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客教育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2017-08-16 08:18李云松任艳君程德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年7期
关键词:创客导师供给

李云松,任艳君,程德蓉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重庆 400052)

以创客教育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李云松,任艳君,程德蓉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重庆 400052)

创客教育所强调的探索、创造和乐学的教育理念与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发展要求相契合。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角度出发,以创新创业发展为要求,深入分析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成果转化产学对接的发展格局与实施难于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基础上,探索以创客教育推进智能制造的产教融合以促进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的新路径。提出通过创客空间的构建和导师队伍的建设,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开展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创客文化工程的实施,为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提供培育环境,其实施路径为创客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开展和推行可提供参考。

创客教育; 职业教育; 供给侧; 智能制造

0 引 言

国家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用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1个10年的行动纲领[1]。其中智能制造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将使之成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型,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和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发展智能制造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经济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未来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2-4]。基于创客模式的实践教育,从学习形式、学习内容、讲授方式以及学习环境等各个层面为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5]。供给侧改革强调的创新创业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切入点[6]。以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结构性为目标,探索推动培养职业教育创客人才的路径,进而为新形势下经济和制造企业转型中人才需求提供精准的教育支撑,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创客教育模式推广的迫切性

1.1当前职业教育供给现状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批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这一本质属性也决定了合理的职业教育供给体系结构对于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结构合理化及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问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7]。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支柱性产业大量缺乏技术工人和高级技术人员,而大量“就业难”的大学生们却因职业能力欠缺不太被社会所认可;高端技术技能和精通国际规则的外向型人才更是难求,这为我国转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不利因素,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是当下教育的迫切任务。

1.2创客教育的特征

创客教育以课程为载体融合各个学科的知识,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工程思维、自主掌控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坚持实践、乐于分享的创客精神[8-9]。创客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良好的环境,实现资源共享,在这个前提和过程中,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变革[10]。创客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具有以下特征[11]:①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 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③ 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④ 有利于适应职业教育创新、创业的需要。

结合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创客教育的特征可知,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中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需求与创客教育的理念十分吻合,所以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需要更新职业教育理念,这就迫切需要创客教育模式,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2 创客教育在职业教育实践中的框架与路径

创客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创客行动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有其特殊性,需要统筹考虑教育本身及教育内部各要素间的复杂关系,从教育的特征入手把握创客行动在教育中的运作规律[12]。基于高等职业学院的特点,结创客中心在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创客教育的理念,构建了基于高等职业学院创客教育的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创客教育的体系架构

从图1可见,以创客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探索、合作能力,养成乐学、分享的习惯,塑造工匠精神。这就需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以创客空间为平台,导师为授教主体,通过创客文化的影响,实施产教融合来培养学生具备创客意识、创客能力和创客精神。下面就创客教育的体系架构中各个实施途径具体分析。

2.1创客空间的构建

创客空间是指创客们进行聚会交流、开展创造活动的地方,包含大量的软硬件设施[13]。基于创客教育的创客空间的构建不同于众创空间,其参与主体除了学生创客还有创客导师,导师们在培养学生创客的同时,也提升了个人科研能力、创新教育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找回了传统教育中丢失掉的育人成就感。以科研中心和创客工作室为两大平台构建的职业教育创客空间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科研中心的任务用以规划和实施创客导师的科研任务;培育孵化各类型适合创客学生参与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的科研项目;组织筹备和参与适合创客学生各类大赛竞赛;实施基于创客教育的教学改革的实践;对外宣传和推广基于创客教育创客空间,并提供相应的社会培训。

创客工作室以满足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设置综合能力培养的相对于的创客工作室。创意工作室用以衔接和遴选科研中心的创客项目,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完成产品的创意、市场调研评估和概念设计;数字设计工作室用以支持各类项目中的产品数字化设计和运动仿真分析;智能制造工作室基于工业机器人和CNC系统的系统集成完成项目产品的试制;电气自动化工作室用于实现项目产品的“智能化”并支持完善各个工作室过程流程高度集成;装配实验工作室用于样机装配调试和测试;创客信息中心用于支撑创客项目科研、开发的技术资源和创客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

图2 职业教育创客空间结构模型

创客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有利于形成学生创客的跨学科知识构架。任何一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进入参与,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发展意向,通过对创客课程的系统学习和各种项目的参与经历,逐渐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2创客导师队伍的建设

创客导师作为创客教育的参与主体,负责指导和推进创客的学习过程。虽然鼓励创客自主探究和创造,但如果有掌握创客教育本领和开展创客活动实践经验的导师给予启发、引导和帮助,则更能高效地开展创客活动[14]。创客教育不同于传统的职业教育,创客活动是综合能力要求极强的创造性活动,这就对创客导师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导师除了应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储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项目开发的经验,还应有主动创新精神和一定人文艺术素养。

邀请企业行业的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的老师共同构成创客导师团队。企业导师结合当下社会行业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给予学生前卫的创造灵感和可靠技术支持;派遣学术技术带头人导师扑国内外知名创客空间调研、培训和挂职锻炼以掌握创客空间的实施、管理和运营流程,带领创客学生参加各种创客活动以激发创造灵感。

创客导师应该首先自己就是一名超级创客,热爱创造,热爱学生,喜欢和学生并肩作战,共同寻找创意灵感,创作新颖作品[15]。基于上述特点,从事职业教育的创客导师应该具备表1所示的6大核心素质。

2.3开展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

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突出提升教育供给端的质量与创新性,作为人才供给方的高校应着眼于企业的现实需求,打破原有的“流水线”式的教学模式,实施全新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以实现技术创新与企业的协同对接。

利用企业创客导师的项目资源和科研中心孵化的技术项目,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设置基于智能制造学科领域的创客课程,推进教学与生产的融合。企业的创客导师把智能制造前沿的技术要点、最新的市场信息融入到教学中,按照行业企业培训员工的标准和方法,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创客课程可参照美国的STEAM课堂体系结合专业领域的方向和创客项目的知识需求实施多学科的课程融合教育。这种产教融合的教育方式不仅最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还能推动跨学科的互动与交流,促进知识创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16]。

2.4培育创客文化

创客教育得以较好的推广需要创客文化的有力支撑,积极探索适合职业教育的创客文化发展模式,形成良好的创客文化氛围,将更有利于激发创客的创造潜能,促进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创客文化定义为利用开源网络和开源硬件而构建出的分享和动手创造的文化氛围[17]。

从2006年美国首次举办的创客嘉年华到我国发明协会和清华大学等举办的创客大赛,以及国内知名企业参与并支持各类大赛活动,对于创客文化的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职业教育的创客文化需结合创客的特点和创客教育的理念开展实施。学校各级部门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对创客教育的宣传和报道,组织一系列的科技活动周、创客嘉年华和创客文化节,通过分享经验、展示创客的创造成果、获奖情况和创客空间的参观来普及创客教育知识、激发兴趣以吸收更多的创客成员的参与;开展创新创业课题的申报,让学生成为创客的主体;以创客空间为依托平台,推广成立以创客项目实施的创客社团工作室,并给予场地的提供和经费的支持;在校园中要形成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的创新创业团队,学校来营造好的创业环境和基础、创业导师来提供资源指导带队,带动创客学生去思考、摸索和实践;同时形成创客导师指导创客学生,创客学生指导新的创客学生的传承教育方式;聘请国内各种创客中心的成功人士开展有针对性的创客知识讲座。

创客文化的推广需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及社会共同推进和支持,进而掀起全民创客的热潮以推动创客教育的普及和实施,为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土壤和营造适宜的氛围。

3 创客教育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破题

高等职业教育对社会的人才供给是相对于社会需求的。在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智能制造和互联网化领域的优秀复合型人才需求较大,而目前我国中低端人才需求总量趋于饱状态,高端高级技术型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则极为短缺。这就需要在现行教育政策体制支持下,积极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机制,主动改变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推进产教融合,来突破高精尖人才培养的缺口。从而避免人才输出质量不高、供需错位和产出过剩的问题,才能破解职业学院当前所面临的招生困难、认可度不高和自身发展的难题。

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创新来促发“新动力”,需要通过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来激发活力。创客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以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在调动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同时,提升了人才产出的质量。在职业教育的创客教育体系构架下,突破专业壁垒,扩大校内外的协同育人,以企业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组建的创客导师队伍,在创客空间的平台上,通过创客项目和创客课程的深度整合较好地实现了产学对接,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式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不断加强创客教育的文化内涵建设,实施大力开展创客文化活动更有利于营造大众创新创业的“创客”氛围,提升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能力,进而促进高质量创客人才的产出,更好地服务于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适应支柱产业发展需要,最大程度地释放出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为实现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破题。

4 实施成效

基于创客教育的体系构架和职业教育创客空间结构模型,依托示范专业建设的平台,我校初步建成了适合职业教育的创客中心。通过学术技术带头人的遴选和聘用,组成了由12名校内老师构成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8名企业行业专家共同构成的创客导师团队;建成了以“精密电子机械驱动与控制技术科研创新团队”等14个科研创新团队和“桌面智能机器人研究所”等15个研究所构建的科研中心;通过相关专业带头人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等16个开展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教学团队,并承担了“基于创客教育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CAD/CAM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等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共计18项;通过一系列校园科技活动周的创办、“创新驱动引领智造未来”等10余次学术讲座的开展和“新型奶瓶创新设计及其市场化运作”等20余项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培育了较好创客文化氛围,为创客人才的培养和创客教育的渐进式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创客工作室、科研中心的有效对接和学生创新社团的入驻,每年8个专业共计700余人次参与到创客工作室接受创客教育和实施创客活动。通过系列化创客教育过程平台,实现了导师带学生和学生带学生的渐进式人才的培养。已经建成的“自动化创新实训工作室”和“桌面智能机器人”研究所通过不断扩展,已经成为全校创新人才汇聚、创新项目实施和校企合作的平台窗口。进入工作室的学生学习履历和创新成果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并逐步成长为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同时科研中心导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开展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横向课题4项,结合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出版教材3种,发表各类学术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竞赛获奖35项。

从上述实施成效可以看出,创客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实施有助于当前产业转型升级时期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可以有效破解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人才的有效需求的难题。

5 结 语

创客教育为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社会的创客团体和政府扶持的创客平台以及名牌高校的创客中心相比,职业教育的创客教育缺乏经费的支持、场地的建设和公众的认可度;缺乏了解创新的市场需求和创客的协同联盟;同时教育主管部门目前还没有出台配套的政策支持大学学生创客“放手”去做创客;创客教育的实施与现行的课程标准以及考核方式可能存在冲突;缺乏有能力担任创客导师的师资队伍提供专业的指导;本文所进行的创客教育的思考和尝试可以为职业教育的创客教育实施和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上述一些情况都是创客教育在早期实施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另外一定要把创客教育与创业教育相区别,创客教育不是培养创客们一定要创造出物化的产品来,而是通过创客教育培养出学生的创客意识、创客精神和创客行为,为他们走向社会以后能够更好地开展创新、创造活动奠定基础。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大力加强创客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设教育智库,汇集多方智慧,协同创造出更为有效的实施方案,为新经济常态下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事业的发展扫清障碍。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R].

[2] 中国制造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制造2025》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 6-10.

[3] 敬石开.“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1): 5-9.

[4] 芮志彬.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4): 18-21.

[5] 李 根.高校创客教育问题与对策探究[J].亚太教育,2016(15): 105-106.

[6] 张 旭,郭菊娥,郝凯冰.高等教育“供给侧”综合改革推动创新创业发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26-35.

[7] 吕景泉,马 雁,杨 延,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9): 15-19.

[8] 李 萍,刘传会.基于创客教育视域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77-78.

[9] 胡 星,胡 丹,翟颖妮,等.高校创新实验室创客空间的建设模式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7): 266-268.

[10] 占亚剑.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J].电子制作,2014(24): 170-171.

[11] 宋正武.让创客教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引擎[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5(6): 21-36.

[12] 杨 丽,张立国,王国华.创客教育体系架构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3): 28-33.

[13] 晏 燕,董志胜.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创客教育的思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5): 84-87.

[14] 何克抗.论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2016(4): 12-24.

[15] 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 23-34.

[16] 黄兆信,赵国靖,洪玉管.高校创客教育发展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 40-44.

[17] 王丽平,李忠华.高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及培育路径[J].江苏高教,2016(1): 94-97.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he Supply-Sid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the Maker Education

LIYunsong,RENYanjun,CHENGDerong

(Schoo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Automotive,Chongqing Radio & TV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52,China)

With the emphasis on exploring,creating and happy learning,the educational idea of Maker Education is correspon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supply-side reform of education.From the viewpoint of supply-sid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s the requirement,the new path of the supply-sid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moted by the Maker Education-driven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s explored based on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implementation embarrassment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and docking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It is advocated to create an environmen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ace for make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utor teams.The teaching mode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should be reformed,and the maker culture project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provide the nurturing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th of skilled talent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Maker Education.

Maker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supply-sid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2016-09-23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61030);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52072)

李云松(1983-),男,四川巴中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智能制造技术、高等工程创新教育。

Tel.:023-68465185; E-mail: piny@cqu.edu.cn

G 712

:A

:1006-7167(2017)07-0225-05

猜你喜欢
创客导师供给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