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的“见异思迁”

2017-08-22 02:16王珊艳楼梦娜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小洁电饭煲郊游

王珊艳+楼梦娜

一、背景介绍

学期初有一则关于“一平米的图书区”的文章,巧妙利用家中或幼儿园的格局来创设出小小的一平米从而让孩子爱上阅读。受此启发后我们就在阅读区提供了帐篷,希望能够用这个小小的改变来让班级的“图书馆”(阅读区)不再那么冷清。在帐篷投放之后图书馆确实热闹了,但这样的热闹真的好吗?我们可以怎么改变?

1.情境一、太挤啦

(1)观察到的现象。图书馆的帐篷里摊着3本书,叮当和小雪正在掀帐篷的“窗户”。小宝在帐篷外的往里面看,当看到里面的人时,三个人哈哈大笑起来,然后叮当马上把窗户合上。刘云鸿拿着一本书钻进了帐篷,因为太挤她的脚放在了外面。这时候图书馆里又来了子键,子键脱下鞋子就马上往帐篷里钻。刘云鸿大叫:“太挤啦,我都没办法看书啦!”子键还是往里面挤了进去。刘云鸿看了看里面就拿着书站了起来皱着眉头看着帐篷里的子键……

(2)对现象的分析。图书馆创设以来在区域活动时主动进入的人寥寥无几。因此便想通过环境的改变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帐篷投放之后孩子的兴趣确实被调动,想进入图书馆的孩子从之前的1、2个到现在争相进入。为什么帐篷对孩子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小班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新投放的帐篷虽日常生活中有但是出现在班级里对于她们而言就很新鲜。而帐篷本身的神秘感也让孩子的好奇心爆棚。然而这个好奇心只是针对于帐篷,因此拿书到帐篷里看的孩子虽有但远不及到帐篷里玩游戏的孩子多,因此才出现之前所描述的情况。

(3)策略跟进。帐篷的投入确实吸引了孩子,但是与书放在一起并没有起到交相辉映的作用,反而是“鹊占鸠巢”。根据小班孩子爱动的特点可以进行以下跟进:将图书馆分成两块区域,动静分开,帐篷放入动态区。正如《指南》说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帐篷里的环境就是一个促进孩子之间交流和交谈的即神秘又自由的环境。这是我们的预想,然后可以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2.情境二、图书馆里没有帐篷的

针对图书馆里多次出现拥挤的情况,老师有意将帐篷更换位置,动静分开然而在讨论中却出现了让老师“意外”的回答——

师:你们觉得帐篷放在图书馆里合适吗?为什么?

问题一出有的孩子说合适,有的孩子说不适合。老师就请说不合适的孩子说一说为什么。

幼:大家都在玩,我都没有地方看书了。

幼:老师,图书馆里没有帐篷的。我去过的。

幼:是的,圖书馆就是很多书。

师:那什么时候可以用到帐篷呢?

幼:出去野餐的时候。

幼:我们家出去玩就带一个很大的帐篷

师:那你们觉得帐篷可以放在哪里?

幼:娃娃家里,如果谁要出去玩可以把帐篷拿出去。

幼:也可以带着娃娃出去郊游。

……

(1)对现象的分析。在本次对话之前我们的预想是把图书馆分成两个区,一动一静。把帐篷放入动态图书区。然而把问题抛给孩子时,孩子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却让老师很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确实我们之前只想到用帐篷来吸引孩子,却没有考虑放在图书馆的合理性。当出现问题时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因为在孩子在日常生活的体验中图书馆里没有帐篷,帐篷对于孩子而言就是外出郊游时所用的,所以帐篷放在图书馆确实不合适。

(2)策略跟进。我们常说孩子是环境的主人,更何况游戏呢,所以孩子提出帐篷应该放进娃娃家那就马上行动。但在投放进娃娃家后,教师应该关注:①材料投放之后孩子喜欢吗?她们会使用这个材料吗?②会怎么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是否需要我们的干预?③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还可以有哪些跟进?

3.情境三、来来回回的忙碌

小洁拖着帐篷想往外走,可是因为帐篷比较高所以要从娃娃家里转弯拿出来并不容易。小洁试了三次才把帐篷拖到客厅和厨房中间,可是由于客厅里的桌子挡住了去路,小洁只好把帐篷放下,打算搬动桌子。好好马上说:“这张桌子是我们要吃饭的。”小洁说:“可是我的帐篷拿不出去了。”好好说:“你可以往空的地方走啊。” 最后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一起把帐篷抬了出去并搭在了开发区的旁边。搭好后小洁抱着娃娃坐进了帐篷里,彬彬拿着电饭煲过来了。小洁喊:“老师,彬彬把电饭煲拿来了。”彬彬急着说:“娃娃肚子饿了。”老师问:“爸爸妈妈带你出去玩的时候是拿电饭煲的吗?”彬彬摇摇头但是坚持说:“娃娃肚子饿了”。师:“如果肚子饿了可以带些烧好的饭菜过来哦。”彬彬点点头就把电饭煲送到了娃娃家里。之后就开始忙碌了,外出野餐的4名孩子几乎隔一分钟到娃娃家去拿饭、水果、蔬菜……这样的来回有十几趟。

(1)对现象的分析。孩子们提出帐篷可以放到娃娃家里面,但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因为帐篷比较长和重所以孩子在拿出来的时候就很困难。当在老师的帮助下搬出并搭好后孩子们游戏开始了,甚至有孩子拿了电饭煲,原因就是娃娃饿了,在老师提示下仍是坚持要拿因为娃娃肚子饿了。这个原因可能就在于外出郊游时都会有吃的,但准备吃的基本是大人,所以彬彬那样坚持。后来在老师的提示下孩子们开始进进出出拿食物,因为孩子已经沉浸在游戏中。

(2)策略跟进。去郊游需要拿些食物也是孩子的生活经验,然而前期我们所创设的环境以及投放的材料均是支持孩子在较为固定的区域内游戏。因此就需要做以下跟进:①教师做好前期思考:比如孩子想拿食物出去郊游,一般会用什么工具?(打包盒、背包等)帐篷摆放的位置很难取放可以放在什么地方?(门后离郊游区很近也容易取放可以作为备选区);②再把问题抛给孩子,引发孩子之间的碰撞,找寻合适的解决方法。

4.情景四、厨房间的人呢

今天的区域活动,选择到娃娃家的孩子仍是比其他区域的多,一共8名孩子进入了娃娃家。待游戏15分钟后,我再走到娃娃家时却只看到了瓜瓜和叮当。只见她们两个各拿着一个打包盒,快速的往盒子里装着食物。叮当一边装一边想说:“要快一点,娃娃饿了。”装好后两个人就走出了娃娃家径直往帐篷处走去。这时再一看,原来娃娃家的孩子都在这里“野餐”。2名孩子在帐篷里带娃娃睡觉,4名孩子在帐篷前的垫子上品尝美食,再加上刚刚来的叮当和瓜瓜正在拖鞋……

(1)对现象的分析。为什么孩子都去郊游了?相比于在娃娃家做饭、照顾娃娃,外出郊游对孩子而言就比较新鲜了。就像双休日是喜欢待在家里还是外出游玩,我想绝大部分孩子都喜欢外出游玩。所以就出现了区域活动时娃娃家里的孩子全体带着娃娃外出游玩的情况。而观察这些孩子,发现每个孩子都在自己的角色中,陪孩子睡觉、喂娃娃吃饭可以说是玩的不亦乐乎。

(2)策略跟进:①持续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孩子对郊游的兴趣会持续多久?②是否会出现问题?孩子是如何解决的?是否需要我们的支持?③打破常识:让孩子的郊游区域可以逐步向外延伸,甚至可以到操场上。但是需要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通过一次次的跟进观察孩子与帐篷的互动情况,我们才能了解孩子的游戏水平、需求;以及帐篷对自主游戏所起到的作用。

二、后续跟进工作

从“图书馆”(阅读区)到娃娃家,再到娃娃家的“野餐”,帐篷这一平米的空间里,载满了孩子们的想象、探索和发现。我们始终是围绕着孩子们的意愿,遵循着孩子们的脚步去继续行进着,去改变着,尊重、理解、支持孩子去自主游戏。我们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自主去探索,并给与必要的支持和引导,让他们在游戏中真正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成为一个自信的学习者。

猜你喜欢
小洁电饭煲郊游
坚持到底的她
织 匠
快乐郊游
知识店铺
快乐的郊游
你好,我们结婚吧
走,一起去郊游
一锅多用
煮一锅好饭的秘密
我来发明·新型电饭煲内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