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眼中的另类世界

2017-08-22 21:31王一帆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4期
关键词:韩寒

摘 要:作为“80后”作家的领军人物,韩寒真正进入公众视线是从在学生时代的《杯中窥人》在新概念作文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开始的。之后,因为他本人受到社会关注,所以他的退学行为饱受社会争议,成为“韩寒现象”。本文从韩寒作品的叛逆和批判现实主题出发,探讨韩寒眼中的另类世界。

关键词:韩寒;韩寒现象;现实主题

作者简介:王一帆(1991-),男,汉族,浙江嘉善人,海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01

一、叛逆主题

所谓“叛逆”,指的就是思想和行为上的反叛,违反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左,刻意违背他人的意愿,并且故意做出一些不合常规、让人意外的事。这样看来,在“80 后”作家群体中,韩寒无疑成为“叛逆”的代名词,似乎无论是韩寒本人还是他的作品都在时刻诠释着“叛逆”的内涵。在当时,韩寒被贴上“叛逆”的标签,或许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出于一种文化包装或者说作为一个卖点的需求。

尽管韩寒本人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叛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小说中的主人公几乎都是和他一样的问题少年,当然同时他们也是某方面的天才。这样一来,这些少年们就不光光是拥有一种反叛姿态,更是因为他们有反叛的资本。韩寒笔下的主人公们多多少少都反映着作者自己的经历,这些少年们化身为“隐含的作者”与读者交流着,倾诉着。高中时期的韩寒成绩一塌糊涂,退学、写小说、旅行、赛车。于是,韩寒让笔下的人物带着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这些经历出现在小说中,出现在读者面前。至于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气质,则在不同程度上显示出反叛倾向,又或者对青春对人生抱有一种嘲讽的态度。“其精神本质是:保持与主流、传统不同程度的對立,包含有挑战、叛逆、求变、颠覆、革命和个性的因素。”小说中的人物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对于现实社会的荒谬,他们时刻在认同和反讽的矛盾中挣扎着,翻滚着。这些人物身上带着一种沉默、自嘲、虚无主义的特性。

不难发现,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基本上都是《三重门》中的“Susan”式的女子。这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女性,她们温柔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坚强无比强大内心,都她们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韩寒把她们塑造成拯救主人公们脱离虚无世界的“缪斯”——“性格中坚强和明朗的气质为主人公带来一丝慰藉,抚慰他们反叛空虚的心。”

从韩寒后期的创作来看,《三重门》中的叛逆气息仅仅是个开始,紧随其后的《一座城池》、《像少年啦飞驰》、《长安乱》等长篇小说塑造出更加出格更加叛逆更加不合规矩的形象和语言。而公众视野下的韩寒本人也如同他笔下的文字那样叛逆而张扬——因七门功课不及格而退学,随后专门从事写作,又拒绝了复旦大学的邀请,在写作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后又毅然放弃转而选择了赛车。近几年又涉足了电影行业,执导的电影《后会无期》剧本脱胎于他的公路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韩寒就这样用他自己和他的作品为读者展现了他眼中另类的世界。

二、现实与批判的主题

韩寒如同他笔下的少年一般,对现实世界感到极度厌烦和不满,因而,对现实的批判也成为韩寒小说的又一个重要主题。

小说《三重门》虽然是以校园生活为背景,但其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校园小说,不论是它的故事情节、人物发展还是情感表达、遣词造句等各个方面,都已远远超越了校园生活的范围。韩寒将其熟悉的校园作为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以其特有的尖锐眼光审视着在这里上演的一切,并用蔑视甚至嘲讽的态度对抗身边的一切。小说中的主人公林雨翔很小就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学神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的才华不复存在,他变得平凡甚至是平庸,而他自己对这种“退化”却浑然不知,依然恃才傲物,经常卖弄自认为高于众人的所谓“文学水平”,结果自然是经常出糗。林雨翔有一个身为著名作家同时也是编辑的父亲,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个整日与文字为伍的人,实际却徒有虚名,他不仅才疏学浅,就连家中的藏书也不过是他拿来炫耀的幌子而已。让读者更为震惊的是,本该是教学育人的教师形象也被韩寒当做批判现实的靶子,进行了无情的“扫射”。小说中特别描写了林雨翔的语文老师马德保,他没有才高八斗,没有学富五车,更没有教书育人,这是一个喜欢沾沾自喜、狂妄自大的人,这个老师不求甚解,只靠胡吹乱侃来误人子弟。当然,学生不会尊重他喜爱他,这是一个被学生唾弃的形象。

至于文学社,这本该是崇高甚至是神圣的地方,同样是韩寒所不齿的,老师没有真才实学,只是徒有虚名,用临阵磨枪的把式来糊弄学生;可笑的是,学生们加入文学社既不是因为爱好文学,更不是为了求知向上,仅仅是因为文学社是唯一一个可以组织社员去旅游的团体。更加荒唐可笑的是不止于此,林雨翔凭借一篇完全抄袭的作文竟然获得了全国作文比赛的一等奖。

或许人们印象中的韩寒是叛逆不驯、狂傲不羁的,也有很多人认为他的书卖得好不过是媒体炒作的结果,根本不值得一看,但不可否认的是,韩寒始终执着于用文字表达对现实的关怀。从他的第一部小说《三重门》开始他就把关注现实作为自己作品的立足点。“他用了挑剔的目光,怀疑的目光,甚至是很不留情的目光。一些情景,一些关系,一些问题,即使是在成年人眼里也会一闪而过,但却在他眼里显出一些破绽来,一些漏洞来,甚至是一些丑陋来。”作品中不仅展现了林雨翔、Susan等人作为学生真实的生活状态,更重要的是韩寒对现行教育制度毫不留情的抨击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接插向教育弊端的中心。韩寒讽刺说“这小镇最穷的是教育最富的是教育局”,他以敏锐犀利的问题意识对应试教育进行了严厉的思想批判,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思考空间。

猜你喜欢
韩寒
“我是赛车手”:韩寒的飞驰人生
韩寒 笑一笑,已苍老
韩寒作品经典语句
张本煜,韩寒说他值得比现在更红十倍
没出生时,就叫韩寒
好书有笺 BOOKMARK
不要鲁迅要韩寒? 谁的文章该进语文课本
The Fall of Han
一加牵手韩寒 确定达成深度合作
如果韩寒不ZUO,则没有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