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角的十八般武艺

2017-08-17 07:28
全体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奥兰多比赛

摔角届的盛事——第33届“摔角狂热”不久前在美国奥兰多举行。75000名粉丝齐聚奥兰多世界体育馆,欢庆他们共同热爱的摔角运动。撇去媚俗的服装和华丽的飞腿,摔角这门艺术经历了深刻的现代化转型,成功地保持了极高的流行度和盈利性。

突然,地面开始颤动,震得耳膜嗡嗡作响。在亮着明灯的长走道尽头,远远地出现了两个身影,向擂台走来。长头發,一身腱子肉,奇形怪状的战衣。观众们在座位上上窜下跳,激动地尖叫着,拥抱他们邻座的陌生人。要是不说,还以为是在世界杯的决赛上呢,或者是碧昂斯意外出现在Lady Gaga的演唱会上。我们到底是到了怎样的一个地方?“是哈迪兄弟,摔角娱乐黄金时代的偶像!欢迎他们——王者归来!”法国电视评论员克里斯托弗·阿格斯说。长达七个小时的比赛,其中包括摔角届永远的明星——活死人造型的摔角选手“送葬者”退役前的告别赛,好多观众都流下了热泪……摔角届的超级碗——第33届“摔角狂热”,4月2日在美国奥兰多的世界体育馆举行,75000名粉丝参加了这场盛事。

对于第一次观看“摔角狂热”的观众来说,这是一次颠覆性的经历。“摔角狂热”有点像拳击比赛(一场场的格斗轮番上演,获胜者得到冠军腰带),有点像震耳欲聋的演唱会(某些选手入场的时候全场会响起最大分贝的大合唱),有点像戏剧(摔角手一旦受到攻击就呲牙咧嘴,被擒住手臂时大吼大叫),又有点像宗教仪式(观众们一字一句地重复着摔角手们在麦克风里喊出的名言)。体育场内充斥着烟花、广告和神秘来宾(著名电视主持人“肥伦”吉米·法伦,说唱歌手皮普·保罗)。奥兰多,这座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城市通常只对迪士尼的粉丝有吸引力。然而这个周末,这里的大街小巷都充斥着狂欢的摔角爱好者。“摔角狂热”是这场狂欢的压轴戏。

表演还有几个小时才开始,奥兰多的市中心洒满了阳光。到处是卖百威啤酒的小摊,大牛排在烤架上滋滋作响。一辆悍马开过来了,四个车门都敞开着,车上载着Metallica(美国重金属乐队)的成员们。又一辆满载粉丝的花车过来了,狂欢者们身着标有他们偶像名言的T恤,腰上系着金光闪闪的大腰带,妆发和衣着都是完整的。狂欢者们可谓各形各色:穿背心的肌肉大块头、浑身刺青的重金属爱好者、骑在家长脖子上的小孩……

在体育馆入口不远处,围起了一圈人。光着上身、手握一罐啤酒的麦克正在寻我对手。他用手指着好奇的人群,说:“我是建筑师!谁有胆和我较量?”有人不怕死的走上前来,嘴角带着一抹微笑。然而三秒之后他就被麦克碾倒在地,肩膀被死死地按在地上。“这次旅行是朋友们送给我的单身派对礼物。真是个惊喜,我今天早上还哭了。”这位35岁的加拿大建筑师说(他的艺名就是从这儿来的)。他短促的呼吸里冒着酒气,脸上沾着土,拥抱了刚才被他打倒在地的对手。

“很多人不把摔角当正经比赛。觉得这项运动很愚蠢”,麦克难掩兴奋之情:“但是对我来说,从儿时起这就是我最狂热的爱好。看看我们身边的这些人,我们组成了一个有爱有笑的集体!”29岁的玻利维亚人贾维尔走过来和麦克打招呼。他赞同地点了点头,说:“我是因为摔角才学会英语的。“摔角狂热”在玻利维亚停播的时候,我就开始买美国杂志来看。这次我花了三天时间特意从玻利维亚赶过来,亲身感受一下我的梦想。”两天以前,200多名各国记者被召集到一座大楼里,集体采访“摔角狂热”主办方——世界摔角娱乐公司(WWE)旗下的明星们。WWE称霸美国摔角届已经三十年了。每个人只有五分钟的采访时间,得跟公关人员软磨硬泡才能多争取两三分钟。最有名的那几个摔角手都是身家上亿的大富豪,就像电影明星一样。名气有时候还能帮他们在好莱坞电影里获得一两个角色。

WWE是个营业额逐年上升的大型上市公司,2016年破纪录地狂揽7亿2900万美元。WWE旗下拥有800名员工,一个点击率最高的Youtube运动类频道,7亿5000万社交媒体粉丝,直达180个国家、6500万户家庭的电视节目。就像迪士尼或者漫威一样,WWE作为娱乐产业巨头,并不太愿意敞开大门。

奥斯丁·阿里斯在我们的桌子坐下了。他是WWE刚刚招入麾下的摔角选手,留着精心修剪的胡子,在棚子里还戴着太阳眼镜。(为什么不呢?)同桌有一个人提到,有些WWE的比赛,胜者是赛前就决定的。然而有些选手还装模作样地自己打自己,是不是有点荒唐呢?这时奥斯丁·阿里斯摘下了太阳眼镜,他的眉弓处有很大一块淤青。“你看,我的眉弓是真的被打伤了。我的脸植入了铁片,我的膝盖受伤了,将来某一天我的胯部估计也得进行手术。一切都是真枪实弹,我们从来不伪装伤痛的严重程度。擂台上我们没有替身,也没有特效。我们是以最真实的形式为观众表演。”

唐纳德·特朗普,头号摔角粉丝

美国总统特朗普是摔角比赛的头号粉丝,2013年入选世界摔角娱乐名人堂。他还和WWE的总裁——文斯·麦克马洪是好朋友,一起在擂台上上演过“友谊之战”。2007年第23届“摔角狂热”,在“百万富翁去年美国总统选举的时候,大战当中”,特朗普一个飞身将麦克马洪压倒在地,报以几记老拳,最后还把他的头发剃了个精光。记载这精彩一幕的视频又获得了超高的点击率。麦克马洪非但没记仇,他的妻子琳达还出资7百万美元资助特朗普的选举活动。琳达·麦克马洪也因此在特朗普的政府里获得了一个职位。

曾经很多评论家认为,这一次美国总统选举可能会影USWWE的剧本,干扰比赛中的传统政治元素。上世纪90年代初期,正值海湾战争,WWE安排代表美国英雄形象的霍克·霍肯,打败和叛国贼“杀戮警长”有染的反面角色“钢铁酋长”(由一名伊朗摔角手扮演)。2003年,由于法国反对美国出兵伊拉克,美国国内反法情绪高涨。WWE特意组织了一队由魁北克选手组成的“法国”摔角队,被观众大喝倒彩。

如今,虽然特朗普当选了总统,摔角比赛越来越去政治化了。“这没什么好惊讶的”,《摔角观察报》的记者约什·纳森说:“WWE不想去冒犯越来越主流化和国际化的观众群体。”

WWE旗下150名摔角手的生活,介于高水平运动员(每天都要训练)和每晚巡回的演员之间。WWE每年组织500场演出,包括美国和欧洲(今年5月9日在法国里尔有一场演出)。奥斯丁·阿里斯起身走了;科比·罗培兹(艺名

“赛特·罗林斯”)坐了下来。他反戴着鸭舌帽,身形巨大,像是重金属乐队的鼓手。赛特·罗林斯三十出头,是前任WWE世界冠军,他代表着当代摔角选手的完美形象。

法国评论员克里斯托弗·阿格斯说:“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因为另一家摔角公司的竞争,WWE濒临破产边缘。WWE不得已开始转型为成人观众的审美。尤其以哈迪兄弟为代表,格斗比赛变得超现实、甚至很危险,各色武器和桌椅都上场了。摔角选手们不再表演稚气、夸张的形象。”以前的经典剧目不再上演了,比如好心警察和逃跑的精神病人。“比赛剧本”变得光明正大,每个摔角手在比赛中的角色、剧情编排都不再是秘密了。“比赛真实性一直是WWE的最大关注点,但是比赛规则一直在变。现在的趋势是招募更多不同类型的选手。”《摔角观察报》的记者约什·纳森说。

所以就有了“赛特·罗林斯”,他的身材相对别的摔角选手而言,比较接近普通观众(1米85,98公斤),他在擂台上的形象也是本色出演。“摔角比赛现在成了社会的一面镜子。因此选手的形象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我去超市买东西被民众认出来,也不用装作讨厌

“3H”(他在摔角狂热的宿敌)了!”

在奥兰多的国际大道街区是各大游乐园的集中地。好几百人站在一家超市的墙边,静静地等候摔角选手凯文·欧文斯的签名会。他们大多打扮地很像他们的偶像:胖胖的,留着络腮胡。一个工作人员过来说,欧文斯还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到达,他可能没有时间给所有人签名。然而,没有一个粉丝离开。“我的面具是一件艺术品。”——埃马努尔·罗德里格斯,艺名“卡利斯托”,30岁

墨西哥是与美国和日本齐名的摔角大国。与大吨位的摔角比赛不同,墨西哥自由摔角选手通常身轻如燕,能表演各种杂技般的动作,为了增强节目的丰富性、吸引西班牙语观众,美国摔角节目通常都会招募几个墨西哥自由格斗的选手埃马努尔·罗德里格斯,1986年出生于芝加哥,从2013年起是WWE的签约选手。

“墨西哥摔角就像跳芭蕾,”罗德里格斯解释说:“选手脸上的面具代表者他们的身份。面具是非常重要的。像我戴的的这个面县,是我有天晚上睡不着的时候设计的,我把它当作一个艺术品,它是我加入WWE之前的人生片段的总结三根凸起的刺代表着我擅长的三种格斗风格:墨西哥式、日本式和美式。面具上的图案代表我加入WWE之前的旅程蓝色是糖尿病的颜色,我家中有好几个亲人罹患这种疾病、”

对墨西哥摔角手来说,最大的耻辱就是失去他的面具“不到万不得一,我不会冒这个风险,”罗德里格斯微笑着说,“除非是在“格斗犴热”对战我的偶像:雷·密斯特里欧(在美国发展的最成功的墨西哥摔角选手)。”

在众多粉丝当中,一身黑衣的17岁少年格里格很是显眼,他手中拿着欧文斯的人性立牌。“我特别喜欢他,他是我们微胖界的代表!他付出了很多努力,才能打赢那些肌肉大块头。他的“台词”功力非常好!”什么是“台词”?就是摔角手用来羞辱对手和取悦观众的那些话。粉丝们都喜欢有个性的选手,所以WWE的编剧把比赛剧本编得像真人秀一样。“摔角狂热”是这场真人秀的大结局,所有故事线都汇集在此,好人打败坏蛋,观众们最不看好的选手最后成为英雄。

“就像电影,但是比电影更好,”27岁、来自洛杉矶的道格说,“擂台场边发生的一切与比赛本身同样重要,这些都增加了节目的魅力。摔角选手们努力拼搏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到了奥兰多之后,道格已经在周边商品上花了200美金,这还不算500美金的摔角狂热席位(中等价格)和55美金的粉丝盛宴会入场券(时长4个小时)。粉丝盛宴的场地就在摔角狂热纪念品商店边上,参观者可以在“送葬者”的棺材里拍照,或者像选手们一样从擂台中间的铁笼里出场。有些粉丝不惜买下400美金一条的冠军腰带留作纪念。

摔角比赛是非常注重市场销售的。WWE每年7亿2900万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电视和网络转播,表演门票,以及周边产品。一个不卖座的摔角选手在编剧们的手上是活不长的。不过这种商业模式正在变化:在美国市场称霸三十年之后,WWE打造了一个数字化平台(WWE Network现有2百万订阅者),让世界各地的粉丝都能够观看直播,或者查看历史比赛。这个平台显然对WWE的国际化有很大帮助。因此,WWE擂台上的外籍摔角手也越来越多了。若想要征服欧洲观众,有什么比起用一个欧洲选手更好的呢?最近这几年,爱尔兰选手希莫斯和瑞士选手希萨罗在节目中的戏份逐渐增加。

2013年,WWE建立了一个培训中心,100多名年轻选手在7个黑色的擂台上训练。我们偷偷观看了飞腿培训班:一个高高瘦瘦的光头教练从第三根边绳起跳,张开双臂,完成了一个危险的跳跃动作,将海棉做的假人对手趴倒在地。在起身之前,教练做了表演了一系列痛苦的表情。在WWE的培训中心,选手不但学习摔角技巧,也要学习表演。学生们可以自由使用录像室或是请教表演老师。在飞腿培训班边上的擂台上,一队中国摔角手正在练习锁臂技术。WWE训练中心有40%的学生来自海外。

“我们在世界各地寻找最好的人才,”马特·布鲁姆教练说。大块头的布鲁姆是前任摔角选手,嘴唇内部的三个唇钉是职业生涯给他留下的回忆。“我们的隊伍里有来自巴西、新加坡、甚至迪拜的选手,都是我们在不同的运动领域找来的。我们甚至招募过一个前任卡巴迪冠军(一项印度传统运动)。”在WWE领导层的心目中,这些选手会在越来越国际化的摔角市场上成为国际巨星。

借着“摔角狂热”的热潮,很多美国摔角公司都在这个周末来到奥兰多举办聚会,扩大知名度。在奥兰多北部一个水泥脱落的体育馆里,我们看到了美国摔角运动的另一面:2008年的奥斯卡提名电影《摔角手》正在上映,米基·洛克在电影里演一个事业走下坡路的摔角选手。

在“格斗进化摔角”(FEW)表演开始前的几小时,穿着日常衣服的摔角手们正在帮忙搭擂台。观众席基本是空的,一直到表演结束都是如此。强尼·史密斯穿着一件金色的翅膀状斗篷,表演的时候一直笑嘻嘻的。他的角色叫做“甜蜜丝绒强尼”,他是摔角届少数承认自己是同性恋的选手。这一天对于这个佛罗里达人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去年6月12日,他在著名的奥兰多同性恋酒吧枪杀事件中永远地失去了他的表哥(现场50人死亡)。“对我来说,代表同性恋团体参加摔角比赛是很重要的,”他说,脸上挂着像是从来不会消失的微笑:“摔角届很少有人出柜,因为在擂台上我们通常需要表现出非常强悍的壮汉形象,有时候人戏太深,甚至都忘了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70不过最近摔角届的趋势还是让我安心的,人们不再容忍反同性恋者了。”

强尼·史密斯身边的是迈克尔·安德森,艺名“达莫斯”。他正把一条腿搁在塑料板上做赛前热身。他穿着红色的短裤和护膝,浑身都是刺青。这个大个子是一名老派的摔角选手,有点难以适应21世纪摔角运动的变革。“如今美国人越来越难胜出了。摔角比赛变成一场电视真人秀。选手实在太多了……”他用低沉的嗓音说道。除了晚上表演挣50美元之外,达莫斯还是个健身教练,并参加综合格斗来强化自己的技巧。有一段时间他独自一人去了日本——很多美国壮汉梦想的摔角天堂。“日本的粉丝可不把比赛当表演看!有一次我在餐馆被一个粉丝骂了,就因为我打败了他最喜欢的选手。”

达莫斯已经从事职业摔角运动已经12年了,他还不想退役。“我第一次去看现场比赛的时候就爱上摔角了。那时候我只有9岁,正好坐在擂台前面。我被摔角手和观众之间的热切关系迷住了。我当时就对自己说:我这辈子就要摔角。”说到这儿,达莫斯的眼睛亮了:“我会一直打下去的。说真的,摔角就像毒品一样。会上瘾。”

“女摔角选手的彤象发生了很大改变。”——菜克西·可夫曼,艺名“阿菜克西·比利斯”,25岁

为了吸引女性观众,WWE增加了许多场女性摔角比赛。25岁的莱克西·可夫曼,艺名“阿莱克西·比利斯”,是如今当仁不让的头号招牌。她有着阳光般的笑容,一头金发,发尾染着荧光粉红色。“现在真的是女摔角选手最好的时代”,2013年起就为WWE工作的阿莱克西·比利斯说:“女摔角选手的形象发生了很大改变:我们现在就像男选手一样得到很多曝光。我们的比赛形式也和男选手一样丰富、多样。今年的摔角狂热有两场女性比赛,这是前所未有的。我们不再是当年的摔角艳星了,而是真正的女性选手!”

阿莱克西·比利斯从小就喜爱摔角,是个狂热的健身爱好者。她参加摔角比赛,也是想借助知名度宣传反对厌食症的主张。青少年时期曾罹患厭食症的她说:“成为运动员救了我的命。我想和年轻女孩们说,那些瘦骨嶙岣的模特不是什么好榜样。你们不需要变成那样!看看我:我是两届WWE冠军,我也化妆、打理发型,我不瘦但我活得很好。如果我比现在瘦,我就无法达到今天的成绩了。”

猜你喜欢
奥兰多比赛
健美比赛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赛跑
云中漫步者
美奥兰多市全球寻找“微笑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