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2017-08-17 11:26杨军仁
魅力中国 2017年30期
关键词:新课改

杨军仁

摘要: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新课改下我国中学语文教学模式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师教研模式的改革为教师提出了更加专业化的要求,目前众多的教育工作者也是积极探索如何来提高教师专业化的快速成长。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师;教研模式改革

新课改的精神与实质是要打造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师生共同进步、良好交流沟通、具有和谐师生关系等的教学模式,主张通过互动与交流以改变单一的教师教学模式,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初中语文教学是衔接高中与小学的枢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基础教育中占得地位相当重要,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来说作用不言自明。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努力寻找有效的教学模式或者策略,即能够起到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学生是教学模式的主体

新课标的中心思想就是从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转移,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怎样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首先,要认清课堂中的主体,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则应成为教学活动的辅导者和指导者。这一观念的转变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拘泥于课本知识,还应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调整教材,保证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

其次,尊重学生主体,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和谐的。这样学生就能对一些问题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大家一起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尊重主体就是全面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特长爱好,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谓的因材施教就是在提问、作业和考核中都有层次性,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积极培育学生的情感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也就是说,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不是单纯的智力型人才,而是情感、思维都可以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这就决定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不能只是重视简单的知识传授,只是在师生之间展开知识互动,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展开积极的情感互动,让学生汲取更多隐藏于文字背后的养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这样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实现情感互动。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运用自身的情感来调动学生。教师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善于运用自身的积极情感来感染学生,以此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在师生之间展开积极的情感互动。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运用音乐渲染氛围,传递特定的情感,以为学生更好地阅读文本打下坚实的情感基调。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時,我们就可以在播放相关图片与视频的同时播放富有民族特色的背景音乐,以悠扬动听的音乐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带着对大自然风光的无限憧憬与向往来展开积极的阅读,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直接对话。这样,学生通过阅读文字就可以领略到秀丽的自然风光,让学生融入大自然,这样更能帮助学生消除不良情感,建立积极的情感,从而能丰富与提升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打破单一备课模式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独自一人完成备课的,教师之间的合作是比较匮乏的。在中学语文教学模式中,应该提倡合作精神,互相支持帮助,分享各自的经验,针对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切磋与探讨,共同学习与成长。教师之间的互相合作,不仅是校本教研的标志,也是其灵魂所在。所以,新课改体制下,应该积极开展开放式的集体备课活动。即根据年级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经过年级组商量后,由每位教师来选择教材中的不同内容给予授课。在教师主讲过程中,一定要清楚新课程的标准,新课程的新改变以及学生的领悟能力,并且一定要讲明白新教材的特点、新教材的设计思路以及对于教学方法和作业是如何设计的。并且,要规定每个年级每个学期必须有一位教师对全校进行公开授课,鼓励其他各科各年级的教师积极进行听课,从而为教师提供一个公开交流的平台。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使得每位教师能够获得快速发展,及时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与经验。通过这种方式,打开教师之间交流的大门,减少封闭现象的存在,充分调动其教学的积极性,通过中学语文教师之间的积极交流与合作,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教研氛围与教研文化环境。

四、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环境

良好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环境是达到高效的教学质量的保证,积极互动的语文教学少不了优化的教学环境。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努力构建开放型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参与,在全新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更具思维活力。这种教学环境更多的是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人文环境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语文课堂常常忽略了语文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忽略了语文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价值。许多富有优美意境、鲜活思想的文字被支解为机械释词、标准化答题。标准的模式不仅限制了教师的思维,更让学生形成了某些懒惰意识,造成不能说、不敢说及不会说的尴尬局面。营造互动、积极沟通的人文教学环境,能够使得学生和老师在交流中思维得到开放,得到激发。

总之,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新课改体制的实行不断使这些问题得以发现并得到不断优化与改善,从而大大提高了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得到了不断创新,使教师摆脱了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去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中学生真正的课堂魅力。然而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无是处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值得借鉴的地方通过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应用到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中去,从而为我国的教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清.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2).

2、姜秀艳.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3).

猜你喜欢
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
高中生地理新课改适应性调查与分析
行走在新课改路上
教师应坚守课改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