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废弃涝洼地 建设优质水稻田

2017-08-22 23:45张敏刘潇丽王宁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东平湖改造

张敏+刘潇丽+王宁

摘 要:自东平湖水库建成后,一级湖、二级湖作为滞洪区分别被大堤封闭,原有排水系统被破坏,加之黄河河床逐年抬高,降低了梁济运河排涝能力,加重了库区灾涝程度。多年来,该区12万多亩耕地,积涝成灾,形成长期涝洼。为了使闲置的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生产条件,在开发改造涝洼地的过程中,立足转变湖区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开发与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紧密结合,按照“规模化化开发,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种养”发展新思路,计划实施“改造涝洼地,建设优质水田”,发展“生态稻田、水面养河蟹、池塘养莲藕”的立体种养模式。

关键词:东平湖;灾涝;改造;立体种养

一、东平湖涝洼地背景分析

东平湖位于山东省东平县,北纬35°30′至36°20′,东经116°00′至116°30′,总面积627km2,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泊。东平湖以二级湖堤为界分为新、老两个湖区,其中一级湖(常年水面)209km2,二级湖(蓄滞洪区)418km2。东平湖的北部村庄毗邻,人口密集。南部为“新湖”低洼平原。东平湖沿湖渔民涉及8个乡镇,325个行政村,共计33万人。沿湖有渔民村65个,人口9.6万人,半农半渔村113个,人口15万。

东平湖水库建成后,一级湖、二级湖作为滞洪区分别被大堤封闭,原有排水系统被破坏,加之黄河河床逐年抬高,降低了梁济运河排涝能力,加重了库区灾涝程度。大量的洼地常年积水无法耕种。多年来,该区12万多亩耕地,积涝成灾,形成长期涝洼。大量涝洼地得不到有效治理,制约着库区生产发展,严重影响到库区的安定。对此,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东平湖库区涝洼地治理纳入重要议程。

二、东平湖涝洼地改造现状分析

为了充分利用荒废的涝洼地,自1986年以来,东平县委、县政府按照国家“开发性移民”指导方针,先后组织实施了东平库区涝洼地改造规划;治理浅滩地,建设排灌体系,架电、修路、建设公共设施、发展养殖等。近年来,先后改造涝洼地、沙化地2.6万亩,形成台面1.4万亩、水面0.7亩。

在涝洼地的改造上,库区移民经过不断探索,确定了“上粮下渔”改造模式。所谓的“上粮下渔”是用挖、填的办法改造涝洼地,将抬高部分用于粮食种植,将挖成坑塘部分用于水产养殖。实践证明,在早期实行“上粮下渔”是改造涝洼地的有效模式。

近年来,受养殖水位、基础设施条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大部分鱼塘已闲置废弃。一方面,受降雨量减少的影响,东平湖水位持续降低,导致改造后的鱼塘达不到养鱼的水位要求,部分鱼塘已干涸;另一方面,池塘养殖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足,池塘饲料、鱼药等投入大,导致水质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没有合理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渔业经济效益不高,也是导致鱼塘废弃闲置的重要原因。

三、东平湖湿地改造模式选择

为了使闲置的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生产条件,当地政府和农民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开发改造涝洼地的过程中,立足转变湖区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开发与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紧密结合,按照“规模化化开发,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种养”发展新思路,计划实施“改造涝洼地,建设优质水田”,发展“生态稻田、水面养河蟹、池塘养莲藕”的立体种养模式。

1.改造涝洼地为水田,发展“稻田河蟹”种养模式

东平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晚期,清代至今都有历史记载,在康熙、乾隆年间为皇室贡米。东平县现有水稻种植面积达到0.5万多亩,主要分布于东平湖南岸,包括商老庄乡、东平镇和新湖镇等乡镇。种植多为“蟹田有机米”,种植户利用稻蟹混养技术,将安山大米、东平湖蟹种养结合,遵循严格生态混养标准,不施农药、化肥,采用土杂肥、有机肥,使大米、湖蟹共生共养。其中东平安山大米,2003年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2年6月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通过采取土地整平、翻耕,配套完善灌排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工程措施,将低效未利用的涝洼地改造为水田,发展“蟹田有机米”种植。以山东农业大学作技术支撑,打造“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三收”的高效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水稻种植采用大垄双行、边行加密、测土施肥、生物防虫害等技术方法,实现了水稻种植“一行不少、一穴不缺”,使养蟹稻田光照充足、病害减少,减少了农药化肥使用,既保证了水稻产量,又生产出优质水稻;河蟹养殖采用早暂养、早投饵、早入养殖田,河蟹不仅能清除稻田杂草,预防水稻虫害,同时粪便又能提高土壤肥力。通过加大田间工程、稀放精养、测水调控、生态防病等技术措施,不仅提高了河蟹养殖规格,又保证了河蟹质量安全。稻田埝埂上再种上大豆,稻、蟹、豆三位一体,并存共生,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复合生态系统,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2.“变废为宝,鱼池改藕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东平莲藕种植来源已久,相传北宋年间,善良的荷花仙子路过800里梁山水泊,随手撒下几颗莲子,嘱其落户水乡,繁衍生息,造福渔民。从此后,东平湖便出现了“半湖荷花,全湖飘香”的盛景。东平莲藕耐旱、耐淹,生命力极强。

东平湖莲藕荷叶硕大如伞,荷花清淡高雅,莲籽肥胖如栗,藕瓜白嫩酥脆。生食脆若甜梨,煮后香似面瓜。生調凉拌,煎、炒、烹、炸,无一不可。用东平湖莲藕制作的莲藕宴,咸甜酸辣,风味独特,色鲜味美,名贯齐鲁。素有“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及东平湖藕瓜子”之说。

对现有废弃的鱼塘进行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实施规模开发,“变废为宝”,发展莲藕种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当地村民在上级农业部门的帮助下成功探索出了立体种养模式,池塘中种植着莲藕,下面养殖着泥鳅、龙虾等水产品,巧妙地利用生长空间实现池塘的的综合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增加。

四、结语

东平县库区涝洼地改造为水田,将废弃低效的土地“变废为宝”,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将打造东平县“稻田河蟹,荷色生香”的示范区。

猜你喜欢
东平湖改造
修复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环境
——东平湖增殖放流活动实施
东平湖水环境质量评价及趋势研究
1990—2016年东平湖水位变化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再去看看东平湖(外二首)
基于Landsat数据的近30年东平湖湿地植被覆盖演变研究
杭州“城中村”改造的调查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
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山东省东平湖水环境影响评估及优化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