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进步在于观念的更新

2017-08-22 16:12容蓉欧阳小红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音乐家贝多芬课程标准

容蓉+欧阳小红

在一次教坛新秀的评比中,我准备了一堂叫“贝多芬与《欢乐颂》”的课。这堂课虽说上得还不够成熟,但由于教学观念的大胆转变,令整个教学活动达到我前所未有的良好效果。

这节课是根据沿海版第三册第七课《反复记号、连线、连音线》的教学内容改编而来的。它原来的编写意图是:①重点学习反复记号与连音线,与歌曲的学习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②介绍音乐家贝多芬,了解贝多芬的生平,简单介绍他的作品《欢乐颂》。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启发我们必须具备工程师所应具备的科学逻辑思维,又不乏艺术家们敏锐的洞察力和反应能力。只有像他们一样进行扎实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培养出个性鲜明、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

整个教学内容包括:①认识音乐家贝多芬,了解他的生平。②学习歌曲《欢乐颂》。③学习“┃ ┃(反复记号)”、和“⌒”(连线、连音线)的用法。④音乐实践活动:A、参与乐曲的演奏;B、创编舞蹈动作,表现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①了解贝多芬的高尚品格;②学唱歌曲;③综合艺术表演。

教学难点:学生对人物极其音乐作品的理解要在创编舞蹈动作的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领域,这四个领域是即统一又独立,他们相互作用,又相辅相成。

第一个领域—— 感受与鉴赏

一开始,我从一首学生熟悉的贝多芬钢琴名曲入手,亲自弹奏,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进入正题后,我还是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欣赏,帮助学生熟悉旋律,为后面学唱奠定基础。另外,在该环节中,我还特别重视对音乐家人格魅力的认识。我认为,只有深入地了解音乐家的生活背景、性格等特征,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其音乐作品的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培养他们高度的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该学习过程是以音乐游戏的形式来进行的,即:听音乐(《欢乐颂》——由老师弹奏)传递盒子(该盒子里藏着关于贝多芬的若干条信息),当音乐停下来时(每两个乐句停一次),盒子传到谁手里,就由谁来把盒子里的信息读给大家听(如此反复数次)。接着,老师再把这些信息分别展示在黑板上。例:

——贝多芬画像:①是德国人;②5岁开始学习音乐;③8岁开始登台演出;④其他;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熟悉了歌曲的旋律,还享受到了音乐游戏的乐趣,最重要的是对音乐知识的了解,记忆的深刻度大大超乎平时填鸭式教育法的效果,一举多得。

第二个领域——表现

表现又分为四个环节:识读乐谱、演唱、演奏和综合艺术表演——舞蹈。

识读乐谱:它包含了知识点重复记号与连音线的认识。在这我借助了多媒体把两个被拟人化了的符号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有趣、形象的画面以及生动的对白顿时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结果,不用我多费口舌,他们就把这抽象且枯燥的乐理知识牢牢掌握。除此之外,在唱谱方面,沿海版采用的是首调唱名法,但我认为二年级的学生连C大调音阶的位置还未完全熟悉(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长期、系统、循序渐进地学习,音乐更不例外。可目前的基础教育还是以语数英为主,每个班平均每周只安排一至两节音乐课),就立即进入新调的首调视谱法的学习,我觉得这种做法有点操之过急,弄不好,学生容易混淆各调的音高位置,结果弄巧成拙。所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唱一两个升降号以内的歌曲,若不是民族调式的话,我仅要求他们唱固定调。另外,由于学生层次的差异,所以我不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马上视唱出乐谱的唱名,错了不要紧,关键是音准要好。也许你会问,唱名唱错了,不及时纠正,不怕一错再错吗?不怕,没有一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永不犯错,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而且,错的大多是少数的孩子,他们通常能在不知不觉中被对的学生所影响。如此一来,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在,何乐而不为呢?

演唱方面: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只需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能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有表情地演唱即可。谁都知道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发声并不难,可是让孩子们的歌声充满感情,优美动听,这就不容易了。我想起了一位著名教育家说的四字真言:“寓情于教”。若想让学生“动之以情”必须先让学生“晓之以理”。于是,我以《欢乐颂》的歌词内涵为突破口,让学生明白贝多芬是热爱和平的人,他希望人民团结起来,驱除黑暗,保卫和平。接着问:“那你们的愿望是怎样的?是不是也希望世界和平,人民团结成兄弟?”回答十分肯定。然后我再“导之以行”,说:“看来大家的想法跟贝多芬一样,那你能不能把这种愿望在歌曲演唱中表现出来?”学生兴致高涨,于是,他们开始认真地、充满感情地演唱起来,好像真的要让全世界知道自己的愿望跟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一样似的。当你聆听着那稚气、动人的歌声,看着那一张张可爱的面容时,不知你会否说这样的素质教育不够科学?

演奏方面:出示完整的伴奏谱,用常见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乐器合奏的效果和感觉,培养其稳定的节奏感和对指挥做出正确的反应。

综合艺术表演:体现在最后的一个环节。目的是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三个领域:创造

主要包括即兴创造和创作实践。这一部分渗透在根据歌词内容创编舞蹈动作的环节里,与综合艺术表演融汇贯通。不过,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缺乏丰富的感性经验和实践经验,所以,我从音乐以及和音乐相关的舞蹈的基本要素入手,让学生通过模仿,积累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最后由他们自由发挥。步骤如下:邀请部分学生出来表演→谈谈舞蹈意图(师:“你们的舞蹈想表现什么?”生:“……团结”)→创编舞蹈动作(师:“‘团结除了用这个动作来表现之外,还能用别的什么动作来表现?”)→自由表演(自由组合,五六人为一小组,表演时,要求把歌曲的内容体现出来,最后的造型一定要有意义。)→老师点评。

这整个过程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没干涉,也不用太多指导,只需作为一名忠实的观众或偶尔当当客串主持静赏孩子们的表演。瞧他们越跳越起劲,花样变化越来越丰富,我由衷地感叹孩子们的艺术创作多么神奇,虽然稚气了些,但不乏灵气,无论每一个动作,还是每一个造型,他们都表现得十分投入、生动,仿佛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最后,当我用数码相机播放出这一段早已悄悄摄下的镜头时,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涨,个个争着要说自己小组所表演的意图是什么,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这回也把手举得高高的。你说,瞧着这些兴致勃勃的小脸蛋,我心里怎能不感到欣喜?

最后一个领域是音乐与相关文化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音樂要与社会生活、姊妹艺术或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其实在这里,我已把音乐和舞蹈联系上。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知舞蹈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

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很快过去,可我仍感到意犹未尽。是什么让我和学生得以同乐?是什么让原本郁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其实关键在于个人观念的转变。我不再一味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也不再强调学生一定要听我的。只希望学生能在我创造的欢乐、有趣、轻松的氛围里学习音乐,掌握音乐,喜爱音乐。让我们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来共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并将此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1]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学》.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音乐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音乐家贝多芬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贝多芬只有一个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音乐家石膏像
“没良心”的贝多芬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
小小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