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影响的调查与研究

2017-08-17 04:19雷志华
魅力中国 2017年30期
关键词:贵阳思政课智能手机

摘要:对贵州五所高校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探讨了智能手机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智能手机对高校思政课的影响不容忽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和发挥智能手机的作用,消除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并采取积极措施,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关键词:智能手机;高校;思政课;贵阳

作者简介:雷志华(1980-),男,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

基金项目成果: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智能手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研究”(14SZK024)。

中国是智能手机的生产和使用大国。2016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为6.95亿[1]。智能手机日益成为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工具,并在购物、支付、上网和出行等方面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网民中的学生群体规模是最大的(达到25%),而智能手机的使用率在青少年中比率最高(手机上网的使用率达到90%)。目前,我国有各类高校2852所,在校生规模达到3700万人[2]。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必然会对我国高校教学产生影响。高校思想政治课是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探讨智能手机对其产生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对贵阳5所高校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探讨了智能手机对思政课教学的影响,旨在抛砖引玉,以期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对此问题给予关注和讨论。

一、对贵阳五所高校智能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在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医学院、贵州民族大学和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涵盖了文科和理工科专业),回收200份,有效问卷196份,其中男生100份,女生96份。

从智能手机的拥有情况看,所有的被调查大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从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段看,主要集中在晚上(尤其是晚上睡觉前使用最频繁)。在晚上使用智能手机的被调查大学生比例为78.6%,午间休息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为15.8%,早上起床时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为1.5%。从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看,有71.9%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超过1小时。其中,每天使用智能手机30分钟以内的被调查大学生比例为5.6%,30分钟至1小时的比例为22.5%,1-2小时的比例为40.8%,2-5小时的比例为20.9%,5小时以上的比例为10.2%。

智能手机的功能很多,最受被调查大学生喜欢的是网络聊天(所占比例为74.5%)和音频、视频播放功能(所占比例为71.4%)。喜欢拍照功能的被调查大学生比例为62.8%,喜欢上网功能的比例为53.1%,喜欢英语字典功能的比例为38.3%,喜欢掌上书院功能的比例为23.5%,喜欢短信(彩信)功能的比例为17.9%,喜欢游戏功能的比例为16.8%,喜欢电子邮件功能的比例为7.7%。说明大学生不仅仅把智能手机看作是单纯的通讯工具,而是当成移动的电脑来使用。在使用智能手机浏览网页时,对被调查大学生具有吸引力的内容中,新闻所占比例为61.7%,學习资料所占比例为42.9%,网络购物所占比例为33.7%,其他所占比例为15.3%。

思政课属于公共课,常常有多个班在一块上课(大课),在思政课上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形越来越常见。超过91.9%的被调查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上使用过智能手机。其中,几乎总是在思政课堂上使用智能手机的被调查大学生比例为14.8%,经常使用的比例为27.1%,有时使用的比例为50%,很少使用的比例为6.6%,从不使用的比例为1.5%。对于传统的公共课而言,师生之间的交流多集中在课堂上进行。从对使用智能手机在课外与思政课老师进行交流的态度看,有62.3%的被调查大学生热情度不高。表示非常希望使用智能手机与思政课老师进行课外交流的被调查大学生比例为7.1%,表示有时候希望的比例为30.6%,表示无所谓的比例为37.8%,表示不太希望的比例为20.9%,表示完全不希望的比例为3.6%。

智能手机被认为是进行移动学习的首选终端。从对是否接受智能手机提供的思政课学习帮助的态度看,73.5%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愿意接受。表示非常愿意的被调查大学生比例为42.9%,表示比较愿意的比例为30.6%,表示无所谓的比例为24%,表示不太愿意的比例为1.5%,表示完全不愿意的比例为1%。当被问到如果开通思政课的智能手机学习平台,会喜欢哪些功能时,36.2%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喜欢在线观看课程视频,39.8%的被调查大学生喜欢在线提问与讨论,44.9%的被调查大学生喜欢下载学习资源,50.5%的被调查大学生喜欢作业与考试的管理和查询,26%的被调查大学生喜欢接收课程信息,另有0.5%的被调查大学生选择其他功能。

二、智能手机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

智能手机是现今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部分同学甚至同时拥有多台智能手机。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社会活动与智能手机紧密关联,如通讯联络、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和共享出行等。使用智能手机的通讯软件,可以实现同学和班级之间的快速交流和讨论。通过加入被调查同学的班级QQ群和微信群等方式,发现相比电话和短信,大学生们更喜欢使用智能手机APP进行联系,每天晚上基本都会在班级QQ群或微信群聊天和讨论直到寝室熄灯。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扩展,大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使用频率和时间将会进一步增强和提高。在学习中,智能手机充当着学习辅助工具的角色。在访谈中,大学生普遍表示喜欢使用智能手机的拍照功能做笔记,喜欢智能手机的英语字典功能。智能手机的其它一些面向高校大学生的实用App(比如超级课表),也深受大学生欢迎。智能手机部分代替了纸和笔的功能,正充当着学习工具的角色,并且今后在学习中的使用范围和频率会进一步扩大和提高。

在高校的智能手机广泛使用的背景下,其必然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影响。一方面,大多数大学生习惯于使用智能手机获取网络信息,有较高的接受智能手机提供的思政课学习帮助的意愿。另一方面,在大学生和思政课任课教师之间尚未通过智能手机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有相当大比例的大学生对与思政课任课教师进行咨询或交流的热情度不高。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忽视智能手机对思政课的影响。如何消除智能手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和加强大学生与思政课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正如《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所指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3]

三、充分发挥智能手机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

(一)高校思政课要重视智能手机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需要统筹协调课内课外和校内校外等各方面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般而言,报刊、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体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目前,大学生在学校接触电视机的时间不多,在学校住宿的条件限制下,智能手机是大学生获取电视、报刊和广播等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智能手机便携性强,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受欢迎程度超过台式电脑。因此,作为贴身工具的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信息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接触到海量信息。但是信息不等于知识,过多的信息会影响判断力,使人无所适从,而错误的信息会使人走上歧途。因此,需要对网上的信息进行甄别和提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智能手机对思政课的不利影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二)高校思政课要发挥智能手机的作用

对我国高校质量的调查表明,“现实中高校仍普遍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知识传授,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被压抑,创新创业空间被挤占”[4]。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5]。从而,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智能手机是进行移动学习的有效终端,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工具。通过智能手机可以把学校、教师和大学生三者紧密联系起来。不少高校开通了学校微信、移动图书馆和移动后勤等能够在智能手机上应用的平台,大学生可以便捷地从这些平台获取权威信息和办理事务,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加强了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联系。通过智能手机,思政课任课教师和大学生之间也可以建立有效的交流途径,进行良好地互动。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川,曾在2015年开设了“南航徐川”微信公众号,集中解答大学生关于入党、求职、考研和恋爱等普遍问题,一年来回答学生提问10万余条,受到学生热烈欢迎,引发社会良好反响[6]。

大数据的兴起和应用,也为利用智能手机改进和创新高校思政课提供了契机。利用大数据可以把分散的數据和资源加以整合,从全局角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收集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信息,获取他们的关注点,对热议话题给予及时回应和正确引导,运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总结归纳思政课教学经验,把分散的单个老师的优点加以集中,形成丰富的思政课教学数据库。

(三)防范智能手机的负面影响

使用智能手机改进和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防范智能手机的负面影响。智能手机虽然功能强大,但也有自身的缺点。从调查结果看,25%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智能手机屏幕太小,键盘操作不方便(16.8%)、注意力不集中(18.4%)和容易迷航(11.7%)等也是智能手机反映较多的缺点。使用智能手机时间过长会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症状,64.8%的被调查大学生感觉到视力模糊、眼睛疼痛,睡眠不足(32.1%),脖子痛(21.4%),头痛、恶心(6.6%)和手指僵硬(6.6%)也是较常见的不适症状。此外,智能手机的使用也可能对大学生的性格造成一定地影响,有17.3%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智能手机让自己更开朗和乐观,而30.1%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让自己变得沉默,10.2%的被调查大学生则认为让自己变得孤僻。因此,使用智能手机改进和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和制定有效措施,防范和减轻使用智能手机可能对大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四、结语

智能手机是大学生的贴身工具之一。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扩展,大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使用频率和时间将会进一步增强和提高。智能手机是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主要工具,对高校思政课的影响不容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和发挥智能手机的作用,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政课教学工作,通过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新形势下的思政课教学工作开辟新道路,使思政课教学工作焕发新鲜活力。当然,在使用智能手机改进和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同时,也应注意防范智能手机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我国网民达7.3亿[N].人民日报,2017-01-23(10).

[2][4]高教质量“国家报告”首次发布[N].人民日报,2016-04-08(04).

[3]《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N].光明日报,1999-11-09(01).

[5]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01).

[6]从“心”入党[N].光明日报,2016-05-25(01).

猜你喜欢
贵阳思政课智能手机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高速通到我的家
“学”字的意义
找朋友
白居易写诗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An Evaluation of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in Light of Skopos Theory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四个季度下滑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