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巧与嬉闹

2017-08-22 04:39李富妍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4期
关键词:身份认同

李富妍

摘 要:20世纪的台湾剧场,样貌复杂多变,在多元文化的碰撞、喧哗中,“人的失魂”的问题尖锐且急待解决。而率先打破这一黑暗、朦胧地带的,正是台湾小剧场历史中的“实验剧展”,在戏剧史中,金士杰先生也带著其编导创作的《荷珠新配》也走上了台湾第一届“实验剧展”的历史舞台。

本文从文本创作的角度分析《荷珠新配》剧本的主题选择与角色的身份认同,希望从而了解剧作家的创作意图。

关键词:实验剧场;荷珠新配;身份认同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1

《荷珠新配》的成功首演,才打破了当时台湾舞台剧表演的固有形式,使之成为开启台湾实验剧展的一把钥匙,被台湾媒体称为“台湾小剧场运动的发端”。确实《荷珠新配》的剧本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金士杰先生的原创,而是源自中国京戏《荷珠配》,1962年时老舍以其为基础,将其改编为现代话剧《荷珠配:六场话剧》。直至1980年,“兰陵剧场”的主持人卓明提议将其改编成实验剧,经过集体构思后,最终由金士杰执笔,将剧中的人物时空转换为当代台北现象,改编成了五幕剧《荷珠新配》,并在接下来三年内连演33场,大获好评。由此可见戏剧剧本对文学创作的改编和再创作,也是促使传统经典文本再放异彩的有效途径。

细读剧本文本上,可以读得《荷珠新配》是一篇颇有黑色幽默意味的喜剧故事。剧作家刻意将故事背景避开了大开大合的时代洪流,而是把视角对准了社会浮华背后的“小人物”——在酒店里陪酒卖笑的小姐荷珠。故事从她邂逅了一名大富商的司机开始,讲述了司机假扮富商勾引荷珠,而荷珠被利益蒙蔽,看上了富商的财产,并在得知富商有位失散多年的女儿后,就想出看假扮富商女儿与其“骨肉相认”的戏码。最终,天不遂人愿,富商不幸破产了,所有人的巧思心机的如意算盘统统落空,就如同镜中水月一般,可望不可即。剧作家庄词谐用,大词小用,竭力使戏剧语言夸张变形,具有浓烈喜剧感的调侃味道。可以说,整部剧作嘲弄讽刺小人物的虚情假意,常常与人情味交织在一起,构成夸张调侃意味浓重,嬉笑而不怒骂的喜剧风格。

乍看之下,故事主题的选取区间仿佛只是限定在社会底层男女小情小爱的互相欺骗之上,但是抛去这层由金钱 ,爱情,利益所拼凑的外衣,这部戏剧真正想要表达的主题,应该是旧社会在浮华生活的背后底层人物不能整掌控个人命运的反思和抗争。正如金士杰本人所说,他写这出戏,是想讽刺当时台湾社会暴发户遍地,纸醉金迷的社会风气:“一群骗子以假面互相作弄耍诈,这种面具的感觉打动了我。我那时还是愤青,觉得社会上的人都戴减一张面具,人人都有发财梦,我就借此调侃了当下的大环境。”想来,也正是这种毫不掩饰,直面痛点的“调侃”,才让《荷珠新配》打破台湾当代剧场的冷寂,以“贴近台湾生活经验”和夸张调侃,嬉笑而不怒骂的喜剧风格,成功地将台湾当代戏剧推向大众视野,成为80年代台湾蓬勃兴起的小剧场运动的潮头。

《荷珠新配》的改编依旧沿用了《荷珠配》对身份颠倒引发人情富贵的讽刺、批判的创作思路。金士杰将这一精髓移植到当代世俗故事中,使用现实化和通俗化的改编方法,将原作中“后院私赠、落水遇救、冒名替婚”一系列奇遇改为一出闹剧式“认亲”的现代传奇,将婚姻的等待和确认变成父女的重逢与证实,“二女配一男”成为了“一女逢二父”,比之原作更加充满偶然性和荒诞性。如果说《荷珠配》的情节核心是“荷珠冒名金凤”,那么《荷珠新配》的核心则是“荷珠就是金凤”,这一“身份问题”的讨论看似是剧作的核心问题,但实际上又是表征的,无论是原作还是新作,探讨的都是“身份”而引发的世态炎凉,人情富贵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荷珠新配》显得更加迫切和焦虑,事实上剧情发展的最后,“身份”已然无法决定“资本”,反倒是“资本”架构“身份”。

这一对台北现代社会的镜像式隐喻,按照卢卡奇的“异化论”来看,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导致的必然后果,一个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商品交换的原则成为社会活动的最基本原则,一切社会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被披上了“物——物”关系的外衣。台湾随着上个世纪60年代国际分工的变化,台北一夜之间成为“最有钱的城市”,然而传统农业社会价值观的瓦解,使人们无法在新的社会结构中找到“身份”的定位,内心逐渐出现失衡状态,而《荷珠新配》所映射的,恰好是这种“资本”条件下异化的“身份”问题。剧中人物的“寻亲”行為无一不是以“资本”为转移,由“金钱”主导的“身份”关系产生了人性的“异化”,人物与其说在寻亲,实践上更像是一种权色交易,“身份”最终让位于“资本”。

比起原作《荷珠配》而言,《荷珠新配》充满了更多的偶然性,在一系列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闹剧里,每个人都在作假,不断用出尔反尔来否定自己。这一点特点让人想起萨特在《墙》中描述的那个本想误导敌人,但却碰巧出卖了战友的“我”。这与《荷珠新配》中荷珠冒充金凤弄假成真,齐妻谎称公司破产为实如出一辙,不得不说,金士杰的确借鉴了西方存在主义哲学观。在萨特看来“生与死只有一墙之隔,存在与虚无也只有一墙之隔。人生充满意外,今日不知明日事。”在这种“奇巧”而又“嬉闹”的戏剧,在热热闹闹的开怀笑声中“将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它所嘲笑和讽喻的对象不一定是人之恶,而是人之丑,将浓烈的嘲讽与淡淡的人情味交织在一起,由此构成了《荷珠新配》的夸张调侃,嬉笑而不怒骂的喜剧风格。

猜你喜欢
身份认同
无间地狱中的“泣儿”
试论中美体育电影中的身份认同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曲艺传播与身份认同
大众传媒语境中商业主持的身份认同与价值取向
云想衣裳花想容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的文化批评研究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与身份认同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从后殖民主义解读《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
英语专业定向生交友圈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