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军过仁怀时的宣传活动及文化遗存

2017-08-21 13:53向明富
魅力中国 2017年22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红军

向明富

摘要:仁怀市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四渡赤水时战斗过的地方,所到之处积极从事宣传工作,境内留下近百条红军标语遗迹,是历史的见证物,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红军;文化遗产;宣传活动;仁怀

仁怀市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四渡赤水时战斗过的地方。当时全县所辖的26个乡镇,都留下了红军的足迹。红军一渡赤水时,仅三军团的部分连队于1935年1月21日从桐梓花秋坝进入仁怀县境,途经县属的火石岗等地去习水县的二郎坝。红军三渡赤水时,从1935年3月6日中央红军一、三、五军团的部分野战部队和干部团、政工宣传机关进驻长岗镇的大王寨、井坝、新关、田湾等,至3月18日全军离开茅台镇进入四川古蔺县境止,共在县境内活动了13天。并在县内进行了著名的鲁班场战斗,于茅台镇第三次渡过赤水河。红军四渡赤水时,于同年3月21日又进入县境内的马桑坪等地,到3月28日离开县辖的太阳坪、绩麻山、桅杆坪等地去遵义县境,先后在县内活动了8天。三次经过仁怀县内的20个乡镇(街道)活动了22天。在此期间,红军十分注意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在当地人民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一、红军过仁怀时的宣传活动

红军最常用的宣传方式是口头讲演。红军每到一处,只要稍事休息或者宿营都要进行口头讲演,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红军的性质、作用和战斗的目的,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工农革命的政策。号召广大干人团结起来,拿起武器,为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宣传的方式主要有召开大会、小会、街头讲演、摆龙门阵等。大会讲演,主要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城镇。1935年3月16日上午,红军攻占仁怀县城中枢镇后,即在县政府门口的坝子中召开群众大会,由一个蓄着大胡子的红军干部登上临时搭建的台子讲演,讲的是反帝抗日,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等主张。讲演将近两个小时,前来听讲的老百姓有好几千人,一些参加过这次大会的老人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和所讲的内容。除召开大会宣传外,当天还在县城中的几条主要街道,进行街头讲演。讲演时用两张方桌叠起来做讲台,讲演者站在台上讲演或宣读文告。听讲的人很多,连过街的人都挤不过去。讲演的内容和开大会时讲的大同小异。

1935年3月16日、l7日红军过茅台时,在茅台小学的操场中召开大会,由一位中年红军干部登台讲演。在茅台顺河的街上,分左、中、右三处进行讲演。街右靠近成义酒房的讲演者是一个年轻的红军女干部,讲时只站在一张方桌上。其余两处是男红军干部,站在两张重起来的方桌上讲。茅台街上一个叫张五的少年被国民党飞机丢的炸弹炸死,红军一面发给安葬费,一面宣传国民党的残暴。

1935年3月9日至14日,红军在长干山街上驻扎时,天天都要在街上宣传讲演。有一次讲演时,恰逢敌机来轰炸,为了减少群众的伤亡和损失,讲演红军便结合实际,向群众讲解防空知识,深受当地群众欢迎。红军在长岗镇的大王寨、新关、井坝、田湾等地宿营时,都分别以自然村为单位,利用院坝、晒场召开过人数不等的小型群众会,宣传讲演。在新关、田湾等仡佬族聚居的地区,还着重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红军利用摆龙门阵、拉家常等方式进行宣传,则更为普遍。1935年3月24日,红军四渡赤水后从三合土到大坝镇的岩上村戴顶坡驻扎时,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借换米的机会,向农民张丙均、张树南、张大方、张树良等人,宣传红军为人民战斗,打土豪分田地解放干人的道理,至今他们还记得一清二楚。 “走一处,讲一处,道理说清民拥护”;“红军讲演宣传,干人越听越甜”。这些一直流传在县境内的民谣,形象说明了当年红军口头宣传的重要作用。

二、仁怀境内的红军标语遗存

书写标语,都是用黑墨直接书写在墙壁、板壁、门板等建筑物和比较平滑的石岩上。也有少量用红土当墨书写,还有用皮纸书写张贴的标语。据50年代初期徐文仲调查,书写过红军标语的城镇村落有100多个,标语2000余条。红军走后,国民党下令铲除红军标语,除少数偏僻的山区外,大多数已被洗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尚存200多条。由于风雨侵蚀,以及保护不善等原因,现市境内尚存红军标语不足100条。

1935年3月6日至12日,红军某部驻扎在仁怀县长干山的大王寨(今属长岗镇太阳村)。一个20来岁的红军宣传员,在农民王泽光的堂屋板壁上写了1首红军歌谣。原文立行墨书,计8行,共16字,每字10平方厘米。因长年烟熏火燎,木板呈黑褐色,但字迹犹清晰,落款为“红牺政”。其文如下:“紅军到,干人笑,绅粮叫;白军到,干人叫,绅粮笑。要使干人天天笑,白军不到红军到。要使绅粮天天叫,白军兄弟拖枪炮。拖了枪炮回头跑,打倒军阀妙、妙、妙。”

另外两个中年红军干部,又在他家的一块门板和屋内其它板壁上写下宣传标语18条。红军走后,当地国民党区、乡政府下令铲除所有红军标语。王泽光热爱红军,拒不照办,被人密告,乡公所把他抓去关了7天,后来他的亲属把家里的肥猪卖了8块大洋,拿去交给乡公所,才被保释出来。从此,王泽光便用杂物把板壁遮住,将门板取下藏好,这些革命文物,才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1979年12月,王泽光把写有红军歌谣的板壁和写了红军标语的木板共5块献给国家。门板上写的标语是“白军兄弟们团结起来,不打干人的红军”。其余几块木板上写的标语分别是:“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周浑元,打倒王家烈”。

上述几件文物,现收藏于仁怀市博物馆。另外10多条红军标语,因年久部分字迹模糊,现仍存留在王泽光家板壁上,其中有“要想救中国,必须打倒卖国的国民党”;“红军是帮助工人农民的,白军是帮助土豪劣绅的,不当白军当红军去”;“白军兄弟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在大王寨的另一户农民王白禄家楼上的板壁上,也写有红军标语12条,其中有这样几条至今尚可辨认:“红军是干人自己的队伍。红军绝对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白军兄弟与红军联合起来打倒军阀王家烈、刘湘、龙云!加入红军,为保卫中国而战斗!贵州军阀不消灭,干人痛苦不能除!创造云、贵、川新苏区。农民组织赤色游击队,消灭地主武装!工农群众团结起来,建立自己的政府。”这些标语的下款,和王泽光家中的标语同样为“红牺政”,可知为同一部队所写。

1935年3月16日,一小队红军借宿在中枢镇交通煤厂附近(当时归茅台镇管辖)的农民杨永泰家,两个40多岁的红军在他家的墙壁、板壁、门板上写了20多条标语,一直保存完好。50年代初,一部分由遵义会议纪念馆取走,作为馆藏文物。另一部分至今尚存,内容有“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土地革命”;“白军不打红军,联合北上抗日去”;“干人要有饭吃有衣穿,只有武装起来组织自己的游击队”等,标语下署“红军宣”3字。在坛厂乡青龙咀李志才家墙壁上,红军写了“打土豪,分田地”、“红军是保护干人的!”等几条标语。在冠英乡杜春楷家房子的石灰粉刷过的墙壁上,红军写了“白军士兵暴动起来,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井坝街上农民杨泽民家的墙壁上写有“白军兄弟团结起来,不打干人的红军”等标语。红军在中枢镇木石村好几家农民的墙壁上,也写了“不交苛捐杂税,大家组织抗捐会”;“反对保卫团派粮,打倒压迫人的区长、乡长”;“干人要有饭吃、有衣穿,只有武装起来,组织自己的游击队”;“打倒区公所、乡公所,干人组织自己的革命委员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许多标语。红军在中枢镇南门街道的板壁上,用黑墨写了“白军兄弟,拖枪过来,北上抗日去”;“打倒军阀王家烈,打倒周浑元”等字迹显赫的多条标语。

上述标语,有的还伴有插图,形象地对内容加以补充和说明。为了军事行动保密的需要,所有标语署名都用代号。据徐文仲调查,县境内的红军标语所用的代号,除上面所提到的外,尚有红川政、红云卫、红贵政、红军、红军政治部、红政、红贵九、红牲政、洪中、红贵三、红赤、红坚政、红贵机、红军四招、红200、红军干卫、红军甘肃、红赤教政、红赤讯、红军武阳、红通、红军光明、红化、红一胜、长征干部、红军赤子、红军冲、红军长江、红军堡、红勇一、红赤卫、红军化特、红整体、红政二、红军长通火、红军战士、红军司令部等一百多个代号。

总之,仁怀市境内的红军标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纲领的,有宣传革命任务、革命前途、革命对象的,有阐明红军宗旨、任务和纪律的,有宣传民族政策的,有发动工农参加革命的,有瓦解敌军的等等。标语多是行动的口号,也有少数是迷惑敌人的策略性口号。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

红军过仁怀期间,张贴、散发了一些文告,其中张贴散发得最多的,是《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冶部布告》和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印发的《告工农劳苦群众书》、《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这些文告有的是张贴在场镇和比较大的村寨中,有的是散发给识字的群众自己阅读,有的是由红军干部、战士向群众宣传讲解的,据当时目击者讲,每当这些文告张贴出来,围观群众总是挤得水泄不通。有的人得到文告后,把它当做珍宝收藏起来。1935年3月15日鲁班场战斗期间,一位红军干部住在鲁班场附近的隆堡乡中坝村农民薛正万家,他向薛正万宣传了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后,又拿了6张《告工农劳苦群众书》给他。原件用连史纸石印,立行直书,匀称有力,长2尺余,宽1尺多,类似普通布告,是年2月22日红军总政治部印制。红军走后,为了避免国民党的搜查,薛正万用1节1尺多长的竹筒,将这6张文告装在里面,在房内楼上土墙上挖一个槽子,把竹筒放入槽中,再用泥巴糊还原样,才使之得以保护下来。解放以后,薛正万的儿子薛元丰把它取出来,将其中5张交给了人民政府,保存在遵义会议纪念馆。他自己留下1张作纪念,至今犹存。

除了散发张贴事先印制好的文告外,红军还根据所到之处的实际情况,临时书写张贴一些布告。如红军过茅台时,红军总政治部就用皮纸黑墨书写了七八张保护私营工商业的布告,贴在成义、荣和等两家茅台酒烧房的门口和几家较大商号的店铺前。红军过城区中枢时,还用黑墨将红军进城的纪律写在连史纸上,张贴在四条主要街道上。红军在中枢、茅台、长干山处决地痞恶霸,打开公仓分盐,把没收土豪劣绅的浮财分给干人,把用出来的苏维埃纸币兑换回去,动员群众参加红军,建立贫农小组等较大的事件,红军都出有墨写的专题布告或安民告示,让群众了解红军的政策和作法,以取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红军在仁怀县境内的宣传文化活动,使人民了解了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由衷地拥戴红军。红军每到一处,群众都要热烈的欢迎,并积极帮助红军碾米、煮饭、带路、架桥、撑船,借东西给红军用,腾房屋给红军住,护送伤病员,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保护红军伤病员。仅当年全县人民群众掩护收留下来的红军伤病员和掉队人员就有30余人。不少贫苦农民听了红军的宣传,报名参加红军,走上革命道路的,仅知道姓名的就有陈正珊、陈正余、陈正定、陈绍全、李大喜、陈兴武、钟未、张狗、税安周、姚长青、罗树青、李国书、王得全、简成方、杨绍云、刘长华等人。红军走后,还有不少人参加了紅军游击队。冠英乡的农民,还根据宣传的革命道理,于1936年组织农会,与当地的土豪劣绅展开斗争。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红军
半条红军被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Task 3
Task 4
红军不怕远征难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红军坳
Tough Nut to Crack
十送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