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模式在手术室仪器设备持续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17-08-23 14:10卢微江西省寻乌县中医院手术室江西赣州3422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14期
关键词:损率仪器设备手术室

卢微 江西省寻乌县中医院手术室 (江西 赣州 342200)

“1+3”模式在手术室仪器设备持续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卢微 江西省寻乌县中医院手术室 (江西 赣州 342200)

目的:研究“1+3”模式应用于手术室仪器设备持续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本院手术室自2016年1月开始在仪器设备管理中应用“1+3”模式,特选取实施前后各1年的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为对象,统计实施前后的仪器设备维修率、故障报损率、护士业务素养。结果:实施“1+3”模式后,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维修率和故障报损率均明显降低,且护士的理论考核、技能考核成绩有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1+3”模式应用到手术室仪器设备持续质量管理中效果显著,有助于实现手术室仪器设备的有序化管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仪器设备的报损,减轻医院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1+3”模式 手术室仪器设备持续质量管理 故障 维修 满意度

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医疗仪器设备发展迅速,尤其是精密、复杂的仪器设备逐渐增多[1]。在手术室的仪器设备中,种类越来越多,且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各异,这就使得手术室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要,确保仪器设备在使用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3]。本院自2016年1月开始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实施“1+3”模式,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自2016年1月开始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实施“1+3”模式,选取实施前后各1年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为对象,实施前共有195件仪器设备,实施后共有203件仪器设备。主要仪器设备为高频电刀、脑外科动力系统、五官科动力系统、腹腔镜、椎间盘镜、胸腔镜、关节镜、显微镜、C型臂X线机、灭菌仪、止血仪、超声乳化仪、铰激光治疗仪等。选取前后各1年时间内均在职的手术室护士有15名,均为女性,年龄26~47岁,平均(34.9±3.1)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6名,护士2名。

1.2 方法

“1+3”模式的具体方法为:(1)调查现存问题以及原因。分析当前手术室设备管理中存在损耗过大、故障率过高等问题的原因,主要原因为:①人员因素。仪器设备的管理护理人员认知水平偏低,知识更新速度远落后于设备的更新速度,没有及时的维护仪器设备;医护人员在手术中存在仪器设备操作失误,影响了设备的使用寿命;②管理因素。没有形成健全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医院与厂家的售后脱节,未形成良好的沟通平台;③仪器设备因素。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等未实现数据化信息化管理,相关参数设计难以理解,清洗灭菌、保养等要求专业化提高。(2)制定对策。①完善仪器设备的管理规章制度。根据手术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就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使用管理、维修等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且将制度打印成册,要求手术室护士、相关手术医师等人手一份,掌握仪器设备的管理方法、流程等。对于仪器设备的管理做到专人负责、定点摆放、定时维修保养、登记备案等。对仪器设备采用三级管理机制,护士是设备的直接操作者、保养者,为一级管理;专科组长定期检查仪器设备的管理情况,为二级管理;护士长则统筹仪器设备的管理,为三级管理;②建立1+3的培训教育系统。1表示仪器设备的操作培训理念。由设备科技术人员、专科组长以及厂家专业人员组成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培训计划、考核方法、考核标准等。3表示三阶段的分层培训模式,在仪器设备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教育,以台旁操作培训、理论授课等方式确保手术室护士、手术医师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事项、保养方法等,掌握仪器设备的安装、使用、连接方法、参数设定、故障排除等;③成立仪器设备维护小组。成立以设备科人员为主的仪器设备维护小组,对手术室的仪器设备运行状态、故障情况、保养方法等制定严格的维护保养方案,及时与保养公司沟通进行仪器设备的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的状态检修、运行监测,及早发现故障。

1.3 观察指标

对比实施前后的仪器设备维修率、故障报损率、护士业务素养(设计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的理论考卷和技能考核项目,满分均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数据/计量数据纳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χ2/t对比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仪器设备维修率、故障报损率

实施“1+3”模式后,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维修率和故障报损率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见表1。

2.2 护士业务素养

实施后,护士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见表2。

3.讨论

表1. 仪器设备维修率、故障报损率组别 维修率 故障报损率实施前(n=195) 27(13.85) 9(4.62)实施后(n=203) 7(3.45) 1(0.49) χ213.763 6.902 P<0.05 <0.05

表2. 护士业务素养组别 理论考核 技能考核实施前(n=15) 78.2±12.5 83.1±14.3实施后(n=15) 93.1±14.1 95.4±17.3 t 3.063 2.122 P<0.05 <0.05

持续质量管理中人员、物品、时间、信息等是关键因素,手术室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控制需要由高水平的人员来管理,需要医院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保证仪器设备得到最好的保养管理和使用管理,确保仪器设备使用中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延长[4-5]。而只有通过正规系统的培训教育才能为仪器设备持续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奠定坚实基础[6]。而当前医院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问题原因主要是医护人员对仪器设备使用、维护知识更新不及时,经常出现违规使用仪器设备的情况,增加了仪器设备的耗损,无法及时发现仪器设备的故障,导致仪器设备的带病工作,难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7]。因此,在仪器设备的持续质量管理中,除了制定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保证仪器设备保养、使用管理等有章可循外,结合设备的生命周期理论建立“1+3”模式的培训教育体系,在不同的阶段开展不同内容的培训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健康认知水平,规范、正确的使用、保养仪器设备,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并立即排查故障,解决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维修率和报损率均明显降低,而护士的业务素养明显提高,P<0.05。

综上所述,“1+3”模式渗透到手术室仪器设备持续质量管理中是可行的,有助于实现仪器设备维护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医护人员的管理能力,以多部门的协同合作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报损,减轻医院的经济负担;减少故障发生,保证医疗安全。

[1] 邵亚莉,毛雅琴,李胜琴,等.区域化管理模式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3):1577-1579.

[2] 孙桂荣.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4):3120-3121.

[3] 邓露,王惠平,刘卫红,等.综合医院手术室医护人员对仪器设备知识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16(2):157-160.

[4] 王晓础,郑凤燕,顾一君,等.品质管理圈活动在降低手术室仪器维修件数中的应用[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44(6):461-462.

[5] 许文珍,罗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手术室术后仪器设备归位率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0):4680-4681.

[6] 吴枚禅,詹舟茹.PDCA 循环在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7):125-126.

[7] 程宗燕,李福宣,庞蓉,等.PDCA循环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与成效[J].四川医学,2013,34(11):1752-1754.

1006-6586(2017)14-0137-02

R197.32

A

2017-05-26

卢微,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猜你喜欢
损率仪器设备手术室
我国水库淤损情势分析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的确认工作(二)
无功补偿极限线损率分析及降损措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