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致父亲的一封信》分析卡夫卡父亲对其成长的影响

2017-08-22 03:02王娜娜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4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影响

摘 要:弗兰茨·卡夫卡是奥地利著名的文学家,更被誉为“现代文学之父”,在他36岁那年,卡夫卡给父亲写了一封长信,在信中他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以及对父亲的看法和盘托出。本文将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为基础,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解读卡夫卡父亲的形象,并分析其对卡夫卡的性格、生活等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父亲;家庭教育;影响

作者简介:王娜娜,女,汉族,山东省菏泽市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欧语学院德语系德语语言文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1

1.前言

弗兰茨·卡夫卡1883年出生于布拉格,生前几乎默默无闻,在他去世后他的挚友勃罗德将其作品和遗稿包括书信、日记等整理出版,为卡夫卡赢得了世界荣誉。卡夫卡的《致父亲的一封信》将近4万字,信中涉及到自己的家庭教育、职业、订婚、信仰等问题并分析了父子关系、与母亲和妹妹的关系等,堪称一封深刻的精神分析文献。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与家庭教育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指出,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至关重要。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既要对孩子有所限制,又要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他们自由,“于自由与禁止之间选择一中庸之道”[1](弗洛伊德,2009:120)。过分的压制或一味地放任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而在卡夫卡成长的过程中,经常处在父亲专制教育的压制下,父亲的严厉呵斥与轻蔑指责给卡夫卡的成长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以至于卡夫卡认为:“您做父亲太坚强有力了……而我又太虚弱,大有不堪消受之感。”[2]下面本文将会结合《致父亲的信》这一文本,对卡夫卡所受的家庭教育进行具体分析。

3.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卡夫卡父亲对其成长的影响

3.1父亲的专横

在信的开头,卡夫卡就表明了自己对父亲的畏惧,卡夫卡在信中写到:

“我是个胆小的孩子;尽管如此,我却也有犟脾气,…… 可是我不相信,我竟会特别难以驾驭,我不相信,一句好话,悄悄地拉拉手,和蔼的一瞥竟会不能从我身上要去人们想要的一切。…… 出于您的天性,您只会使用威力、大叫大嚷和发脾气来对待一个孩子。(卡夫卡,S.10)。”

父亲通过大叫大嚷和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给卡夫卡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卡夫卡作为一个孩子无力抗拒父亲,以至于等到30多年后在信中才得以倾诉心声:作为一个孩子,他渴望父亲的理解和关爱,一句好话、一个温暖的眼神就能让他变成听话的孩子,而不是大嚷大叫和发脾气的粗暴对待。而性格粗犷的父亲却不懂得这一点,他专横粗暴的教育方式让卡夫卡在成人以后仍无法释怀:

“有一天夜里我呜呜咽咽,吵着要喝水,当然并非真的因为口渴,多半是为了怄气,部分是为了解闷。您声色俱厉,几番呵斥未能奏效,之后,您就将我从被窝里拽出来,挟到阳台上,关了房门让我一个人穿着背心在那儿站了很久。……在那以后好几年,我一想到这,内心就受着痛苦的折磨(卡夫卡,S.11)。”

如果说父亲呵斥让卡夫卡难以接受,那么父亲面对耍小脾气的卡夫卡直接“动手”,将其拖到阳台上的行为更是给童年的卡夫卡造成了痛苦的折磨,以至于卡夫卡到了30多岁仍然对这件事记忆犹新。夜里要水喝只是一个小孩子撒娇、解闷的行为,再或者只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许父亲好言相劝几句就能宽慰当时的卡夫卡,可是赫尔曼·卡夫卡性格中缺乏细腻与耐心,以为只有严厉呵斥甚至体罚才能教育好孩子。而卡夫卡又是一个胆小的孩子,他认为父亲将他挟到阳台的行为就是视他如草芥,父子之间的疏离感就此产生。(卡夫卡,S.39)

有时候小孩子的某些任性、怄气的行为或许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或者是向父母撒娇以寻求关爱,这个时候,恰当的理解疏导远胜于专横粗暴。父母教育方法不当会给孩子心里造成很大的压力甚至是伤害。

3.2父亲的爱护

在卡夫卡小时候,他或许并不理解父亲严厉暴躁背后对他的关爱,但在他长大后,他也渐渐理解了父亲“为了孩子还真是忍受着许多痛苦”:

“当我最近一次罹病,您蹑手蹑脚到奥特拉房里来看我的时候,您在房门口站住,伸长着脖子看我安卧在床上,您出于关心我,只向我招了招手。每当这种时候我便扑在床上,止不住幸福地哭了起来...”(卡夫卡,S.33)。

平日里威风凛凛的父亲在卡夫卡卧病在床时悄悄地去房间看望他,又怕打扰到他,只得在房门口“伸长着脖子”看他躺在床上,向他“招了招手”。一个关爱儿子又拙于表达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体会到了粗狂的赫尔曼·卡夫卡细腻、柔和的一面,为了儿子,平日里冷漠的“暴君”也會变成慈父。[3]不仅是卡夫卡,想必很多读者也会为这份含蓄的父爱而感动。

卡夫卡心里并没有忽视父亲对自己的爱,他心里是感恩的。只是这位刚强严厉的父亲平时并不多见柔情的一面,很多时候他对卡夫卡的爱与期望都是通过冷漠甚至苛责的话体现出来,在小卡夫卡的心里更多是留下了恐惧的阴影,却很难体会到这份严格要求背后深沉的父爱。

4.总结

如何做父亲,如何搞好家庭教育,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似乎也没有统一的绝对答案。一方面,赫尔曼·卡夫卡希望自己的儿子成材,对儿子从严要求;另一方面,父亲的教育被卡夫卡体会为专制和粗暴。父不知子,子不知父,以至于卡夫卡和父亲的关系越发紧张,甚至终生不和。因此,任何时候理解和沟通都是亲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信任体贴、耐心教导和理解鼓励远胜于呵斥和体罚,更有益于亲子关系的发展和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著,精神分析引论新编[M].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2009。

[2]弗兰茨·卡夫卡著,致父亲[M].张荣昌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3]林和生著,犹太人质的悲与欣—卡夫卡的旷野漂流[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