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微信“晒”文化

2017-08-22 08:50欧阳霏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4期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使用与满足文化

摘 要:网络社交媒介的发展为人们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更加开放自由的平台,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在社交网络上“晒”出自己的生活。微信更是凭借其方便快捷的特点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通讯工具之一,除此之外它的朋友圈功能为日常社交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论文以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切入点,探讨微信朋友圈的传播特点及该理论视角下的“晒”文化。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使用与满足;“晒”文化

作者简介:欧阳霏(1993-),女,汉族,江西南昌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学专业硕士生。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1

微信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款社交软件,除了它的通讯功能以外, “朋友圈”功能也成为微信用户较经常使用的功能。随之产生的一种网络时代下的“晒”文化,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所谓的“晒”指的就是人们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生活细节的行为。美食、旅游、学习、工作、心情等等,都可以成为“晒”的内容。如今的时代是一个“晒”文化影响下的时代,人们似乎已经将“晒”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一、微信朋友圈的传播特点

1.公开化中的私人化

用户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信息是面向所有微信好友的,这是一种公开化的信息传递。同时用户在发布信息的时候又只是面向自己的微信好友,是彼此双方互相认可的非陌生人,发布时还可以选择给谁看不给谁看。同样一条朋友圈内容下,某一用户的好友间只有互为好友的人才能看见彼此的回复,这为用户的好友圈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和私密的空间。这种公开化和私人化相结合的传播特点,使得微信朋友圈具有其他社交媒介无可比拟的优势,微信朋友圈更像现实社交关系在网络世界的延伸。

2.双向性和互动性

双向性和互动性是社交媒介所具备的基本特点,因为社交本身就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当用户发布一条朋友圈之后,将自己的信息传递给好友,这是用户作为传者而好友作为受者的信息传播过程。好友接收到这条信息后,在你的朋友圈下回复自己的想法,这时候二者身份互换。这种双向互动的特点实现了微信朋友圈用户在传者和受者身份之间的自由转换。

3.传播符号的多元化

目前,微信朋友圈可以发布文字、图片、小视频以及进行链接分享,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可以使朋友圈内容实现更加有效的传播和生动的表达。对于一部分信息的传递,需要附以图片来更加直观地表达,图片带来的视觉上的刺激有时候往往比长篇大论的文字描述来得更直接。而一些需要记录过程的事件,通过朋友圈的小视频功能得到了实现。这种多元化的传播符号相结合的传播方式,使传播效率大大提升的同时,使朋友间的互动交流也更加方便和直接。

二、“使用与满足”视角下的“晒”文化

1.获取信息和认知世界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人们在使用媒介时得到的满足包括“认知效用”,即人们通过媒介了解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以及认知世界。朋友圈“晒”文化并不完全是个人生活的分享,还包括各种各样的链接分享,这些分享来自各个微信公众号和订阅号,内容则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同时,人们也会看到自己的微信好友在朋友圈发布各种私人生活以外的信息,包括近期新闻的观点看法等,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对外界信息的传递。

2.疏解现实压力

使用微信朋友圈的用户很大一部分也是出于转换情绪和疏解压力的目的,这也是“使用与满足”理论中所说的心绪转换效用。虚拟的网络空间可以让人暂时摆脱于现实的难题和压力,同时用户还可能通过浏览微信朋友圈内的有趣的内容分享,来转换自己的情绪。不过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我们会发现在微信朋友圈中出现的负面情绪的表达还是占少数,一方面是由于个人隐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由于人们习惯于将自己美好的一面“晒”出来。

3.维系人际关系

“普遍认为 ,人际交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社会资本或者巩固已有的社会资本;更简单一些理解,社会资本就是‘人脉 ;而人们对微信的使用和依赖 ,也源于微信满足了用户获得和维持社会资本的需要”[1]。作为社交平台的微信,实现了人与人之间即时、便捷的通讯,也实现了对人际关系的维系作用,也可称之为“社会整合”。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也是人们进行人际传播的基本动机之一。微信平台为社会协作关系的建立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网络平台,使得某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发展的社会协作关系也有了发展的可能性。

三、小结

公开化与私人化结合、双向互动性的实现及传播符号的多元化使微信成为广受青睐的通讯兼社交软件。以微信朋友圈为依托的“晒”文化使人们更方便地获取信息,缓解现实中的压力,同时也能够实现社会协作关系的建立。而今的信息爆炸的时代,微信的日渐普及也滋生了各种问题,例如隐私的暴露、过多无意义的“晒”文化引起的恶意打扰、假消息泛滥等。营造健康的“晒”文化环境,需要政府、社会和广大用户的共同努力。

注释:

[1]张钰. 微信依赖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J].科技传播,2014,21:47+49.

參考文献:

[1]张钰. 微信依赖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J].科技传播,2014,21:47+49.

[2]宋江波. 微信朋友圈对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14.

[3]李晶晶. 微信用户的“使用与满足”研究[D].郑州大学,2014.

[4]赵建国.传播学教程[M].郑州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微信朋友圈使用与满足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微信朋友圈的拉康式解读
官员“微信朋友圈”缘何“官味十足”
“微信朋友圈”之法律问题反思
社会学视角下的微信朋友圈研究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从“使用与满足”看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受众的动漫媒介接触动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