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强:用火药攀登艺术的“天梯”

2017-08-17 04:14
润·文摘 2017年11期
关键词:蔡国强火药天梯

蔡国强,表演艺术导演。他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作为艺术创作的媒介,呈现出一个个独特且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作品,让黑色的火药在各种不同的介质上留下璀璨的痕迹。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串“焰火脚印”就出自蔡国强之手。近日,一部讲述蔡国强焰火艺术的纪录片《天梯》公映,再次引发世人关注。

火药释放的创造力

蔡国强1957年出生于福建泉州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是一位对中国古典艺术颇有研究的书画家。蔡国强年幼时,泉州城很多爱好绘画的年轻人来到他的家中,寻求父亲的指点,幼年蔡国强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早期,他受到父亲传统、正规的风格影响,但越来越感觉到,这样一种创作方式干扰甚至禁锢了自己。他想要寻求一种打破陈规的力量。直到有一天,他看到满天的烟花。烟花的爆破吸引着他,激发着他。他在强烈精神和真正的童稚本质间,找到了充沛动力,“这黑色的物质在瞬间所爆发的能量,一刹那的火光,让压抑在人内心中如动物般的原始本质——对于火的畏惧,一览无遗地展现。”

他开始试着用小孩子的火箭筒玩具在画布上爆炸燃烧,当火药在画布上四窜,他感觉自己也得到了释放。从此,他走上了用火药进行创作的道路。

蔡国强说自己是个谨小慎微的人,“所以我需要革命,需要一直有力量来破坏我,我希望火药成为我的朋友。”

最会“玩火”的艺术家

从《为外星人作的计划》到《观潮图》再到《夜樱》,从黑色火药到彩色火药,蔡国强不断刷新着作品的爆破规模和形式,他的艺术表现横跨绘画、装置、录像及表演艺术等多种媒材,以大型的火药爆破艺术和装置艺术闻名世界。他多次获得国际艺术大奖和艺术勋章,1999年成为第一位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的中国艺术家,2012年获得世界文化奖绘画类终身成就奖。

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蔡国强的名字就随着开幕式的焰火而炸响,从永定门沿中轴线直抵鸟巢,29个焰火依次燃放,组成29个脚印,从皇城到鸟巢,从历史到现代,穿越了空间,穿越了历史,震撼了北京,也震撼了世界。

其后,2009年,蔡國强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0周年焰火总设计,2014年,又担任北京APEC会议焰火表演总设计。他的焰火开始在中国、日本、美国、法国、奥地利、西班牙、德国等世界各地绚烂绽放。

这时,蔡国强已经是享誉中外的当代艺术家。然而,一系列“大项目”中的各种束缚,也让蔡国强感到非常疲惫,一个植根于他内心的真正的个人艺术作品逐渐萌生成型了,这就是“天梯”。

天梯:艺术之路的心灵阶梯

近日,一部以天梯为主线的纪录片《天梯:蔡国强的艺术》在上海电影节首映。这部作品由奥斯卡最佳纪录片《九月的一天》的导演凯文·麦克唐纳拍摄,讲述了蔡国强上世纪80年代从泉州出发,走上国际舞台,三十年来在五大洲不同文化间成长,崛起为蜚声国际的艺术家的历程。影片也为观众揭开他壮观艺术背后的另一个真实——内心的脆弱、挣扎、妥协,还有对家人、故乡、祖国土地深厚内敛的家国情怀。

影片主线“天梯”,就是先在地面铺一条 500 米高、5.5 米宽,绑满烟花、火药的钢丝绳索,之后借助气球将它拉起,让它垂直升入空中。点火之后,黎明前的蓝色夜空中出现梯子逐格燃烧至天际的神奇视觉效果,相当壮观。古老的火药,在蔡国强的手中与自然、历史甚至无垠宇宙进行对话,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这是蔡国强少年时代仰望天空、摸云摘星的梦想。多年来,他在世界不同地方屡试屡败,却从未放弃。当“天梯”在天地间矗立时,现场参与者们无不为之动容。烟火渐渐消逝,观众们所感受到的心灵震撼却久久难以平息。

在人们的掌声中,这条“天梯”的建造者蔡国强站在人群中,拿着手机与自己的奶奶通过视频通话分享这份喜悦。这是他送给最疼爱自己的奶奶的一份礼物,为了完成这份礼物,他用了21年的时间。30天后,奶奶就去世了。蔡国强感言:我的奶奶去世一年后,父亲也去世了。我小时候常坐在他的膝盖上,看他画那些山水。他把故乡画在火柴盒上,那些火柴盒给了我很多体会,也是它带着我走向艺术世界,站在世界舞台上。

问:您以前说过“火药”是作为与自己和解的一个渠道,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蔡国强:火药这个东西是针对我身上这个遗传基因,就像我父亲那种老老实实和谨慎的。我不大认为做一个艺术家需要太谨慎,我经常开玩笑说这个做人当然好,但是做艺术,就是要开天窗的。艺术家也要有点“坏”,你不能够太老实。太老实的作品没啥意思的,所以我用火药也是想打破自己的这种一板一眼。

问:您的作品经常是要筹备很久,但是只有一瞬间的呈现,背后工作更像在做一个项目,或者说一种科学研究,是这样吗?

蔡国强:是。操作上是要非常严谨。但是即使再严谨,点火以后会怎么样也很难知道,尤其是比较大型的,像《天梯》这种,它跟天气、即时条件,还有各个环节都联系得很紧。所以就是要相信命运,跟命运去对话,跟看不见的力量去对话,要敬畏这些。

问:关于东西方文化是您思考得比较多的地方,您的作品如何解决东西方文化结合的问题?

蔡国强:我现在不管在西方哪一个国家,还是要跟人家沟通对话,然后可以把不同文化的优秀遗产和他们的祖先精神,都变成你的。没必要太在意什么是中国的。像我十月份要在西班牙普拉多美术馆举办展览,展览名称就叫《绘画的精神》,内容主要就是跟西班牙黄金时代的大师们进行艺术对话。也没有特别去注意什么是中国的,就以今天活着的艺术家跟过去艺术史上的前辈们对话这种方式来进行。

问:感觉您最近这十几年的作品越来越偏向人文关怀,和社会现实贴得更近了,而以前比较像是您自己个人的表达,是这样吗?

蔡国强:对。因为以前我的东西像外星人系列,还有那种宇宙型,形而上的东西比较多。也有它的纯粹性,姿态非常有意思,有灵性精神。但年纪大了以后慢慢还是会有一些变化,因为我有两个女儿,感情很深,然后也有奶奶父亲生病去世。本來那一种黑白的、比较意境高远的精神感就越来越现实,越来越形而下起来,越来越靠近生活的变化和情感,反倒用彩色多了起来。

(一航整理)

猜你喜欢
蔡国强火药天梯
炼丹的意外收获
彩虹天梯
危险的“天梯”
没有应和就没有独白
“火药弟弟”
艺术的爆炸
天梯长在我头上
你欲乘风我欲浪
打雷龙
对蔡国强《威尼斯收租院》获国际金奖的三点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