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方法探析

2017-08-15 04:30田长生
党史文苑 2017年14期
关键词:构建方法挑战

田长生

[摘要]伴随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文化环境共融态势的日益加深,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也在发生着深刻改变,不断呈现新特征。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利用其自身所独有的科學性与革命性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实践进程,针对实践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给予了充分的科学解答,并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渗透到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巩固并强化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在我国的一元指导地位;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也面临着多方严峻挑战,遭受到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和冲击。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现实境遇及所面临的实际挑战进行分析,并重点探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构建方法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 挑战 构建方法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网络信息化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多方挑战,既有来自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话语霸权冲击,也有来自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噪音干扰。面对这些新问题,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本质内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本质内涵,就是话语主体通过话语载体有效地表达其话语内容,让马克思主义在抵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渗透,引领社会思潮,巩固党的领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行动指南,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地位。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是无产阶级思想体系,是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交锋的锐利武器,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确立、完善、不断进步,有着毋庸置疑的指导力和支配力。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现实境遇与面临挑战

1.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在我国的现实境遇。近年来,伴随我国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实现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多样化,并逐渐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生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通过对社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的批判,通过科学解释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彰显其引导力。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道路上,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任务艰巨,不可能不遇到更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们要唱响马克思主义,要牢固确立并高扬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明确而又坚定地回应各种非议和挑战。

2.我国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客观讲,我国在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道路上面临重重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于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来自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指出并认清挑战,才能为进一步完善、发展我们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开拓路径。

第一,来自于西方话语霸权的冲击。对于欧美经济发达国家而言,他们从来都不愿放弃话语霸权,这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其根本意图在于遏制。现如今,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正在不断提升,西方国家总觉得这对他们是严重威胁,因而也就会依仗暂时的经济和科技优势,更加施展他们的话语霸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向我国人民兜售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甚至生活理念,尤其是大肆美化宣传他们的议会制、多党制、三权分立等资本主义制度。这使得我们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不能明辨是非,丢掉自己的信仰,甚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产生怀疑,成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俘虏。我们一定要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要高度警惕西方国家的政治图谋。

第二,来自于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使得我国社会思潮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在这一点上,我国所面临的最现实挑战就是西方国家利用我国某些方面政策不健全来证明他们话语的合理性,通过我国的社会热点及突发事件来抨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理论性与严谨性。这种做法也是企图打压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推销他们所谓新自由主义思潮。实质上,就是希望借助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来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甚至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希望利用西方的多党制来取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终取代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这种对我国人民群众思想的恶性渗透与对意识形态阵地的恶意抢夺,也在持续不断地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中的固有影响力。

第三,来自于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当前,我国通过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市场经济有其固有的消极一面,比如市场经济的盲目性与自发性。这就很容易导致人们思想困惑和信仰危机。社会中许多人过于追求自我价值,将个人利益置于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上,导致极端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发生和蔓延。市场经济始终追求效益至上,这就导致许多人的物欲膨胀、见利忘义,甚至出现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发生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等严重问题,给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温床。我们一定要明了我们的经济体制既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又有“市场属性的一面,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要时时注意用“社会主义”来规范市场行为,消除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四,来自于网络负面信息传播效应。网络作为新媒体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主要方式,同时它影响着社会舆论的走向,有时甚至出现与主流意识形态形成针锋相对的局面。网络的开放性特征让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很容易渗透进我国,有许多非马克思主义的反面内容。这也说明了我国网络的准入门槛过低,不能做到对信息的有效筛选,导致来自于资本主义的不良信息充斥网络,极大地挤占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空间和关注度。再一方面,网络信息的传播相比于传统媒体自由度大,因此它也更容易趋向于娱乐化、庸俗化和功利化。这就有可以将整个社会价值观念导向低俗化,这种发展形势如果持续下去,只能越来越削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于我国人民思想的控制力。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构建方法路径

面对各种现实挑战,我国在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方面要做到坚持原则、自我创新。

1.注重我党理论创新成果,充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构建的内涵。我们党在发展历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当今在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上,应该反映时代精神,充分展示我党理论创新成果,以此来回应社会实践中所存在的现实需求,提出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方案,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今天,我国社会成员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的持续变化带来了诸多新问题。我们要完整地构建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要充分体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治国理政”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要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要将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人民所熟悉的大众化语言形式,让人民能够消除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陌生感,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人民大众的主导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2.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构建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构建队伍的综合素质,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的重要抓手。这项工作必须抓好、抓出成效。尤其是要着眼于建立一支亲民队伍,树立队伍在民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具体来说,要强化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明确意识形态斗争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艰巨任务,要在意识形态较量中时刻保持高度警觉与清醒头脑。同时要将自觉责任意识贯穿于日常工作当中,积极把握政策关、问题关与措施关,并针对可能存在或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将服务群众与教育群众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于人民群众的影响力,时刻确保其在人民群众中的引导作用和凝聚作用。

3.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与社会文化政策及产品的有机融合。需要明确的是,文化政策的科学制定与实施,可以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构建提供基础前提。在当前要大力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与时代化建设,将意识形态本身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经验及改革实践结合起来,转化为民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大众话语形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所承载的思想理念与价值追求传递并内化于民众心中,这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同时增添意识形态话语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活泼性与趣味性,形成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深度认同感,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对人民群众的吸引感召力。

4.重视网络新媒体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传播中的作用。在网络新媒体上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必须注重舆论导向,注重对媒体形态的有效把握。例如网络、智能移动终端、数字媒体等等,它们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共享性与交互性,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要注重网络新媒体的利用,通过新媒体来引导社会舆论。并注重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时效性、核心思想渗透性和语言技巧感染力。另一方面,也要强化新媒体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将马克思主义话语植入新媒体当中,以便于更广泛地传播马克思主义话语内容。同时要强化对新媒体监管力度,杜绝一切低俗化等不良信息,做到及时过滤、及时清理,并全面封锁那些故意制造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的传播源,对造成严重社会后果的舆论传播者予以法律责任追究和惩罚,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阵地。

总而言之,只要人类没有超越阶级社会,意识形态话语之争就不会停止。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健全带来我国社会的转型,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乘機而入,影响着我国人民群众的思想。这也直接导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削弱。在当前治国理政过程中,我们肩负着重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重要使命,要在与西方意识形态的斗争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优势地位。必须重视用理论创新成果充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内涵;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构建队伍综合素质,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与社会文化政策及产品的有机融合,重视发挥网络新媒体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传播中的作用。○

责任编辑/陈 洪

猜你喜欢
构建方法挑战
我来挑战(二)
新形势下高职生诚信档案的有效构建方法
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的数学课堂
浅论高中地理“双动两案”的教学模式构建
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农村电子商务成本效益数学模式的建立与研究
生存 挑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