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体会《活着》关于生命的真正含义

2017-08-17 08:14杨东平
魅力中国 2017年30期
关键词:坚持

杨东平

摘要:人们有时候总会想,人,生存的意义到底在哪?在读完余华的《活着》后,除了悲伤、压抑、同情、震撼外,更多的是对“活着”的思考。思考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着,为自己还是为了某种信仰。如果身边没有亲人和朋友只剩下自己,如果生活一直都被苦难和贫穷所笼罩,如果一次又一次的遭遇生离死别的痛苦,那么,我们还需要好好的活着么?答案肯定是“是的”,人活着为了什么?不光是要为别人以及身外的事物而活,更多的是要为自己而活。生活的或许会有苦难,或许会遭遇生死离别,但是,不要放弃生命,还好活着,我们好好活着是要让死去的人安心,是要让苦难将自己那颗积极乐观的心打磨的更加闪亮。

关键词:《活着》;生命的含义;坚持

《活着》这篇小说的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富贵的悲惨一生,从富有到贫穷,从嚣张跋扈到卑微低下,从全家团聚到孤独终老。开始的时候富贵是村里的一个地主,去了一个卖米老板的女儿家珍为妻,但是他每天都带去城里吃喝嫖赌,就这样,他祖父三代打下来的财富和房屋都被他给败光了,富贵变得一贫如洗,就在这个时候,他的父亲也在茅厕里死了。当时的他几近绝望,或许这就是他的报应。一贫如洗的他只得靠仅有的两亩地来维持生活,后来富贵去城里为病重的母亲抓药的时候,半路被抓去了当兵,他没有战死,但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回到家后,发现自己的女儿不会说话,母亲也去世了,家里穷的叮当响。上天给他的困难并没有到此终止。后来家珍为她生了一个儿子叫有庆,他很懂事,但是在以此医院抽血中,不小心意外身亡。这对富贵和整个家庭来讲都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再后来哑巴女儿嫁给了一个还算如意的丈夫,但是却因难产失去的生命,留下了一个儿子。随后妻子家珍也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在一次搬运货物的时候被水泥板压死,就连最后女儿凤霞留下来的儿子也在吃豆子的时候噎死了。就这样他的亲人一个接着一个悲惨的死去了,他也老了,他的故事也结束了,剩下的只有他和一头老牛。在小说中老年富贵对自己悲慘往事回忆的时候,不悲不痛,仿佛只是用平淡的语气在叙述一件生活中的小事,这并不是把的狠心,只是在一次次的痛苦折磨后,他的心变得坚强起来,乐观起来了。读完后,我在想为什么,亲人都走了,只剩下自己了,他还要活着,为什么不随着亲人一起死去。我给自己的答案是,他活着是因为他接受了那些苦难的考验,他明白了什么叫做生命的价值,他乐观的活着正是苦难后内心强大的表现。

整篇小说的语言都非常朴实,并且从头到尾都一直用一种平实得近乎冷漠的笔调进行冷静的叙述。正是因为这些朴实、平淡的语言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感染力。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富贵的儿子有庆因抽血过多而死了的时候,富贵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家珍这个消息,他怕她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于是就把有庆的尸体放在村头,每天去看他,能瞒多久是多久。后来家珍知道了,对富贵说“陪我到村头走走吧”,走到有庆的坟前就失声痛哭。这些都非常的朴实,但也是小说的最感人之处。

《活着》中讲述了一个荒诞有真实的故事,荒诞之处在于,作者将历史阶段中的各种社会问题浓缩到一个家庭中,进行夸张化的展示。而它的真实之处在于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是真实存在的。同时小说中还带有许多黑色幽默的味道,他对官僚,对大跃进运动,对文革等都进行了讽刺,这些在小说中能够找到相应的情节的。比如说富贵儿子有庆是因为帮县长的献血,而抽血过多死的,如大家吃“大锅饭”的情节,开始大家都有肉吃,饭也能吃饱,但是后来,每个人都饱受饥饿的折磨。这些讽刺是用一种绝望、痛苦、无奈、心酸的形式来表达的。

对于这部小说的内涵和主题,大家都有着不同的看法,许多人这部小说太过于消极,过于沉重,对读者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这是因为整篇小说都笼罩着一种悲伤、痛苦、压力的氛围,这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后会跟着富贵一次又一次失去亲人而感到压抑,感到心灵在撕扯。这不得不让人感觉整个小说都有着一种消极的情绪。在故事的结尾写到,富贵最后和一头老牛相伴,暗示着人和其他动物的价值是相同的,只是保持一种“活着”的状态。或许这些就是电视剧版的“富贵”禁播的原因。当然也有些人认为,《活着》的情节并不是完全夸张的,虽然过于沉重很悲伤,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可以让人思索活着的意义,让人对生命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可以从富贵悲惨的一生来得到一个感悟:“当我们烦恼于自己没有鞋穿的时候,可以发现有些人没有脚,珍惜现有的生命以及还活着的家人。”即使富贵的一生悲惨,但是他还是坚持的活着,不论生活多么的艰辛,他都没有想过死去。这里作者要传达的是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即使生活充满了艰辛,但是还是要坚持的活下去。对于这两种看法,我是偏向于后者的。

在这个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环境中,许多人对生命越来越不重视,可以因为一次失恋,一些债款就轻易的结束自己的生命,谁的一生中还没有点困难和苦难呢?能活着本来就是一种幸运。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讲很值得去品读这篇小说,大多数的我们都是生活在温室中的小花朵,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通过小说,让我们知识那个年代的悲伤与贫苦,让我们去思索活着的价值与意义。《活着》不是心灵鸡汤,他只是通过对富贵悲惨的一生来带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内心的震撼,这种震撼会引发我们的反思,让我们建立某种信仰“生活越是艰苦,我们越是要好好的活着”

参考文献:

【1】郭亚元,《活着,活着》,金田,2013年3期

【2】楼海珍,《论余华小说《活着》的生存困境》,东京文学,2011年11期

猜你喜欢
坚持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政策与商法研究坚持依法治理建设法治社会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平凡的伟大的执着
“两学一做”重在知行合一,贵在坚持
“坚持”二字太单薄
如何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回首2015“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阿甘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