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导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分析

2017-08-21 03:05邹良明
大经贸 2017年7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风险导向内部控制

邹良明

【摘 要】 风险导向和内部控制是不分家的两个概念,导向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于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性的职业评价过程。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控制,将单位的剩余风险执行审计的追加过程,是为了能够帮助单位将剩余风险降低,本文希望能够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风险导向 行政事业 单位 内部控制 分析

前 言

当今世界,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竞争的压力、经营的变数、利益的驱使,容易诱发企业管理层舞弊的动因。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概念是针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提出的,事务所不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监督者,它自身也是“经济人”,在维护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益的同时,使其获得最佳的收益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目标所在。

1.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指的是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统称,行政事业单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它执行的是执法监督和社会的一些综合管理职能。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履行社会福利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而在新的经济形势之下,行政事业单位比如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也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因此,加强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是符合经济形势影响之下有效运用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然趋势,并且,是积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对于权力运用制约和监督的结果。只有控制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费用,通过科学的会计审计方法,但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行政风险的管控,才能够对于政府职能的实际承载者的防范腐败行为做出更好的界定。

也就是说,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测工作实际上是迎合了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需求的必要性工作内容,行政事业单位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就可以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更重要的是加强内部控制工作,可以预防财务风险,保护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和完整性。尤其是及时和有效的预防以及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徇私舞弊现象、贪污受贿现象、腐败现象等,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有效的运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依法经营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作出有效的努力。

2.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定义

2.1 组织内部的风险来源

根据有关学者的推断,事业单位的风险很多都来源于组织的内部,对于风险的内部评估、识别、控制和应对,就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在风险导向的背景之下及时的对于单位制度层面、组织层面、业务层面和整体的管理层面,所有问题尽可能早地发现。这是因为想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效能就应该从内部入手,在预防腐败、进行风险导向评估的前提之下,想要提升公共服务的效果和效率,就需要制定有把握的风险管控和自查机制,及时地将风险反馈给审计部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风险来源源自于很多不同的方面,比如说员工的不诚实和不可靠,可能在清算职务的过程中掩盖职务失误所造成的危险,这种掩盖行为本身是出于好意,希望能够将失败的过错损失弥补到最小,但是基于不诚实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肯定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同时公司的关联性交易也可能会通过欺诈等原因欺骗你就是有单位的监督部门,伪造数据和伪造经营目标可控性的方面,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能会被质疑。熟视无睹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不是单位的对外发展信用忽视单位的内部咨询和控制,就可能会想方设法的回避和掩盖问题,利益分析得不得到和不到位,就很有可能舍弃眼前的固有利益,从而不能够严格的杜绝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

2.2 风险与机会的不同维度

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需要基于风险导向的警惕性之下,同时也是需要将单位和风险应对的承受能力与单位所面临的机遇相结合,这种结合的参考,就可以充分的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在承担风险的同时,有着怎样的风险承受能力,同时结合内外部环境的风险应对措施,让机遇与风险的两个维度,进行SWOT的考虑。

3.风险导向之下的行政事业单位科学控制审计

3.1 控制单位组织层面的风险

任何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都是相应比较完善的,这是由我国的组织机构相关法律法规所决定的。财务审计部门在对于整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过程中,为了合理的规定和界定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集体决策、组织结构、职位分离、廉政文化、行政升迁等不同层面的组织变化,就需要将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层面风险考虑得更加周全。

3.2 控制单位制度层面的风险

控制整个单位制度层面的风险,需要能够将政治环境发生的变化和单位制度的总体滞后性考虑在内,任何制度都是为了能够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纳入到科学体系,但是由于财务信息要求的实时性,在编制预算和进行预算决策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制度落后和脱节的现象,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从审计的角度考虑到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

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风险,首先要加强员工的自控意识,加强跟负责人的内控意识,就可以由上而下的解决审批批复工作的谨慎性要求。很多单位为了重视本单位事业的发展,就应该加强对于内部管理和控制的力度,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而不是有名无实,将内部制度的健全作为内部控制的首要工作来抓。

3.3 控制单位业务层面的风险

业务层面是行政事业单位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层面是进行风险评估的主要主体,在进行单位的预算业务、收支业务、采购业务、资产分配业务、会计分配业务、合同工程业务等种种环节的审计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环节的风险管控,比如说,对于招标人和投标人之间的关联,对于单位涉及因素和实际经营债务之间的关联,应该以跨领域和跨细节的角度来考虑行政事业单位层面的种种资金风险,达到有效管控资产价值不贬值,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成本不浪费,财务审计工作不流于形式的目的。

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机制的角度来达到对于业务层面的风险控制,右侧面有可能会面临筹资的风险或者企业经营的风险,在信息披露制度方面也可能会有一定的牵扯,從而导致企业的社会公信力严重的下降。行政事业单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单位,能够符合社会公众的信任感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费用如何支配。在业务完善的过程中如何维持非盈利组织的正常运转,应该将业务进行过程中的一系列资金使用和资源调配的工作进行详实的记录,并且在财务收据和发票提供过程中,做好登记工作。

3.4 创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只有从整个维度和体系化的角度来抓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审计管理工作,才能从关键点上无遗漏的进行单位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的实施及审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管控和内部控制分析是建立在一定的行政事业单位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强调风险的发生与单位的组织机构、人员分工、实施决策、执行监督等的关系,执行多维度和多元化的风险控制层次。因此,在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框架时,应该开动脑筋。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职责的履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配合行政事业单位各个人员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有效分离,然后使得机构与机构之间各司其职,既能够友好的相互制约,同时也能够推进各项组织工作的顺利展开。建立以内部管控为推进基础的公共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健全和完善理事会制度,加强换届选举的内部管控制度,高校依法合理有序的社会公信力使用标准。在这个过程中联系到世界各地的行政事业单位运转体系网络之中,使得公务人员在开展公务的过程中始终本着内部控制为先的导向原则,把握好行政事业单位最终的工作目标。

结 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控是希望能够降低成本风险,通过规避风险或者将风险分担的方式,尽可能地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正确运转。建立健全合理的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以优秀的节约文化来带动风险控制和评估的内部体系,创建清正廉明、民主共进的行政事业单位组织文化氛围,防止腐败的滋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程序透明,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凯. 基于风险导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3):82-83.

[2] 闫军刚. 基于风险导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4):130.

[3] 马新灵. 风险导向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改进分析[J]. 中国市场,2015,(39):69-70.

[4] 陈宁伟. 从风险导向分析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J]. 东方企业文化,2014,(20):199.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风险导向内部控制
基于风险导向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加强行政事业会计人员管理 提高依法理财能力
内部审计在企业境外投资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