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乃伊
——躯壳中的“永生”

2017-08-22 04:39桑栎盛之翰
关键词:法老木乃伊古埃及

□桑栎盛之翰

木乃伊
——躯壳中的“永生”

□桑栎盛之翰

“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国汉代文明的故事”展览于2016年8月在南京博物院与公众见面,这是国内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首次合作,展出古埃及法老陵墓出土的遗物,使观众们能切身领略以木乃伊为代表的神秘的丧葬文化。展厅中央摆放着女吟唱者的木乃伊和人形木棺盖板(图一、二)。根据木棺上的象形文字推测,这具木乃伊生前应该是位女歌手。木乃伊现存身长157.5厘米,宽38.1厘米,由十八层亚麻布精心包裹,外部用十几根绷带缠绕。

图一 女吟唱者的木乃伊

图二 木乃伊人形木质棺盖板

木乃伊与金字塔

对尸体进行清洗和防腐处理,将其内脏和骨肉分离,只残留人体躯壳的干尸,这个保存过程就是木乃伊化(mummify)。古埃及尼罗河西岸金字塔陵墓的发现,让我们知道了整个法老时代的木乃伊,了解到干尸化的目的。

埃及的金字塔以其庞大的体量、独特的造型以及木乃伊的出土而举世瞩目。英文及其他语言中的“金字塔”一词,是“pyramid”或与这个单词类似的拼写,意思是陵墓的形状像小麦制成的糕点。这些字母文字有着象形文字的表达,与中文的翻译也不谋而合,即“金”字象征着一个正四角锥体的建筑。金字塔给首次来到埃及的外族人,如波斯人、马其顿人或者罗马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方尖碑被誉为现代建筑兴起前,人类最伟大的建筑奇迹。19世纪,当欧洲人被允许探访埃及的时候,那里的人们早已读不懂象形文字,但金字塔和木乃伊所代表的古老文明却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他们的方尖碑遍布殖民时代世界的各个角落。

在埃及以外也有金字塔遗迹的发现。西亚地区两河流域南部的美索不达米亚,早在欧贝德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年)就开始有泥砖垒砌的高台。乌鲁克时代(公元前4000年),乌尔(Ur)遗址神庙的基座就是阶梯状的“金字塔”,顶部平坦,只有奉神的僧侣阶层才能居住在塔顶的神殿。公元前3000年,在苏美尔人建立的早王朝时代,从波斯湾至两河南部的城市,遍布着类似的神庙建筑(Ziggurat)。高耸的“金”字形神庙对于西亚地区至关重要,它与王权结合,是国家体系内核的重要内容。

埃及最初金字塔的形制也是阶梯式的,其出现的时间也晚于西亚地区。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书写关于埃及人的历史时,认为最大的胡夫金字塔所用的石头,是从“阿拉伯山”即西奈半岛运输而来。实际上,这些石灰石质地的巨石都是本地开采的,但是建造金字塔的方法不排除是借鉴了时代更久远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考古发现,在公元前2000年,两河北部王朝与埃及法老即互通有无,两个地区之间的距离不过几百公里。德国的图宾根大学发掘的卡特纳遗址(Qatna),发现阿卡德王朝时女王用泥版文书经常与法老“通信”,其中的很多内容深有趣味,涉及大象的运输、矿藏的往来等,这些都期待考古学家们进一步的破译(图三)。可以推想,更早的年代与埃及王族的书信往来可能还做不到,但是两地间彼此的联系业已开始,无论是向西还是向东,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波及范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

古埃及人盛行将金字塔作为法老或大祭司的陵寝,这些外观用白色石灰石修建的巨大陵墓,矗立在尼罗河谷地,古埃及人认为它们用反射太阳光辉的能量,可以将帝王谷内法老的木乃伊,带往重生之路。

图三 阿卡德王朝发现的泥版文书

木乃伊:精神不朽的载体

木乃伊的处理方法十分复杂。防腐师把死者的脏器从腹部左侧取出,有的析出脑浆,取出的肝、肠、肺、胃先经过防腐的处理,再分装入有盖的小罐中,这些被称为“卡诺匹斯罐”的罐盖部分分别雕塑成奥利西斯化身(狒狒、豺、鹰等动物)的形象,它们守卫着主管饥渴的四内脏器官(图四、五)。当时的埃及人认为经过木乃伊化的死者能够在来生得以转世,获得永生,但缺心少肝的人却只能在冥界复活。木乃伊的内脏与躯壳分离,存放于阴间的诸神处,实际上是担心这些复活者缺少后世的祭祀,而没有食物的供给。他们的心脏经过死神的审判,以决定是否可以通过救赎前往来生。

图四 豺头卡诺匹斯罐

图五 狒狒头卡诺匹斯罐

最终,防腐师七十天“交货”,刚制成的木乃伊栩栩如生,皮肤里填充假体,不但可以让支付高昂费用的亲友们满意,也能让诸神满意。完美的木乃伊经由祭司主持的一系列的丧葬仪式,进而在阴间复活。当外来入侵者发现金字塔内伫立了大量的人形木棺时,里面是一副包裹严密的干尸,面目萎缩还戴上象征人脸的面具,躯体表面因涂抹保护皮肤的圣油而变成深色,阿拉伯人误以为是“沥青”,由此衍生出英文里的木乃伊(mummy)一词。

《亡灵书》(Book of the Dead)是抄录在莎草纸上的经文(图六),收录了死者的亲属和祭司念诵的内容,木乃伊制作师处理尸体使用的咒文,也包括告知死者如何通过在来世途中各种关卡的内容。考古发现,写有《亡灵书》的纸卷同尸体一起放入棺材里,有的被夹在缠裹尸体的亚麻布层之间,均放置在死者能接触及能看见的地方。《亡灵书》有载,木乃伊的灵魂叫“巴”和“卡”,“巴”在白天从墓穴中飞出,享用阳光和饮食,夜晚回归墓穴与木乃伊合体,变成“卡”。其中的一篇铭文提到生者祝福死者:“愿你挣脱木乃伊的绷带,愿你拿掉面罩,愿你那双神一样的眼睛重新看到光明……”

图六 莎草纸上《亡灵书》的片段

南京博物院这次展览的出土于埃及的丧葬用品,与中国汉代大云山江都王陵内出土的遗物相比,虽都十分精巧,但却展现了完全不一样的工艺和风格。古埃及是在用表现主义的石头建筑、神秘主义的麻布干尸以及插画风格的象形文字,表现了沙漠绿洲文化所创造的令人称奇的古代文明。大量的纱布提俑、身体的护身符、诸神塑像、化妆的器皿,这些器物上所承载了从早王朝到新王朝的古埃及文化与艺术内涵。而西汉时期用奢华的金饰陪葬,用金缕、银缕、铜缕等各种材质的玉衣保存尸骨,表现了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对尸体的处理方式,使用金、玉来保留死者的“气”。南京博物院的这次以死亡和墓葬为主题的展览,鲜明地展现了东、西方两个帝国的兴盛时期王公贵族阶层的厚葬习俗,以及对死亡和“来生”不同的看法。

来生观与永恒观

木乃伊之所以闻名于世,除了精湛的“外科手术”般的技术、高超的裹缠亚麻布的“手艺”之外,还在于它所代表的是人们向往永恒的信仰。有人说古埃及人实施一种叫作“死亡崇拜”的精神信仰,也有人说,正是对生的无限渴望,才滋生出一种死亡的文化。在尼罗河经年的洪水泛滥和沃土滋养交替过程中,作为尼罗河的“礼物”——埃及,只有那里的人才能切身体会生与死转化的深意。哪怕只是一副皮骨,也要战胜对死亡的恐惧。对尸体防腐的处理本身无论成功与否,都挑战了死亡的宿命,增添了后世人们对神性的渴望。

金寿福教授在翻译《亡灵书》时提到,这是一部指导人通过生死交界处的知识汇编,是基于今世的生命体验构建起来的关于如何“再生”、如何达到“来世”的指南。如第九十八篇,告知死者如何坐上天空中的太阳神圣船而到达众神之地。《亡灵书》的作者构想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那片土地既有无法忍受的地狱,又有更加安逸的“伊甸园”。这些象形文字的篇章永远陪伴着死者,是保护死者最有效的护身符,表达着埃及人对来世生活的希望、恐惧和担心,但没有绝望。

这次展览除了展示人体木乃伊以外,还让我们一睹动物木乃伊的风采。精致的猫木乃伊是真实与写意的有机结合:头部为完美的猫的形象,身体呈现麻布包裹的圆柱体(图七)。考古发现表明,在神庙附近的通道里埋葬着人们供奉的猫、狗的木乃伊,其数量或有上百万具。考古学家倾向于认为它们是献祭给神灵或法老的宠物;还有一种诠释,认为它们是动物死后,专门供奉给动物神的木乃伊。在埃及,贝斯特女神被视作女性和家庭的守护神,她常化身为一只母猫来保护人类。其实,埃及所处的沙漠地区环境恶劣,猫能捕杀蝎子、蛇、鼠等动物,是人类的“帮手”。还有一具鳄鱼木乃伊,显然是敬献给鳄鱼神索贝克的。在被称作“鳄鱼城”的地区,祭司会专门喂养鳄鱼以供奉给神庙。当希腊人和罗马人征服埃及时,对这种对鳄鱼、猫、鹰隼、豺狼等动物的崇拜不以为然;然而,对古埃及人来说,动物正是神灵的化身,代表着丰产、力量、智慧和繁殖等含义,与木乃伊一样是埃及文化的精神内核。公元前后,这些动物神祇与太阳神结合,成为法老坚强的守卫。

图七 猫木乃伊

其实,这种来生和复活的观念存在于很多地区和民族。君士坦丁堡以东发展起来的东正教派中,流行着若想精神永存、尸体也应不朽的教义。制造水晶棺材,并将尸体进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腐处理,他们的容颜和躯体将被世代保存和瞻仰,是履行教义的体现。水晶棺是天主教、东正教传统圣物箱之一,用于展示圣髑。圣髑指的是圣人的遗体、遗骨,有的也包括圣人的遗物。圣髑崇拜最初来源于基督教对圣尸的崇拜,认为圣徒的尸体是神圣的,是可以复活的。圣髑崇拜的传统,在中东欧、俄罗斯等地至今仍有延续,集中体现在对一些领袖及政治人物遗体的处理上。

公元4世纪以后,伴随着基督教在埃及的广泛传播,本地的宗教观念消失殆尽,古埃及文明由于外族入侵和自身发展的局限性,最终彻底被希腊罗马化,神秘的木乃伊文化以及辉煌的古埃及文明逐渐沉睡。作为罗马帝国一个行政区域,古埃及人的精神世界与基督教宗教信仰可能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然而东正教圣髑崇拜的传统是否汲取了古埃及关于躯体作为精神载体不可湮灭的“永生观”,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索。

对永生和永恒的追求是近代以来基督教、伊斯兰教所倡导的观念。历史学家指出,与西方世界普遍崇尚的永恒观相比,东方则更“欣赏”修道与无为,这也成为东西方文化冲突与差异的体现。 教义与“道”,圣髑与“气”,永恒与无常,这种差别是否从古埃及和中国汉代人们如何处理尸体、对待往生的做法和态度中初见端倪了呢?

(作者单位 洛阳师范学院、南京博物院)

[责任编辑 荆学峰]

猜你喜欢
法老木乃伊古埃及
做个法老头巾
古埃及艺术
木乃伊做CT
死而复生的古埃及艺术
成功脱险
第三回 古埃及,你的名字叫永恒
木乃伊
源于“古埃及三角形”,终于“黄金比”
寻找拉美西斯二世
消失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