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水系连通理论在田园综合体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2017-08-23 15:50刘亚洲
新农村 2017年17期
关键词:水网连通性水系

刘亚洲

引言

水系连通理论是河湖治理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理论,旨在提高水资源统筹配置、科学利用能力、改善河湖健康状况,并且提高河湖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当前关于河湖水系连通理论的研究愈加深入。“田园综合体”在2017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水是农业的命脉,是支撑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的重要因素,田园综合径流系统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利用水系连通理论也在更宽的领域开展探索研究,水系连通理论中主要包括水量平衡、能量平衡、水资源利用以及地域水文化等方面,在应用水系连通理论进行田园综合体规划过程中必须要把握水系连通理论的本质与核心。

1 水系连通理论与田园综合体的关系分析

1.1 水系连通理论概述

水系是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名词,水系结构形式多样,常见的水系有以下几种:第一、树枝状水系,其中干流和支流都呈树枝状,是水系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比如平原地区的河系就属于树枝状水系;第二、扇形水系,指的是干流和支流组合而成的流域形成扇形轮廓,汇流的时间比较集中,比如江河与海水系就属于扇形水系;第三、羽状水系,指的是干流两侧的支流分布比较均匀,好像羽毛形状,汇流的时间很长,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很多水系都属于这类。第四,平行状水系,指的是支流以一种近似平行的状态汇入干流,这种水系很容易爆发洪灾,主要在半山区、山区和地质断裂带。

广义上讲,河流是水系的主体,不同规模的河流汇聚在一起组成了水系,片状水域是水系连接部分,水系连通性是天然存在的,但水流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的水体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水网系统,而水系的连通性可以使不同的水体之间保持脉络相通,調节径流,如此相辅相成构成水网功能。水系连通性本质上受到流域以及水循环背景的影响,是由水系的结构形式、水系的特征参数等确定的,比如南方地区的河流十分密集,河流纵横交错,水系的连通性好,北方的河流相对较少,水资源总量就制约了水系连通功能发挥。对水系的连通性进行维持的根本就是要保持河流水体处于动态性调节状态,避免干涸断流,确保水网结构功能不退化、不消失。

水系连通性包含两个基本要素:第一、具有能够满足一定需求且保持稳定流动的水流,进而形成水网;第二、要有水流的连接通道。不同的水流之间的连通通道大多是自然形成,也可以人工建设。判断水系连通性是否良好,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水流要满足规划需求流量连续性,二是连接通道的稳定畅流能力。

1.2 水系连通理论与田园综合体的关系

水系连通性受来水量、利用量和水循环的影响,由水系的结构形式、水系的特征参数等确定。水系连通理论不仅适用于各种流域规划,对于人工打造的农业田园综合体也适用。比如水系比较密集的地区,河流纵横交错,水系的连通性好,但是对于自然水资源不太丰富的地区,水系连通性也差。对水系的连通性进行维持的根本也就是要保持水体一直处于一种流动的状态,并且要保持连续流动,不能干涸,否则会导致水系断流。在田园综合体的设计过程中,对田园综合用水进行动态平衡分析十分必要,进而才能实现水体之间相互连通,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2 水系连通理论在田园综合体中的应用

2.1 保持水量平衡。水量平衡是水系连通的基础,某一个时间段内输入与输出水量之差并扣除生态渗流就是该区域内的蓄水变量。在田园综合体中要保持有一定的水量,才能确保水系连通,防止水流干涸发生缺水现象。水系之间的相互连通畅流就可以调节水网的水量供需矛盾。对于极度缺水地区的田园综合体中可以通过引调水量补充来实现水量平衡,例如灌溉系统中,可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进行灌溉,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灌溉系统。

2.2 水系连通,调节生态用水。由于田园环境与自然的河流湖泊、山川森林环境不同,自然形成的径流、塘库较少,在田园规划过程中,为了确保水流之间可以汇聚、连通,必须要规划沟渠。规划沟渠是对整个田园进行水系综合设计,尽量保持原貌,对沟渠的走向、交汇处、径流量等进行设计,避免过度硬化,确保水流潺潺不息,在田园水系规划中形成一个连通的生态水网。

2.3 能量平衡。水流要保持持续流动,才能保持水网资源健康。在田园综合体中,规划自然的稳定径流作为主流,缺少自然条件的要进行引流,当水流入田园的沟渠之后,自然径流就会驱动水体流动,确保田园水网的能量保持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在田园水系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尽量利用自然流态,对水道、沟渠进行结合地形、原始水网恢复措施设置,引导水流流动,确保水网之间的相互连接,必要时可设置泵站、水闸等调节管护设施。

2.4 水资源可再生性。科学的规划是水资源是再生利用的关键,在田园综合体中,水流之间的相互连通也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循环利用。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对水资源进行统筹和调配,从而增强水资源的开发能力,例如可以积蓄水、季节性调节使用等,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2.5 地域文化融合。在田园综合体规划过程中,对水系连通理论进行应用,还应该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实现田园综合体的深度建设。水系连通首先要考虑恢复历史水系的办法,承担了田园综合体中的观赏性、合作性、亲子性,保留住一片乡愁。在规划水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多方面要素,切实“遵循符合乡村历史和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田园特点,注意乡土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水系规划设计不能随意,尊重地方用水方式和特点,重点保护性规划老水道,设计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建设的新水道,提高水系连通性能。在田园综合体规划过程中,既要为乡野生态供水,又要提供大俗大雅、雅俗共赏的田园风情,才能传承一脉古韵,激发乡土创意,也才能记得住乡愁。还要加强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发挥田园综合体对历史文化的载体呈现功能,实现地域文化和田园环境的融合,所以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典型案例

云和梯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境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云和县集旅游休闲、摄影观光、民俗欣赏于一体的首批4A级旅游景区,与山下“梯田小镇”崇头镇的发展息息相关。云和梯田最早开发于唐初,兴于元、明,距今有1000多年的文化历史背景,梯田海拔跨度为200-1400多米,垂直高度1200多米,其中包括了不同的地质环境,有高山、丘陵,也有谷地,历史梯田有700多层,是华东最大的梯田群,自然景观奇特,拥有梯田、云海、山村、竹海、溪流、瀑布、雾凇等自然景观。云和梯田就是水系连通理论在田园综合体中应用的一个典型案例,梯田水系丰富,利用科学,每一层梯田都是一个水利用系统单元,梯田之间水口相互连接,水流畅流不息,构成了大梯田综合体功能区。同时,梯田在水旅、农旅文化结合十分成功,与山下浮云溪隔云相望,构成了河流型湿地农业生态体系,是著名的国家级湿地景区。

结语

综上所述,水系连通理论是水环境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理论,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是驱动地区生态建设和开发的必要因素。水系连通理论在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的精准应用,既可以丰富合理田园水网布局,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又可以丰富提升田园生态旅游观赏、产业创新功能。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所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网连通性水系
偏序集及其相关拓扑的连通性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水网藻生长及铀对其生长影响的模型构建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拟莫比乌斯映射与拟度量空间的连通性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山西加快推进县域小水网配套建设
河道-滩区系统连通性评价研究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高稳定被动群集车联网连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