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2017-08-17 09:29汪文斌
魅力中国 2017年30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思路应用型

汪文斌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今社会里,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物资基础的竞争,而是取决于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因此,学校把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当作教学的方向和目标,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已经不能跟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需要进行深入的改革与创新。本文从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入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基本思路

引言:当今社会的竞争已经发展到了应用型人才的竞争,我国教育的发展之路也必须向着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发展,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从课堂教学的本质出发,结合实际练习,才能让学生们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体系不健全

从当前学生们的综合性素质来看,大多数学生汉语言文学的基本功都比较扎实,但这扎实的知识却只能让他们达到“纸上谈兵”的效果,却不足以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明显的“中气不足”,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其教学体系的不完善性。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老师们仍旧太注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当中的理论知识教育,而没有对学生们的应用性及实践性能力进行特别的重视和关注,使学生们只能掌握很多的书本知识,却缺乏实际操练,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2、教学模式不完善

虽然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各大院校也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增加了许多实践性教学的环节,而这些环节也确实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本,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这些教学资源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让这些实践环节如同鸡肋一样,形同虚设,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再加上所增设的部分实践环节内容守旧,根本激发不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发挥不出这些实践教学的优势,学生们也得不到应用能力的提高。

3、老师的重视度不够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之下,学校老师对于实践教学的环节始终没有提起高度的重视,而且从老师本身的综合素质来看,他们理论知识量充足,但自身的实践能力欠缺,需要进行继续的学习与培训,有针对性的加强全面素质的培养。而且学校在对于老师的考核方面也气管激励制度,大多数老师只会对理论性的东西下功夫,热衷于论文的发表与撰写,对于实践环节的研究缺乏投入,更不感兴趣,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思路研究

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发生转变,因为当前社会各行各业的交叉性越来越强,只有重新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进行定位,才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尤其是在我国“一带一路”的倡导下,更应该让我国的汉语言文学增强对外性,在培养专业特色人才的同时,加强全球化市场的推进。另外,在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的今天,更要把现代化的工具融入到没语言文学的教学当中,让学生们不但要学会传统的文学,更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工具去进行创新与改革。让旧时代的“酸秀才”形象彻底得到转变,变成能文能武的应用型人才。而这一切的实现必须从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入手,把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以及各种教学器具进行合理的渗透,让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更能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青睐。

2、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

虽然在新的教育体制改革下,各个学校的教学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占据着主要的地位,要想让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就必须要从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进行研究和分析,建立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环节充满活力,更有利于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知识更快的接受和理解,并把它运用到社会和生活实践当中,充分发挥出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另外,对于学生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也需要进行大的变革,不能成绩论英雄,增加更多的实践性考核内容,让学生们在掌握教材内容之外,更多的去进行实践与运用,可以把学生们的课堂表现、论文见解、交流与讨论等方面的内容都作为考核和评分的一部分,这样才更能引起学生们对实践方面的重视,更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增强专业实习

只有在工作实践中才能把书本知识变成现实,所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上,必须要加强学生们的实习内容,让学生们走进企业单位,去接受各方面的考验,作为校方可以统一为学生安排实习单位,为学生找到可以发挥特长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可以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实践。另外,还要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生,可以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组织一些实践性的活动,比如说可以参加一些文化单位的见习、开展一系列的辩论赛等等,既能增长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他们的文学知识得到不断的巩固和提升,而且走出枯燥课堂的学习,更能调动起学生们的主觀能动性,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

在想让学生成为社会所需之才,老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重新的认识,提高科研水平,实现教学新的突破。只有加强老师们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理解,才能利用相关的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教育,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更具有创新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各大学校只有在符合自身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及模式的转变,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冲破传统的牢笼,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杜兰.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 才智,2015,(24):252.

[2]翟瑞青. 关于构建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04):1-5.

[3]孙海芳. 河南地方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68-70.

[4]孟婕.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 文学教育(中),2014,(02):147.

[5]陈润生. 探讨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5):278-279.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思路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运用导数法证明不等式恒成立的基本思路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考查看高考实验题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和渗透
排列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与技巧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文化多元视野下吉林省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