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农村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7-08-23 02:37吴作奎
新农村 2017年17期
关键词:榕江县贫困户攻坚

1 榕江县基本概况

榕江县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东南部的月亮山和雷公山区,总面积三千多平方公里,共有十九个乡镇,36万多人,单农业农业人口就有295456人。全县有3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81.1%。目前,榕江县最突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贫困面广,贫困程度较深

榕江县农村尤其是“两山”贫困地区自然灾害频繁,集中连片的贫困现象严重,脱贫攻坚任务依然很艰巨。全县尚有贫困户28208户100200人低于2736元的标准线,贫困人口占全州的12.32%,贫困发生率高达32.7%,比全州高11.8个百分点。

1.2 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

榕江县“两山”地区山地面积大,平均海拔高,旱涝灾害并存,洪涝灾害、冰冻灾害、冰雹灾害、旱灾、风灾、泥石流滑坡灾害等频发。“两山”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由于生态环境条件的制约,导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受到严重的影响。

1.3 城乡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

城乡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直接影响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榕江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虽然榕江县本世纪以来农村的面貌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但是,县域内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失衡,农村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展严重滞后,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低,生产力水平提高慢,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

2 榕江县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实施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的重大创新。通过对榕江县19个乡镇的调查分析,当前全县在推进脱贫攻坚上干劲十足、积极性很高,但如何实现扶贫资源由“漫灌”变为“滴灌”,更好地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贫困对象识别问题

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要做到“六个精准”要求。根据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标准来识别、确定贫困户并建档立卡,虽然公开、透明,容易操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入户摸底调查有误差,从而带来识别有偏差。其次,群众平均主义思想导致人为“漏统”现象。第三,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略高于贫困标准线(2736元)的农户,因病因灾极易返贫。

2.2 扶贫产业的发展问题

就榕江县而言,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土地条件、交通运输等方面均受限制,因此榕江县在进行产业扶贫时,其困难与问题不断出现,使产业扶贫的措施未能得到有效的实施。一是村子“空心化”,劳动力缺乏。二是产业发展缺乏应有的技术支撑。三是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受到交通环境条件的制约,“两山”地区农村的种养殖业缺乏比较优势,产业结构单一,农民经济收益低下。

2.3 扶贫资金统筹问题

榕江县是个国家级贫困县,财力薄弱,用资金投入进行扶贫,无法满足群众需求。而且全县的贫困人口几乎分布于交通条件较差的“两山”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条件生产条件都很差。若要让这些贫困人口脱贫,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是一个比較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全面解决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对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如何统筹扶贫资金,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则又是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 榕江县农村精准扶贫的对策措施

通过上文的分析,精准识别,精准扶贫,将“漫灌”变为“滴灌”,解决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措施方案,推动各项惠农惠民政策落地,是确保榕江县农村精准扶贫真正落实的关键所在。

3.1 对象精准,分类明确。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贫对象精准是贯彻落实“六个精准”的前提,因此,在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对贫困户的识别评定办法的完善,全面摸清和核实贫困户的基础数据,确保扶贫对象准确无误无遗漏。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贵州·扶贫云”加强对已经建档立卡了的贫困户进行动态管理。首先,消除“政策性贫困级差”。其次,加大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第三,着力做好转化农村“懒人”工作。

3.2 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在扶贫开发过程中,要将摆脱贫困和致富奔小康统一起来,两者同步开展,立足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同步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突出规划引领,统筹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生态保护和村容村貌改造,统一部署、分步实施、梯次推进。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我们要坚持“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原则,突出体现各乡村特别是民族风情浓郁的村落特点,打造具有鲜明地方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的村落。在产业发展上,重点突出地方产业特点和农、文、旅相互融合,着力打造户成园、组成片、村成带、乡镇成规模的主导产业。

3.3 统筹调度,整合资源。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在规划设计、安排部署、统筹协调、重点投入、考核验收等方而发挥主导作用;又要各部门齐心协力、真帮实扶。同时,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榕江县在脱贫攻坚中,一是积极创新脱贫攻坚工作机制,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二是分解落实各级各部门的扶贫开发责任,认真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三是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解决好“都来扶”的问题。四是坚持激励导向提高群众参与度,解决好“自己扶”的问题。

作者简介:吴作奎(1964—),男,苗族,贵州省天柱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共榕江县委党校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理论。

作者单位:中共榕江县委党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榕江县贫困户攻坚
盛装的苗女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