇石鉴赏及收藏家张和作为表现这个题材的角度。我们让镜头从深圳古生物博物馆的落成典礼开始聚焦,展现了深圳仙湖植物园中,世界最大的木化石的壮美。博物馆内来自辽西北部山区物种丰富的动物化石,生动地见证了一亿多年以前地质变迁的进程。而后又随着张和探访了辽西北部群山中沉睡了亿万年的古生物化石群落,记录了开采挖掘工作的过程,从张和如数家珍的讲述中,从参观群众特别是海外华人学者的由衷赞叹中,突显了我们在文物保护开发利用工作中的成就。”展开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报道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保证一种全局性的思维策略,只有从整体上进行思考,才可以掌控好事物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趋势,整体性原则可以说是多角度报道所具有的灵魂。其中多角度分析问题就是从不同的分析要素出发去认识不同的事物,进而新闻报道当中能够选用的角度也就会随之增多,了解各要素与整体之间所具有的关系,避免片面性和盲目性。

在反映锦州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十几年如一日为广大农民义务服务事迹的《永不退役》中,我们向观众展示了性格鲜明、为人朴实的老兵刘成金,他因一时做不通妻子的工作,就先从家里的抽屉中“偷”存折购买电影放映机。在农村放映前,他与同伴在暮色中吃干粮,这些细节,揭示了他们保持军人本色、永不退役、无私奉献的高风亮节。记者在采访中从多角度观察事物,较好地反映了老兵们的高尚情怀,从其他人员尚未进行关注的要素去分析研究,这样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就是动态性原则。每个系统所具有的要素、内部状态、结构以及层次等都将伴随着时间的改变而不断地发生改变,生长、更新、解体甚至消亡,整个系统是变化的、动态性的,变化的动力就是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动态性这样的原则促使人们保持动态的眼光,出现了一些新的事物后,应该对发展因素进行全面的研究,经过以往与当前情况的比较来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而在实际工作中起到指导作用。

在对“十一五”的报道进行宣传的时候,义县电视台所拍摄的《山里人的十一五》系列报道荣获了省级的一等奖,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条新闻片主要是对山里村民的访问,进而展现出了山里人的生活和“十一五”所存在的内在联系。烟雾缭绕的村庄,村民之间的话语都充满了对“十一五”的信心,对生活的希望。该系列报道选取角度多,但始终牢记“转变“这一中心思想,由一个农户家庭生活切入,对农民、农村、农业在“十一五”前后的发展、变化做了动态分析和深入报道,贴近生活,让人感受到“十一五”期间国家利好政策给百姓生活带来的改变。

新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真实性,对事实进行多角度的报道就是要求详细地了解新闻事件,“只要善于从事物的不同侧面去观察,就能够选择到最佳角度”。所以,选择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系统科学是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一门新学科,这门学科不但包括现代学科,同时还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精华,最后将系统性思维方式运用到新闻采访报道当中,为新闻工作人员提供了一种合理有效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提升新闻工作人员自身的思维和质量,同时还可以保证工作人员可以对报道的事件有着全面而且深刻的各种认识,这对于公正、公开地报道新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锦州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消息写作》 常秀英 北京广播学院 新闻广播业务系列教材 P266;[2]《荧屏精品选》 谢树凡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号:7-5078-2678-3/G·1057 P417[3]《沙场秋点兵》 林江 锦州市广播电视协会编印 P97[4]《新闻采访》 梁一高 北京广播学院 新闻广播业务系列教材 P104[5]《新闻学概论》 张保安 北京广播学院 新闻广播业务系列教材[6]《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 方汉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号:9787300194028[7]《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暨南大学出版社 ISBN号:9787810795876

猜你喜欢
系统思维新闻报道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以系统思维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
商科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提升对策探索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分析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