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爱心行为培养的方法探讨

2017-08-17 03:37喻丽
魅力中国 2017年30期
关键词:菜叶小兔张老师

喻丽

摘要:早期教育大力提倡为幼儿的明天作准备,提出幼儿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具有合作、宽容、承受挫折、有爱心等健康品质。应教会幼儿如何付出爱,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这样才能使幼儿知道爱是需要双向交流,只有付出了爱才能得到爱,从而使幼儿的身心更加健康发展。

关键词:爱心培养幼儿方法探讨

当今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集千般宠爱于一身,他们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玩好的,象温室中的花朵,被家长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久而久之,养成了自我为中心,认为一切好的事物都应该给自己的不良品质。

一、从饲养小兔看幼儿爱心行为

发展是永不变的话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发展、幼儿的道德品质是否也在发展呢?现就从本班幼儿饲养小兔中再看幼儿爱心行为。

有一天,小翔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一只小兔。当时我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一向被我们认为小气的他也学会了和人分享,担心的是本班幼儿连区域中的玩具和操作材料都不能爱护,小兔能照顾好吗?这下不是给我找麻烦吗?幼儿见到小兔格外兴奋,各个手舞足蹈,争先恐后得围在小兔身边。自然地孩子告状的现象就增多了,孩子的道德品质就毫无掩饰的流露出来了。我听到孩子间一阵阵的争吵声“你为什么要推我啊”、“你不可以站旁边一点的”、“小兔不是你一个人的,你干嘛挡住别人”、“我和小翔是好朋友,你不是,你不能看”等等的吵声此伏彼起。过了一会儿小翔的声音从吵闹中惊醒了大家,他说:“好了,你们不要吵了,再吵小兔就要饿死了,小兔也要安静的环境,你们一吵它就要烦了,然后它就不吃草了。小兔和我们小朋友一样,讨厌噪音,你们再吵小兔就要回到兔妈妈的身边,这样我们就再有看不到可爱的小兔了,你们快闭上嘴巴”。他的话音一落,全场一片安静。这片安静给我这位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很多思考。为什么孩子们听到小翔的话能保持安静呢?这不就说明了孩子对小兔还是有很强的爱心吗?他们懂得了小兔和人一样需要一种环境。

于是,我接过小翔的话说:“对了,小兔是很聪明的,它知道了你们在吵嘴,它就不吃了,我们应该给它一种安静的环境,让它过得开心,你们说好不好啊?”所有的幼儿异口同声地说:“好,我们会做到的,我们一定会做到的,你放心,张老师。”此时彬彬脱口而出问了我一个问题:“张老师,我们小朋友每天要吃饭,那小兔饿了怎么办啊?谁来喂它?”彬彬的问题又引起了大家的议论。有的幼儿说让小翔自己带菜叶来,小兔是他自己的;有的幼儿说让我们张老师带菜叶,因为张老师是我们的老师;有的幼儿说到厨房里要点菜叶;有的幼儿说让每个小朋友轮流照顾小兔一天;有的说干脆把小兔放到传达室给大伯管……经过讨论后我们最后决定让我们每个小朋友每天轮流照顾小兔一天。第二天轮到包顺泽小朋友,他一大早就提着一袋青菜兴高采烈地走进教室对我说:“张老师,你来瞧瞧我带来的青菜可新鲜了,是我爷爷跑到很远的地方买来的,很鲜很嫩的,小兔肯定很喜欢吃的,是我特意吩咐我爷爷的。爷爷说现在很多菜叶是打过农药的,小兔吃了会拉肚子”。说完话就朝小兔的方向跑去,之后,他又对我说:“张老师,小兔的笼子好脏,我们一起把笼子洗洗干净,让小兔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听到阿顺的这些话我被感动了。原来的阿顺是全园有名的皮大王,任性、缺乏爱心、没有同情心的人,曾经把我班的小乌龟从三楼扔到一楼,摔的粉身碎骨。可现在他却变了!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轮到的幼儿都自觉主动地照顾好小兔。一转眼周末快到了,周末小兔该怎么办呢?我的问题一提很多小朋友都抢着要带小兔回家过周末。一番你争我抢的场面久久难以平静。最终西西小朋友的一句话使大家拱手把小兔让她带回家过周末。西西说:“小兔和我过周末吧,因为我妈妈是医生。万一小兔生病了,我妈妈会给它药吃的,我一定会把小兔照顾好的”。果真如此,星期一小兔回到班级后所有的小朋友都觉得小兔好象长胖了点。接下来的周末兔子都是和我班的小朋友共同度过。可见,每个幼儿是最有爱心的。从此,助认为乐,关心他人,学会分享在孩子间已蔚然成风。

二、培养孩子的爱心要从心理学中寻找答案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必须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天地,让他能行使自己的权利、尽自己的义务、负自己的责任,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包办代替。一个对培养幼儿爱心行为有帮助的建议是:“无论幼儿园还是家庭,都要让孩子充当一些有意义的角色,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行为对集体所产生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他们战胜自己弱点,增长各种能力的信心”。就家长而言,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爱心行为的培养,首先,要求家庭具有良好的民主气氛。平时家长多向孩子讨论接触到的各种信息、问题,鼓励孩子发表见解,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涉及伦理道德等问题的事例,引导孩子对社会现象独立做出正确的解释。其次,强调孩子的主题作用。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绝不是完全被动的角色,对一种现象,如果他心中原有的解释没有出现矛盾,他就永远不会接受新的解释。

三、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加强家庭教育

1、家长要为孩子作出爱心榜样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孩子是天真、幼稚、好模仿,因此在家中父母应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尊重长辈、关心他人;外出时遇有机会也要对他人付出爱心,如扶盲人过马路、帮老人扛东西、公交车上给年幼老少让座等。这样可以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正如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人”。

2、家长要结合日常生活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

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结合生活中的小事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如:在公交车上

看到老年人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说:“你看,奶奶年龄这么大,站着多辛苦,多累,给奶奶让个座吧”。当孩子表现出关心、呵护、帮助他人等爱心行为或为爱心行为作出努力时,父母应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进行心理上的强化。这样,时间久了,习惯就成自然了,孩子会逐渐形成思维定势,爱心行为也将日益增多。

有爱心是道德品质发展的催化剂,而在素质教育全面提倡的今天,爱心行為的培养更是迫在眉睫了。它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而是一个长期、坚持、积累的过程。因而,有待广大的幼教工作者与家长在生活和教育中共同不懈的努力!

猜你喜欢
菜叶小兔张老师
喂鸡
小仓鼠真有趣
帮小兔逃跑
骄傲的小兔
我帮婶婶撕菜叶
小兔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