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

2017-08-16 08:18郑仁华邹俐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年7期
关键词:申请专利创新型专利申请

郑仁华,杨 健,邹俐均

(成都理工大学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成都 610059)

专利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

郑仁华,杨 健,邹俐均

(成都理工大学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成都 610059)

为了适应当今国内推崇的创新创业新形势,在政府高度重视专利的今天,探索专利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专利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意义,指出了工科类和设计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利能力,结合我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引入专利工具的具体实施办法。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加大对专利的保护力度将是最重要的政策措施之一,大学创新教育尤其是设计和工科类专业教育也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将有关专利的知识和能力作为重要教学内容,为培养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助力。

专利; 高校; 创新型; 人才培养; 应用价值

0 引 言

创新一词在当今国内的热度空前,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和趋势。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主旨和核心[1]。过去我国经济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如今这些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实实在在的创新便成为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发展的要素驱动必然转变为创新驱动。专利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工具[2]。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创新的氛围,不保护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就无法实现,这是十分简单的逻辑。现在,政府在政策层面已经为知识产权时代的到来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而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除了政府严格保护知识产权,还需要提升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作为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高校,尤其是其中的设计类、工科类等专业,对在校学生进行专利教育就显得十分紧迫。因此,高校理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承担起向社会输送擅长运用专利工具的创新人才的重任[3],将专利作为一项重要工具深入贯彻到专业教学之中,让大学生尽早认识专利,并具有初步利用专利保护创新成果的能力。

我国高校的设计类和工科专业普遍都开展了创新教育,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将专利工具有效引进创新教育的情况还明显不足,人才培养还无法跟上形势的发展。

1 专利工具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意义

1.1有利于学生正确、准确认识专利

一般大学生对于专利一词并不陌生,但普遍都一知半解,很多学生对专利有神秘感[4],绝大多数学生对专利的了解十分模糊,几乎仅限于“专利是政府给予创新者的对创新技术的合法垄断权”。然而,对于未来真正的创新者而言,这样的粗浅认识远远不足以应对日后在创新和利用专利保护创新成果过程中所可能面对的复杂而具体的专利问题,例如:申请什么类型的专利?怎样检索现有专利文献?申请专利的流程是什么?如何撰写专利申请文件?如何让专利的保护范围最大化?专利侵权判定的原则是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创新者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储备和方法储备,需要进行系统学习,惟其如此,才能对专利有准确认识和把握,才能在未来的创新活动中充分有效地利用专利工具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6]。在校期间掌握专利知识,将十分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毕业后的创新创业行为。

1.2专利工具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工业设计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工业产品创新创意人才,系典型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其专业设计课程以及课外实践中,学生的重要任务就是参与或独立完成一项产品设计项目,设计流程一般包括创意发现、市场调查、设计方向确定、工作原理设计、设计草图绘制、效果图制作、结构设计、模型制作等。要高质量地完成设计项目,每个环节都要全力投入,整个项目将付出巨大努力。在此过程中,一些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有代表性的表现是正常完成教师容易判断工作质量的设计草图、效果图等视觉化的环节,而弱化教师不易判断工作质量的工作原理设计和结构设计等环节,而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环节却十分关键。传统上,避免此种情况出现的一般方法,就是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去仔细审阅学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方案。那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技术方案申请专利,便能较好地规避此类情况出现,因为一项具体可行的技术方案才能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这就倒逼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工作原理设计和结构设计环节,让自己的技术方案必须完整、合理,还要具备专利的“三性”,即新颖性、实用性和创造性。

这就是专利工具对学习的倒逼效应。巧妙地利用它,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以较小的教学成本,实现了较佳的技术创新教学效果。

1.3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的一些设计创新方案或许具有一定市场价值,如果申请专利,拿到专利证书,对学生是不小的鼓励,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创新的热情,也有利于今后的就业,如果能实现专利成果向产品的转化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种激励效果将会取得极大值,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对其他学生也能起到很好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一位在校学生的一项衣架专利成功转让给一个相关企业,尽管转让费仅有两万元,但学生受到了极大鼓励,也正面影响了周围的其他同学。相反,面对学生的好创意,如果师生都无动于衷,顶多只有个“这个创意不错”的评价,而后就束之高阁,不去申请专利,也不努力推广,既浪费了一个好创意,也失去激励学生的绝佳机会。例如,10年前的一名学生在课堂上设计了一款创新的买菜小拖车,但因当时没有专利申请意识而未申请专利,也未努力推广,但几年后市场上出现了与该学生创意几乎一样产品,十分畅销,教训深刻。

不少跨国公司觉得值得用最好的待遇去挽留的员工是勇于创新和具有开拓精神的人才,缺乏创新能力是他们不录用中国大学生的最主要原因[7]。创新驱动发展,专利驱动创新[8]。

1.4为社会培养善于利用专利工具的创新型人才

当前,由于国家下大力气保护知识产权,极大地鼓励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相应地也催生了社会对善于利用专利工具的创新型人才的极大需求,尤其是设计类和工科类的各类创新人才。同时催生了社会对与专利相关的其他领域人才。《专利人才培养迫在眉睫》一文中把专利人才分为5种:专利创新型人才、专利法律型人才、专利管理型人才、专利代理型人才和专利研究型人才[9]。设计及工科专业学生将来有可能成长为专利创新型人才、专利代理型人才和专利研究型人才等多种人才。例如,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已经在自身的研发机构中培养具有专利代理人资格和水平的技术人才,这代表了未来发展趋势,这样的人才才能确保企业的专利战略得以顺利实施。专利人才是一笔国家和企业要抓好抓稳的财富[10]。

2 学生应具备的专利能力

总体而言,工科类和设计类大学生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专利基础知识和能力。

(1) 掌握专利基本知识。包括专利的基本内涵、专利的类型、各类型专利的基本涵义和特征、专利的授权条件、专利的三性、专利的申请流程、专利的侵权判定原则等等。这些知识是我们全面正确了解和理解专利的基础。

(2) 掌握专利文献检索的正确方法和技巧。为保证专利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对现有同类专利文献的检索是申请专利前的规定动作,以避免与现有专利冲突而导致的无效劳动。面对浩瀚的专利文献,申请人如何才能做到只检索相关专利而过滤掉无关专利,应当掌握一些专利文献检索的方法技巧,以提高工作效率[11]。同时,还应具备利用专利信息的能力[12]。

(3) 具备专利申请文件写作的能力。专利对格式和内容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对其中权利要求书、说明书、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说明书附图等都有着详细的规定,尤其是权利要求书,是专利法律保护范围的集中体现[13]。该部分是专利申请的核心工作,技术含量较高,难度相对较大,也是学习时间较长的内容。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前两项能力是基本具备共识的,这是作为创新人才进行创新和知识产权维权的基本能力。为什么要具备专利申请文件写作的能力?

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上的专利代理专业性更强,请代理进行专利文件写作更能保障专利质量。诚然,代理公司对专利申请文件的写作方法技巧更专业,更熟悉专利法,更能精准理解把握专利的保护范围,因此,代理有技术能力保障申请文件的高质量。但是,有能力但不一定有强烈意愿去保障专利申请的质量。对于申请人而言,不管是自己申请,还是雇佣代理人,专利申请工作的质量有两方面的评价指标,①能顺利获得授权,②专利的保护范围尽可能宽。而此二者却常常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专利法要求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必须具备“三性”,即新颖性、实用性和创造性[14]。因此,要顺利获得授权,需要独立权利要求具备足够的创新特征,一般新特征越多授权可能性越大,也意味着接受专利局审查和自身进行意见陈述的次数可能就越少,也就意味着付出的劳动成本越低。代理人出于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的目的,有可能倾向于采用此策略。但按照专利侵权判定的“全覆盖原则”,创新特征过多会缩小专利的保护范围,此时,专利质量无疑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对专利了解甚少的申请人对此毫不知情,甚至反倒更加认可代理人的专业性。因此,除了技术层面的因素影响着专利申请案件质量外,还有代理人的职业道德因素。

专利申请的确存在一定的专业性,若创新者自主申请专利,初始阶段的确存在不够专业的弊端,影响申请质量,需要一个学习过程。因此,若申请专利的次数非常有限,选择代理比较明智。然而,对于未来的创新人才,申请专利将成为常态,频率高,次数多,此种情况下,自主申请专利就成为明智的选择。虽然自主申请专利需要有个学习过程,但学习时间并不长,一般一门24~32学时的课程即可基本解决,一旦学会,申请质量问题迎刃而解,且终身受用。同时,自己撰写专利申请书的能力,应该作为未来技术创新人才的一项基本能力,就如现代人应该都具有驾驶能力一样重要。

3 在教学中引入专利的实施方法

不同专业的切入点不同,这里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工业设计属设计类专业,也属工科类专业,是典型的创新型专业,其核心任务是进行产品创新,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产品创新方案,包括产品功能创新、结构创新、技术创新、外观创新等,存在申请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三类专利的需求,在教学中引入专利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此简要介绍工业设计专业的具体实施方案(见图1)。该方案的特点是,在原有专业设计课程体系中加入了“设计与专利课程”,以解决专利基础知识和专利申请的技术问题,另加入了可以计算学分的“课外实践”环节,从而形成新的创新课程体系。课外实践包括产品设计实践、设计竞赛和将创新成果申请专利的实践等。此外,为了保障创新成果质量及专利申请文件质量,从组织方式上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让每个本科生均有自己的导师,确保学生得到充分指导。获得专利权后,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寻求专利转化的机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创新的闭环系统。同时,积极鼓励专业教师申请专利,积累经验然后将经验传递给学生[15]。

图1 成都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专利教学实施方案

这个系统实施3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获得各类授权专利300余项,成功转让2项,一些专利正在积极争取转化,学生的学习和创新积极性明显提高,而且,学生专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4 结 语

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已成为国家战略。要实现这个转变,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将是最重要的政策措施之一。毫无疑问,广大设计和工科领域在中国创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未来的技术和产品创新设计人才,除了应具备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外,还应具备自主申请专利的能力,以及运用专利工具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的能力,就像现代人应具有驾驶能力一样。因此,大学创新教育尤其是设计和工科类专业教育也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将有关专利的知识和能力作为重要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产权创造、开发、保护、管理的意识和综合素质,培养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16]。

[1] 赵海莹.大学生专利创新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23(24):37-39.

[2] 徐 迎,张 薇.专利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9):75-80.

[3] 朱 倩,吴潇洁,刘玉超,等.专利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浅析[J].科技信息,2013,30(33):193.

[4] 高永军,冷树伟.论大学生专利意识教育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2013(4):64-65.

[5] 刘雪晶,高彦君,黄春霞.谈创新教育中大学生专利意识的培养[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7):141-142.

[6] 张志生,李 彤,杨美成.教学研究型大学专利模块化管理的探索[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105-108.

[7] 徐颖云.专利申请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120-124.

[8] 邵培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专利制度回应[J].知识产权,2014(3):85-89.

[9] 杜 颖.专利人才培养迫在眉睫[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8):51.

[10] 刘明霞,韩广义,吴 娜.关于高校培养专利人才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4(37):105-108.

[11] 田 虹,孟令斌,孟薇薇.专利检索在开放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19-121.

[12] 王 欣,何立民,池晓波.“卓越计划”唤醒工程类学生专利信息素质教育[J].信息素质教育,2011(6):99-102.

[13] 初福民,李明弟,张普庆.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4): 31-33.

[14] 李耀刚,石国英,王宏志. 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92-94.

[15] 袁彩君,杨金田,潘国祥.高校理工科专业实施专利教育的关键环节[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10-12.

[16] 王国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20):41-42.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atent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ENGRenhua,YANGJian,ZOULijun

(College of Nuclear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 Engineering,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

Objective-Nowadays,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patents.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atent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patent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and points out that the patent ability of engineering and design students should be provided.Taking the industrial design specialty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pecific measure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professional tools in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To achieve the shift from China made to China created,increasing the protection of patents will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licy measures.Innovativ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especially in design and engineering,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and takes the patent knowledge and ability 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content,in order to cultivate more qualified talents and to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at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nov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application value

2016-10-20

成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与业教学创新团队项目支持(10912-JXTD201501)

郑仁华(1970-),男,四川岳池人,硕士,副教授、系主任,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

Tel.:13568892137;E-mail:236667991@qq.com

G 642.0

:A

:1006-7167(2017)07-0199-04

猜你喜欢
申请专利创新型专利申请
面向大学生专利申请服务平台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Joseph F. Engelberger
唑啉草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三步曲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