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欧亚大陆为核心的再全球化

2017-08-16 20:19乐明
南风窗 2017年11期
关键词:欧亚大陆欧亚倡议

乐明

一年前杭州的G20峰会,中国还只是全球化进程的积极建言献策者。如今北京的一带一路峰会,中国已成为全球化的“议程设置者”和“议题主导者”。从最初作为“世界工厂”的世界贸易体系最低起点,到现在资助修建跨半个地球的世界最大基础设施,地位的转换更富实质性内容,也更加令人瞩目。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2016年达到9540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5.7%,全球贸易额的5%。中国也拥有了亚投行、丝路基金等自己的全球化政策工具。这些确凿的成就,让“一带一路”正在成为“中国式的全球化”。从这一刻起,中国开始真正争夺世界经济大势的风向标。

中国式全球化

中国式全球化的本质,是以欧亚大陆为核心的再全球化进程,由此建立世界贸易的新通道,并借此新通道将人民币推向国际化,从而真正影响世界经贸金融体系。

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国家以大西洋和太平洋为核心推进全球化,被此轮全球化遗弃的欧亚大陆、特别是内核地带,因此拥有天然的后发优势和一体化动力。在旧的全球化动力衰弱、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和排外情绪盛行的新形势下“,一带一路”提出的自由贸易和对外开放的方案—减贸易投资壁垒,促货币流通和汇率协调,成立地区性金融组织—自然受到很少从上一轮全球化获益的诸国的广泛欢迎。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东欧16国和中亚5国成为最积极参与的板块,也是与中国务实合作进展最快、成果最多的地区。这不仅是人力所为,也是形势使然,是有深层次的历史背景和战略原因的。作为麦金德地缘政治学说中的“世界心脏地带”,上述地区错失了20世纪的第一轮全球化,若再错过新一轮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将可能被时代永远抛弃。

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公开指出,漠视或拒绝“一带一路”倡议是愚蠢至极的事。这些国家的民众也都很清楚,加入“一带一路”不仅可以开辟本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新方向,实现与世界最先进和最富活力的两大经济体的连接,更是全面提升本国经济水平的历史契机。他们迫切需要的不仅是资金和技术,还有中国独特的管理体制和经济发展经验。

“世界心脏地带”参与全球化的必然地缘政治后果就是,它们不再是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大国势力范围争夺的对象、外围支点或后院,而是贯通整个欧亚大陆的“新经济区”和链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桥梁,成为真正的世界心脏地带。这将彻底改写欧亚大陆旧有的地缘政治版图,并大大提高它们在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增信释疑

在高扬自由主义贸易大旗“共享丝路经济带利益和善意”的同时,作为倡议发起国和资金来源国,中国也要清楚地界定作为政策工具和战略目标的“一带一路”的国际政治经济含义。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年来,一直做得多,说得少。2015年3月博鳌论坛上提出路线图,但外界依然有很多关心的问题,希望有更具体明确的回答。不理解就容易产生误解,误解就会导致疑虑、不信,乃至出现戒备和敌意。

“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丝绸之路的历史,“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欧洲当然是合作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是西欧。现在许多西欧国家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从观望,开始转向看好,并投入更多的关注。许多西欧外交官私下向中国媒体表示,作为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先行者,他们对中国如此大规模的一体化项目当然很感兴趣,但相比中国勾勒的美好愿景,他们最想知道的还是“一带一路”“在国际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究竟意味着什么,欧洲又能从中得到什么”,以及“如何或者说在何种机制下,实现中国倡议的目标”。

在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话语体系外也存在着这样的疑虑和担忧:中国资本全面和大规模进入的不只是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领域,还有技术和投资。传统的经济精英们能够允许他们的蛋糕被瓜分吗?他们的利益又如何補偿?被中国力量打破的旧经济和行业格局如何重建,包括国内和地区层面。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关键的参与国俄罗斯,许多经济学家仍然认为,“丝路经济带”的地缘政治含义更重于经济含义。

对于这些疑虑,本次北京峰会给出了最好的回应。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阐述了中国方案和中国行动,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这是中国给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如何对接俄罗斯

作为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大国,俄罗斯在“一带一路”中无疑是绕不开的关键参与方。2015年中俄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务实合作的联合宣言,之后俄罗斯对“一带一路”的积极前所未有。

此次峰会上,普京罕见地提出“四项原则性倡议”和三项具体举措。原则性倡议是:共建经过欧亚经济联盟的贯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最短和最有效率的陆上通道;在世贸组织原则基础上,协调欧亚大陆一体化的多个进程和项目;共同确保欧亚大陆的安全稳定;深化欧亚大陆国家之间的人文协作。具体举措是:贝加尔-阿穆尔和跨西伯利亚铁路的现代化改造;扩大远东港口的运力,以更好发挥北线海运的作用;建设俄罗斯-中国-韩国-日本的能源环项目。

历史上,莫斯科多次提出构建从里斯本到海参崴的“欧亚大陆统一空间”的各种倡议,但都是口头宣言,从未落实,也没有人认真回应。苏联时代囊括中东欧和中亚的社会主义阵营,更多是一种强制整合起来的集团,是冷战背景下东西方对抗的特殊历史产物。它自身并没有连接亚太和欧盟两大经济圈的能力,进入21世纪后全力推进的“欧亚经济联盟”体量太小,顶多是两大经济圈的中间地带,不可能从更大层面和更高水平实现两大经济圈的联结和整合。

何况,“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对俄制定和主导的一体化规则和架构,也不是百分百的满意。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多次公开批评并暗示要退出。联盟内部贸易额连续几年下降,也反映出其缺乏基本的聚合力,更不用说“1+1>2”的外溢效应。换句话说,俄式“欧亚大陆统一空间”下的合作,已经被历史和现实证明没有前景。

普京这次的倡议表明,俄罗斯对“一带一路”的支持落脚点,仍然是如何有效地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引入自己的经济方案中。

普京在峰会上,再次提到“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目前,中国已经同意的项目是“:西欧-中国西部”跨国公路,莫斯科-北京高速运输走廊,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这些都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之前就已经积极推进的,因此并未在峰会的成果清单中列出,具体协议可能会在习近平7月访问俄罗斯时,作为中俄双边务实合作的成果签署。重修历史悠久的跨西伯利亚铁路意义重大,对俄更是百年难得的战略工程,但对中国来说,仍有种种现实困难。

还有一个无法明说的问题是,在欧盟全面制裁俄罗斯的情况下(未来可能取消,但也有可能出现新的制裁),中国产品能否从俄罗斯入境欧洲,如何入境?

峰会的突破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中从未有过的举措,从一开始就是最高领导人领衔,自上而下。从提出之日起,它就不是简单的对外经贸合作,也不是企业“走出去”的单纯经济行为,而是一种地缘经济概念。

和2015年抗日战争70周年阅兵式一样,这次参加峰会的许多国家领导人,是中国一直以来的盟友。不管这些国家经济体量如何,在“一带一路”中能发挥何种作用,首要的是显示政治支持。

峰会是高层的再次定调,也是推动倡议落实的最好平台。目前最重要的是,彻底克服沟通阶段的互不信任和政治疑虑。这一点在中亚各国率先响应、俄罗斯全力支持后已基本做到。相比于沿线国家,许多西欧国家对“一带一路”仍处在了解沟通的阶段,而这是“一带一路”最终必须攻下的堡垒,否则贯通欧亚大陆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未来最重要的是,如何从对中方倡议的响应和支持,上升到中国与欧亚地域内甚至地域外既有一体化机制的联合规划整合。这在此次峰会上有了明显突破,比如《“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以“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作為加入“一带一路”的明确条件等。

中俄对大欧亚框架下的战略协作有共同理想,比如贯通欧亚大陆,维持欧亚大陆的安全稳定,抵御域外力量的经济限制和封锁。但在具体目标上确实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甚至严重分歧。不过,双方都同意协商解决。这需要双方持之以恒并且不间断地寻找在所有领域的共同利益,并且通过具体项目一步步地向最后目标推进。这也让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有了更多期待。

那些对“中国式全球化”还犹豫不定或者裹足不前的国家,不管其是否自由贸易和对外开放的支持者,也不管地域上是处于欧亚大陆边缘或欧亚大陆之外,中国都没有必要与之在经济上对立,比如印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美国等经济体。

沿“中国-欧亚心脏地带-欧洲”的横穿欧亚大陆的陆路规划,目前还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实际货运量根本没法与沿欧亚大陆外围的传统海路货运量相比。多条油气管线的开通使陆路货运量在最近几年有了迅速增长,但高利润货物在陆路的运量仍然只有海运的4%。资本总是逐利而为。中国运往欧洲的绝大部分货物也都是走海运,虽然距离要比直接穿过哈萨克斯坦或蒙古、经俄罗斯到欧洲的路线长3倍,但这是几百年来已经形成的固有路线,无需先期投入,也更加便捷廉价。

猜你喜欢
欧亚大陆欧亚倡议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位制造商一架军机(欧亚篇)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新时代中俄全面合作与欧亚大陆经济空间再拓展
如何在几分钟之内往返欧亚大陆
欧亚裔混血族的曲折发声:解读戴安娜·张和《爱的边界》
欧亚经济联盟开始实施包装饮用水新规范
考古发现的舌头琴与欧亚大陆东部的古代游牧文化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