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地区侏罗系低阻油层特征

2017-08-22 05:17黄强易涛冉旺麻俊宇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二采油厂甘肃庆阳745400
化工管理 2017年21期
关键词:合水试油侏罗系

黄强 易涛 冉旺 麻俊宇(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二采油厂,甘肃庆阳745400)

合水地区侏罗系低阻油层特征

黄强 易涛 冉旺 麻俊宇(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二采油厂,甘肃庆阳745400)

随着合水地区油田开发规模进一步扩大,在侏罗系油藏中出现的低电阻率油藏引起了重视。对于该类油藏的特征,油层识别,以及出油下限的确定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例统计得出该类油藏大多受地层水矿化度、束缚水、岩石润湿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低电阻油层。现场实际要综合岩性、录井、测井等手段综合识别该类油层。

合水地区;侏罗系油藏;低阻特征

1 储层特征

1.1 沉积特征

合水区域沉积演化特征研究表明,在三叠纪末,盆地因印支运动上升,延长组地层广遭剥蚀形成侵蚀谷地广泛发育的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在这种古地貌背景上,早期的(延10+富县期)河流沉积充填作用及中后期(延9-延4+5期)发育起来的河湖相沉积构成了侏罗纪的第一个沉积旋回,研究区属于辫状河亚相沉积,油藏埋深1205m。

1.2 岩性特征

根据薄片鉴定资料,研究区侏罗系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粗粒岩屑长石砂岩,颗粒分选较好,磨圆度呈次棱状;填隙物主要有高岭石、水云母、铁白云石等。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侏罗系延x油藏面孔率大于5.0%,孔喉半径主要分布在1.0~4.0μm,孔喉结构主要为以中孔细喉为主。

1.3 物性特征

岩芯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侏罗系延x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3.62%,平均渗透率为12.18mD。

1.4 流体性质

研究区侏罗系原油性质较好,地面原油密度0.83g/cm3,粘度11.31mPa·s,凝固点18.0℃。体积系数1.21,油层温度45.1℃,原始地层压力10.0MPa,饱和压力3.9 MPa。

2 油层电性特征

常规侏罗系油藏的油层电阻率约22.0~30.0Ω·m,根据矿场实际统计研究区油层电阻率较低,集中分布在7.5~15.0Ω· m,平均12.0Ω·m,试油出油电阻率低至6.0Ω·m,是典型的低阻油藏(图1)。油层电阻率感应测井曲线有较小的起幅,深感应值略微低于中感应值,接近重合,油水分异较差,试油时部分井油水同出,岩芯分析油饱26.09%,水饱38.61%,显示出较高含水饱和度的特征。

图1 宁xx井延x四性关系图

图2 油层电阻率与泥质含量关系图

3 低阻成因分析

导致油层电阻率较低的因素是由泥质含量、孔隙结构、地层水性质、束缚水饱和度等综合影响的结果。综合几方面,低阻油层的成因主要由以下几点:

3.1 油层中含高矿化度地层水

地层水主要储存在粒间孔隙中,当油层粒间孔中存有一定数量的高矿化度地层水时,溶液中离子的导电性能很强,从而油层电阻率减小[1],而且随着矿化度含量的增多,油层电阻率逐渐减小。研究区内地层水分析资料表明(表1),延x油藏地层水水型为CaCl2,矿化度66.82~82.28g/L,属于高矿化度地层水。

表1 合水侏罗系延x地层水分析数据表

3.2 油层中束缚水含量较高

储层岩石粘土矿物的填充与富集导致地层中微孔隙发育,微孔隙和渗流孔隙并存,微孔隙储集束缚水,使储层束缚水含量增高,增强了导电能力,导致低电阻率[2]。研究区束缚水含水饱和度为38.25%,含量较高,是导致低电阻的其中一个因素。

3.3 储层岩石亲水

岩石的润湿性表现为亲水时,表面残存一层水膜,这就为导电网络提供了保障,导致电阻率变低。研究区油层无因次吸水9.93%,无因次吸油3.32%,表现为亲水。

3.4 泥质含量等附加因素

由于泥质中含有微孔隙水和吸附水[1],加上储层中含有高矿化度地层水以及束缚水,多个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导致电阻降低。研究区油层电阻率随泥质含量增大而减小也说明了这一点(图2)。

(1)出油下限分析

通过对合水地区低阻油层的认识,准确的识别油水层对于该类油藏的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测录井以及试油资料确定油层的出油下限。含油级别是评价含油气的第一性资料[3],通过对该区录井与试油资料结合,确定5%含量以上的油迹含油级别作为延x层含油性下限;电测图版显示出油下限电阻率值大于6.0 Ω·m,声波时差值大于233.0us/m(图3)。

图3 延x声波时差与电阻率交汇图

4 结语

合水地区侏罗系油藏低阻特征主要是由于各种复合叠加成因的表现,要根据测录井、试油试采资料准确判别油水层,深化认识该类油藏的含油规律,优化评价方法,指导后期开发。

[1]潘和平,黄坚,樊政军等.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评价.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2,25(6):12-16.

[2]杨青山,艾尚君,钟淑敏.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解释技术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0,19(5):33-36.

[3]陈守民,王碧涛,白旭等.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低阻油层成因及现场识别[J].石油化工应用,2012,21(1):23-25.

猜你喜欢
合水试油侏罗系
井下作业试油工艺技术探讨
如何加强试油监督管理
特低-超低渗储层微观水驱油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长8段储层为例
葡萄花油田水平井试油仪器及工艺优化研究
井下作业试油工艺技术探讨
微裂缝低渗透油藏产能公式在合水油田的应用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西山窑组层序控制下的聚煤规律研究
阜东斜坡带侏罗系头屯河组地震沉积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台北凹陷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天然气序列性研究
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油特殊的介观孔缝储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