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2017-08-17 21:57罗真林
魅力中国 2017年30期
关键词:范读感情课文

罗真林

【摘要】朗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部分。通过朗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语感,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语言综合能力。本文探讨的是朗读课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及解决策略得出相应结论。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引言: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方式之一、是体会文章作者感情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朗读的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发展学生们的语言能力,也是促进学生们不断进步的有效途径,使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同时,朗读有助于學生们更加容易的体验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缺失

初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已被部分家长赋予了神密的力量,要高分、要升学、要卷面成绩,而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并不重视,进而也不重视朗读。首先,朗读的时间不充分。课堂上,教师经常将朗读的时间用作对作品的分析,以默读的方式代替朗读。事实上,朗读可以将学生带入文章的情境,深刻感受作者写文章时的心境。所谓“学生入门在读书,学生入境也在读书”。朗读对于学生语境、感受的提高可见一斑。其次,即使朗读,其情境也不充实。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的作法是默读一遍后,就开启分析模式,无论学生对文章理解到怎样的程度,都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是典型的朗读与理解分离的现象,学生可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固然重要,但情感的表达需要学生读懂课文、读通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后才能够完成。再次,教师的范读水平有待于提高。以往的教学实践表明范读是朗读指导中最原始、最有效的手段,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文章有感染力的一面,从而完成生情并茂的朗读。而由于電教设备的普及,教师的范读往往被电脑中生硬的读书所代替,显然无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1]。

二、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路径

1.制订科学朗读目標,营造和谐氛围

对于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来说,朗读只是一个教学任务,只有在教学目标中明确规定了需要朗读的段落,才会让学生朗读。教师没有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常常会花费大量时间讲解课文内容。甚至语文课堂上还会出现教师运用录音代替范读的情况,虽然不能否认音频有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感情饱满、自然流利等优势,但它不具备教师范读的亲和性和示范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让学生重点朗读某一段或某一句话,直接体现了朗读目标,学生也能更深层次体会文本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善于丰富朗读形式,增强朗读质量

初中语文应采取科学的朗读方式表现课文内容,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能最大程度发挥促进作用,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增强朗读效果。朗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学生记忆能力,有利于教师开展阅读教学。通常,朗读有以下几种形式。

2.1齐读。即全体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能在短时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渲染朗读气氛。

2. 2分角色朗读。即挑选多名学生朗读同一篇课文,每个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一个角色并运用人物语气说话。

2.3配乐读。音乐对人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语文课堂,很多教师都开始在朗读中加入音乐。所谓配乐朗读即在朗读过程中播放一段和所读文章感情基调相符的背景音乐,烘托朗读氛围,使听众进一步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

3.采取即兴范读,提高朗读效率

优秀的范读能激发学生兴趣,一旦朗读兴趣被激发,学生就会被抑扬顿挫和情绪饱满的声音所吸引。语文教师在朗读课堂上富有感情的范读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文章内涵。专业的语文教师除了要会范读情感较易把握的散文和古诗等,还要会范读说明文和议论文等,让学生有效驾驭不同类别文章的思想感情。语文是要让学生运用的,教师的讲解对学生产生的作用直接定义其语文价值。范读课文,还可以让学生梳理课文生字和词语,初步感知文章结构,赏析经典名句

4.教师应以身作则,带头领读

教师的带头领读对学生而言起着一种示范的作用,有感情的进行朗读有利于陶冶情操。教师们在课堂上尽量不要使用磁带或者多媒体等设备来播放课文代替自己朗读,这样会让学生们觉得更加无趣。并且,教师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带动教室的上课气氛,有利于学生们进行更好的交流与学习,从而激发出学生们的积极性。而且课文的感情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够完整表达出来。因此,教师们也需要通过朗读来提高自己的水平,带动学生们学习的干劲。

5.在朗读前做好充分准备,有目标、有组织的进行朗读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在课前做好朗读的准备。要做好课前的朗读准备,教师与学生们首先最需要做的就是练好普通话。因为普通话可以说是朗读的基础,如果朗读时的发音不标准,那么在进行朗读的时候,不仅会闹出笑话、充满违和感,也无法将感情完美的表达出来。所以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进行朗读时都应该要做好充分地准备。朗读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感知课文,但是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并没有很好的认识到这一点,往往只是将朗读这一部分当做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课堂上来得及就让学生们朗读一下,来不及就直接跳过。甚至在有的初中课堂上会出现学生们在位置上朗读,教师在黑板上写板书的情况,这样根本无法对学生们的朗读情况作出一个很好的评价,反而看出老师并没有重视学生们的朗读情况。其实,教师们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要考虑到这种情况,要考虑到这种教学的效果,有明确的目标去安排学生们进行朗读。同时,要引导学生明白自己朗读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应该要怎样去朗读,当然教师们也需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注意考虑到朗读的层次性。

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教育事业相对以往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尤其当前是追求高质量人才的社会,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都要对朗读和默读给予高度重视,朗读更是初中语文重要组成内容之一,有效指导学生朗读更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春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2(12):232.

[2] 彭艳.书声琅琅,激情飞扬——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边缘化及应对策略的探究[J].考试周刊, 2015(17):42-45.

猜你喜欢
范读感情课文
最好的感情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感情工作
端午节的来历
不分对错
背课文
感情强烈的叹号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