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2017-08-17 04:46陈国英
魅力中国 2017年30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性思想品德课小学

陈国英

摘要: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时期,更是培养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是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要把做人的道理以及生活的常识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更要把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渗透,让生活化的理念完全融入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当中,让小学生的思想更加的贴近生活,回归自然。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

引言: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期,是心理思想急需得到引导的时期,为了让小学生在当前的网络化社会里不会被一些社会不良现象所骚扰,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它可以让小学生在道德面前做出正确的抉择,更好的去学习和生活,使小学思想品德课得到真正的提升。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虽然各个学校都在进行着改革与创新,但仍旧还有许多需要提升与改进之处,需要找到合理的对策去改变和创新。

一、老师的思维理念的创新

要想增强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从老师的思想理念入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老师从呆板的课堂教学当中解脱出来,把主角的身份还给小学生,去做一个引导者和领路人,为学生创设环境,做出指导,给予鼓励,让学生自己去书本上、去生活中进行学习与领悟。另外,老师还要改变以往严肃的面孔,要与学生成为朋友,进行平等的交流,用宽容之心及和善的面容去接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与爱心,这样学生也就敢于向老师吐露心声,愿意跟随老师的引导走近生活,走进生活,去真实的生活中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比如说在三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我生活的舞台》时,老师一定要把学生拉到生活中,让他们对新的学校环境进行了解,对身边新的同学、老师进行熟悉,让他们意识到,走进一个新的集体当中,大家就是一家人,需要互助互爱、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从而使思想品德更贴近生活,贴近小学生们的心。

二、把身边的素材融入到思想品德教学当中

新教改下的思想品德教材通常都是以故事及各种情景为载体的而说明一个道德的重要性的,而这些故事及情景大多都是生活实际的再现,是浓缩后的生活写照,但有些内容却与小学生真正的生活联系不起来,让学生们难以理解,所以,作为小学思想品德老师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善与创新,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化情景的融入,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找到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说说自己的学校

让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时,一定不能放过小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剪影,因为这是学生们最熟悉和难忘的,包括同学之间发生的各种矛盾以及每位同学所表现出来的喜悦与忧愁等等,都可以作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教材来进行渗透和融入,比如说,在学习《我们的学校》一个章节时,就可以让每个小学生把自己心目中学校的样子,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小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使小学思想道德课堂教学的质量得以提升。

2、讲讲自己的家庭

现在小学生的生活已经不同于六、七十年代的孩子们,他们的家庭条件通常都比较的富裕,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所以作为思想品德老师,一定要让学生从内心明白生活的真正意义,让他们从家庭生活的一点一滴中进行体验,可以进行家长交流会、还可以进行家庭访谈等等,在对每个学生家庭生活进行深入的了解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以及父母养育之恩的伟大,不再对家庭有报怨之心,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中有一个章节是《读懂爸爸妈妈的心》,可以让小学生深入生活实践,找到与父母的磨合点,产生共鸣,引发起他们的感恩之心,消除与父母间的代沟,成为一个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3、谈谈社会

当代的社会生活非常的复杂,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已经到来,计算机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微博、QQ、微信等等微时代也成为小学生们的代名词,而要想让小学生在这复杂的环境中仍旧保持着一颗纯净的心,就必须把社会生活化的情景引进到思想品德教学当中,提高他们的警惕性,加强对一些不良现象的抵制力,认清形势,防止并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比如说,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因为网瘾而影响学业,遗憾终生的社会实例来给小学生敲响警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身边的危险,学会防范侵害,保护自己,对于社会不良的诱惑说“不”,提高自我认知水平,提升思想品德修养。

三、让思想品德教学变成生活化的课堂

思想品德来源于生活,就要回归到生活当中去,所以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氛围的融入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小学生渴望腾飞的心,而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化、自然化的环境,才能让他们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更感兴趣,更具有创造力,而且老师还可以用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去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把课堂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使知識得到深化和升华。比如说,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做各种社会实践调查,或者走进养老院,去进行生活的体验,让他们从活生生的生活实例中去印证思想品德学习的重要性,去进行独立的思考,去解决各种问题,这样才能达到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也都能培养学生们更加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境界,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老师的思维理念,进行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更具有实效性,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作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加强生活化教学方式的融入,并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让思想品德教学向着生活化、自然化、个性化、人文化的方向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方馥馨.探索小学生思想品德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5,(31):120.

[2]侯军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 赤子(中旬),2014,(03):211-212.

[3]赵宇红.感悟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的实践[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9):140.

[4]万淑萍.在生活情境中明理导行——小学品德课教学规律初探[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53-55.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性思想品德课小学
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