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及协同创新机制探究

2017-08-16 08:18罗恩韬黄丽韶唐雅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年7期
关键词:双师双能型双能计算机专业

罗恩韬,黄丽韶,唐雅媛,李 文

(1.湖南科技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2.中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 410083)

应用型大学“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及协同创新机制探究

罗恩韬1,2,黄丽韶1,唐雅媛1,2,李 文1

(1.湖南科技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2.中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 410083)

分析了我国应用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转型发展中存在师资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提出校企深入融合及协同创新培养机制,通过共享共建、合作共赢的理念来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该培养机制将改变以往传统以教师为主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充分调动教师、学生、企业三方一体化协同创新的积极性。其对教师工程应用能力的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就业质量的提高,对企业计算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矛盾的解决,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并在我院的内涵建设及深化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双师双能型教师; 协同创新; 计算机专业教学

0 引 言

2015年11月16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高校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转向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与企业间“协同创新”发展的能力。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充分释放高校和企业之间 “人才、资本、信息、技术”共享与合作。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新范式。该意见的提出标志着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重技重能”时代即将来临,标志着对“动脑到动手”的教育的理性回归。而“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培养机制是普通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重要源动力和发展方向。

1 国内外“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国外的“双师双能型”师资力量建设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例如:日本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被称为“职业训练指导员”,是指具有技术专业和教育专业双学士学位的教师。他们主要在职业高中、专修学校、短期大学及公共职业训练机构从事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德国“双师”职业教育的特性表现在有企业和职业学校两个培训场所上,学习与工作、学校培训和企业实践紧密结合。这也决定了德国职业教育师资素质结构的双元性。美国的教育机构近年来正在实施“职业教育新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旨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应用教学。

在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协同创新方面,美国政府也先后发布一系列科技战略规划,强调建设国家创新平台、改革科学政策、支持基础研究和加大科技投资力度。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2004年颁布了《英国10年(2004~2014年)科学与创新投入框架》的报告,强调改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知识转移和产业化能力,而且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增强与大学科研中心的互动。

随着我国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国内的计算机专业“双师双能型”建设也提上日程。面对新的形势,应用技术型大学所培养的计算机人才要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及职业教育发展的双重需要,关键的措施之一就是必须要加大“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1-2]。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快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国家教育部2012年出台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3]。

同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计划提出把创新驱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一批“协同创新中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旨在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从而推进我国科技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2 当前应用型大学师资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应用技术性大学计算机专业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产学研结合不足,大学毕业生同质化倾向严重、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4]。虽然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在加强 “双师双能型”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2.1教师结构不合理,协同创新能力弱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一大批熟悉技术业务和专业知识的“双师双能型” 的教师队伍,既要具备教育与知识的基本素质,同时也应是实际领域工作的专家。特别对于计算机专业教师,更应有一线企业工作实践经历。而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在企业工作或者与企业研发合作的不多,仅仅依靠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从学校有限实训场地获得的经验,远远达不到企业的实际需求[5-6]。而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培养出的学生质量无法适应计算机软件开发企业的要求。也无法落实教师、学生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

2.2教师教学与实际应用“两轨制”

尽管计算机专业教育与产学研结合、 不断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已经提出多年,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校依然是采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实践课程的教学依然没有成为应用型大学的教学重点。造成了人才培养与实际市场需求的“两轨制”[7]。存在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冲突,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同时,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普通高校,注重教师基本素质培养,难以顾及职业能力。职业教育教师除了理论学习外,强调职业技能,而职业技能的培养只有与企业和行业相结合,通过实际的技能操作和培训,才能获得。而目前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教师往往在实际企业工作的经历较少。

目前国内计算机专业教师师资培训中,承担培训的主体仍然是高校或教育机构,企业的参与不够。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应该着重于专业实践技能和技术的更新与提高。而完成这一任务的理想措施是学校与企业实施产学合作,将培训的场所放在企业生产、 管理、研发的第一线。以往高校师资力量培训模式,不仅影响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和沟通,也间接影响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造成了培养体系的不完善,教育模式陈旧,不符合计算机专业 “双师型” 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

2.3“双师双能型”教师评价认定制度缺失

目前很多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8-9]。高校还没建立统一的“双师双能型” 教师的认定标准。很多高校也没有制定有力的政策来鼓励和支持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建设,或者支持的力度不够。同时缺少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评价认定制度。在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评价过程中仍然没有摆脱普通本科教育的评价模式[10-11]。或仍只注重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 同行和院系对教师的评价。没有将教师实践能力、竞赛成绩与教师的学术成果对等起来。这直接导致教师片面追求学历的提高和职称的提升,忽视实践能力的提高。评价制度的缺失,政策导向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成为 “双师双能型” 教师的积极性。

2.4“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和引进激励机制不到位

目前很多应用型大学没有完善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激励机制[12-13],“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待遇和发展前景和普通教师没有明显差异;同时也缺乏完善的“双师双能型”教师人才的引进政策,导致在企业中经过锻炼的 “双师双能型”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很难进入学校,同时,受工资福利待遇等因素限制,有能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的稳定性较差,流动性也比较大。

3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及协同创新对策

3.1校企协同与双岗机制

目前校企合作已成为应用技术型大学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的特色体现[14-15]。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挂钩。①学校可以与企业的一线研发人员进行专业技术交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及时制定和修改专业方向培养方案;②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积极选拔教师到企业进行上岗锻炼,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使教师获得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了解行业新方向,进而提高教学水平。而顶岗实习可以使计算机专业课教师直接进入开发前沿,不仅可以获取先进技术,还能积累实践经验,为实践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提高自身“双师双能型”职业素质有积极作用。

3.2师生自主实践与校地项目协同创新机制

积极推进教师、学生自主实践与项目协同创新相结合。建立了企业骨干技术力量受聘学院、专业教师受聘企业共建兼课模式。建立企业联合办学的“2+2”共建班,“3+1共建班”。通过学生与企业兼课教师的共同研发,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积极让教师参与企业前沿开发项目,结合企业团队力量与共同开发软件产品并进行线上发布,积累团队合作与开发经验,进而促进教师的“双师双能型”教学水平以及与其他团体的项目协同创新能力。

3.3推进师资激励与管理机制

积极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管理制度改革。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长期和有效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创新中来。建立职称评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积极主动的参加专业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高专业能力;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不断推进科学管理、过程管理,使得教师的教学、竞赛、研发成果与学术成果得到相应对等的评价,完善人才竞争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做好保障工作,提高服务意识,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难。

3.4设立“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引进优惠政策

从转型前的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来看,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要引进人才,需要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作为保障,同时也需要在技术人才引进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广泛宣传,积极实施。引进途径应做到多元化,多途径管理。可从计算机开发公司或者生产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骨干技术力量来兼职或者专职担任计算机专业课教师,邀请技术专家进行专业讲座等,不断提高教师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结构和师资水平,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就业质量。

4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

为解决以上问题,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在加强 “双师双能型”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以及与企业进行协同创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4.1鼓励教师进企业培训,实现教学与前沿开发紧密结合

鼓励计算机专业教师到计算机相关开发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明确规定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2年必须有2个月以上时间到计算机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同时规定青年教师在企业中学习的内容、时间以及目标等;教师在企业中的项目从事的角色和开发任务。并以此作为教师升职、晋级以及奖励的必要条件。

目前,我系每年暑假均选拔了4~6名教师到北京、上海、深圳、长沙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软件开发科技有限公司、硬件生产企业进行苹果手机系统、安卓手机系统、嵌入式系统、智能机器人和无人机的开发。其中在教师、学生与企业合作的“智能无人机”和“智能机器人”的研发项目已经取得了突破。

4.2重视校内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校内己有的资源,以“分享”“共赢”理念,构建学科融合。通过组织跨学科、学科整合教学研讨等方式,促进校内适应教学特点的“双师双能型”计算机专业教师和校内其他专业教师的成长。如目前我系教师充分与电子系、教育系的教师进行学科交流和学科渗透,将主攻技能和辅助技能统一起来,发展多元化计算机专业技能。

4.3实现教师与行业的一体化联动

通过多渠道的交流方式,聘请知名计算机专家进入应用技术型大学进行教学指导和教学实践,以行业专家为纽带,通过行业专家举办的讲座培训、项目探讨,对计算机专业教师“传帮带”,实现计算机专业教师与行业的一体化联动,从而加快计算机专业教师成长为“双师双能型”教师。2015年共聘请10余名专家进行科研讲座,同时也与美国的尼亚加拉大学进行了智能手表、可穿戴设备联合开发的合作意向。在与企业合作方面,积极挖掘本地资源,已经与本地一家太阳能企业建立了项目开发转联合生产协议,真正做到了产学研一体化联动。

4.4以赛代练打造专业过硬技能

应用技术型大学计算机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需要两手抓,一手抓教师的理论知识,另一手抓教师的实践技能。实践技能的获得乃至熟练精通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反反复复不断的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从而获得技能的提高。而技能竞赛是锻炼计算机教师实践能力的良好途径,通过参与技能竞赛不仅能检验教师对专业知识以及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借此来激发教师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以赛带练、以赛促技的良性循环。

5 结 语

“双师双能”和“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将会有效缓解我国转型前应用型大学长期以来创新能力不足,以及人才培养、社会供需矛盾相互脱节的问题,对提升应用型大学教师自主创新的能力、实践教学能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1] 于继武.高职计算机专业加强企业锻炼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的分析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6(2):35-36.

[2] 张伟萍.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4):56-59.

[3] 陈支武,张德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167-170.

[4] 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5] 李祖超,梁春晓.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基于高校创新主体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2(7):81-84.

[6] 薛二勇.协同创新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26-31.

[7] 王进富,张颖颖,苏世彬,等.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6):1-6.

[8] 欧阳玉祝,蒋剑波,王广成.协同创新背景下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173-175.

[9] 贾文胜,梁宁森.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5(1):92-95.

[10] 包建荣,姜 斌,许晓荣.电子信息类专业协同创新实践培养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5):170-173.

[11] 苗春雨,陈丽娜,叶安新,等.面向协同创新理念的IT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6(3):53-56.

[12] 赵 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172-175.

[13] 印桂生,纪雅楠,董宇欣,等.协同创新引领下校企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6):59-60.

[14] 张洪军,孙梅玉,邢建平.协同创新机制下的专业群实验平台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6,19(1):193-196.

[15] 林 穗,滕少华,姜文超,等.网络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2016(1):20-23.

Research on the Dual Energy Teachers Team and the Mechanism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i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LUOEntao1,2,HUANGLishao1,TANGYayuan1,2,LIWen1

(1.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Yongzhou 425100,Hunan,China; 2.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China)

Through analyzing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n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 in our country,it suggests a mechanism that school and enterprise fuse deeply and are fostered together in an innovative way.The teachers’ team of “double teachers and dual energy” should be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idea of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and win-win cooperation.This training mechanism will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which is based on teachers,fully precipitate the three parties of teachers,students and enterprise to collaborate innovation.What’s more,i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nhancing the teachers’ ability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and helping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of the demand of our society to high quality application talented persons.Meanwhile,it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our college and the deepening of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dual energy teacher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eaching of computer major

2016-10-1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6年企业支持的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资助(201601021003);湖南省教改课题资助(湘教通[2016]400,湘教通[2013]223);湖南省“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资助(湘教通[2016]276);湖南科技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资助;湖南科技学院教改项目(XKYJ2013003)资助

罗恩韬(1978-),男,湖南永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安全,隐私保护,同时负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研究和竞赛工作。E-mail:144601050@csu.edu.cn

李 文(1982-),男,湖南永州人,硕士,副教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分管专业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Tel.:18942090909;E-mail:32312975@qq.com

G 642

:A

1006-7167(2017)07-0253-04

猜你喜欢
双师双能型双能计算机专业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双能X线吸收法在肌少症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中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
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国外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对我国“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启示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