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7-08-21 00:10梅丽华
魅力中国 2017年28期
关键词:学习培养小学生

梅丽华

内容摘要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生 语文 学习 能力 培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培养探究学习意识

1、利用好奇心,引发探究意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動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具有探究意识,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小学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知识都感到新奇,求知欲非常强。利用这个特点,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如:《“你们想错了”》一课,板书课题后,学生就发现这篇课文的课题与以往的课题不一样,课题上有引号,抓住他们的发现,问:“请大家回忆,什么情况下,要使用引号?”根据学生的回答,再问:“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样由学生的发现一步步激起他们学习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

2、质疑问难,增强探究意识。探究意识来自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才会去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好求谋解”来增强其探究意识。汉语中,有很多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现象,如《邱少云》一课中有这样两句话:“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用20分钟。”这里为什么用“才”不用“共”?“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半个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一句的“才”与上一句的“才”一样吗?学生通过质疑了解到两个“才”的意思不一样,前一句表示时间短,后一句表示时间长。战斗之所以结束得快,是因为战士们被邱少云的精神所激励。

3、鼓励独特见解,巩固探究意识。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利于巩固学生的探究意识。如《穷人》一课中,对于桑娜是否应该抱回西蒙的孩子,有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把不同意见的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发表自己意见,深入理解课文。

学生通过日积月累,渐渐的会形成一定的探究意识。

二、教给学生自行探究的方法

1、让学生会发现、善于发现问题。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后,那么在课堂上会很踊跃的发问,但是有的学生的问题经常停留在一些词语不懂上,无法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还有的学生根本就发现不出问题,在《捞铁牛》一课,甚至有学生提出了铁牛是死是活的问题。这样,问来问去,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什么意义,所以,要让学生明白哪些问题对掌握课文内容真正有帮助,我们才来解决这些问题。

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发现问题后,就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问题。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的途径。这“新知”可以是对所有人都是新的,也可以对别人不新,而对自己却是新的。(1)读思结合,探究问题。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让学生仔细阅读,尽可能从已有的资料中找到答案。对难题要推测几种答案,经过周密思考,选择最佳答案。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有这样一句话,“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是为了( )。教师出示三个答案让学生选择。①强调说明圆明园的毁灭在中外文化史上都是难以推算的巨大损失。②强调说明圆明园的毁灭在祖国文化史上的难以推算的巨大损失③强调说明圆明园的毁灭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难以推算的巨大损失。从画线部分可以体会到( )①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②作者对侵略者的仇恨。③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④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赞美之情。学生必须反复阅读才能得到正确答案。(2)思议结合,探究问题。经过阅读思考,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的答案有可能与已有答案一致,也可能与已有答案不一致,这不一致有可能是学生找到的答案错了,也有可能是答案不止一个。这时可让同桌议一议。(3)合作讨论,探究问题。我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分小组合作互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为学生探究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要求建立平等对话、合作理解的师生关系。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时,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1)教态亲切,情绪饱满。(2)多翘拇指,多表扬。(3)发现问题,及时指导。(4)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2、充分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探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列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在观察、实践中,积极探究。如第十册实践活动《创办班级图书角》,利用班委会,号召全班学生创办班级图书角,图书管理员全班轮流担任,大家分工合作,讨论、探究怎样为图书登记造册,设计制作什么样的借书卡,制订书籍借阅制度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激发。再如第十二册实践活动《搞一次环境调查》,学生通过调查周围的人群,对自己居住所在地的环境进行考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着撰写调查报告。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积极探究。

3、灵活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营造探究氛围。(1)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容易激起学生兴趣,探究氛围容易形成。(2)开辟第二课堂,在学生中成立文学社、摄影组、宣传组等课外活动学习小组,教师只当参谋和观众,为学生营造探究氛围。(3)开展实验活动。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请学生亲自做实验验证伽利略的话的正确性。

总之,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此责,利用语文课堂这块阵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终生受益。

猜你喜欢
学习培养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