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进口对我国牛奶制造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7-08-24 20:11林键汝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15期
关键词:乳品进口影响

林键汝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乳品的需求逐渐增加,与此同时,大量的进口乳制品开始冲击国内乳品市场。这里有本土乳品企业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消费者存有对我国乳制品的信任危机,以及国外乳品企业看好中国市场等因素存在。该文通过对近年来乳品进口数据分析进口乳品对我国牛奶制造行业发展的影响。我国乳品企业正面临国外品牌的严峻挑战,需要从自身出发,加快行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进口 乳品 影响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5(c)-0250-03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一定程度上损坏了乳制品行业信誉,让消费者对国内产品失去信心,更多的消费者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来自发达国家的乳品,促使了进口乳品逐年增加。这类乳品在国内主要以安全、健康、营养和知名品牌为卖点吸引了数量众多的中国买家。以澳洲和新西兰为例,两国均有数量庞大的原料乳和奶牛出口至中国,此外,由于网购的迅速興盛,两国的海外代购从业者可以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尽管消费者在全球购上获得了更多的选择权,但辨别出产品的真伪和甄别出最适合自己的产品逐渐成为他们一项甜蜜的“烦恼”。对国内民族企业而言,一次行业经历的惊涛骇浪也是改革创新的契机。虽然国内绝大多数的乳品企业与世界知名企业相比存在着不少有待提高的方面,但借助中国庞大的市场空间和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技术,国内乳品企业加快了转型速度,而这正是为了重拾消费者信心。该文将从生产管理、市场价格和奶源建设等方面阐述目前国内乳品行业的现状,同时着眼于2008—2015年间乳品进口量,分析进口乳制品对我国乳品产业链的影响。

1 我国牛奶制造行业发展的现状

1.1 生产技术问题

近年来,我国牛奶制造行业发展迅速,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应对市场变化以及迎合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是针对年轻的个性的消费群体,例如90后甚至00后,各乳品企业均希望推出新产品以满足年轻人的需求,但大多数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技术将落后,而自身的产品创新能力较弱,要想赢得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实属不易。目前,乳品加工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从劳动力成本和销售价格转向了技术竞争,从传统的生产制造能力竞争转向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此外,国内目前乳品加工企业所使用的先进设备和生产线,几乎都是从国外引进,在很大程度上乳企的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受制于设备供应商。

1.2 乳制品质量问题

乳制品从饲料种植、奶牛饲养、生鲜乳运输、乳制品加工到最后销售的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质量事故。例如,三聚氰胺事件中,三鹿、伊利、蒙牛、雅士利等22家企业奶粉中检出三聚氰胺,其中三鹿奶粉含量最高,至今在消费者心目中仍留有阴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消费者渴望获得高质量的乳制品,乳制品消费量迅速增加,然而质量问题却不一定得到所有乳品企业的重视,为了减少成本,市面上甚至出现一部分用还原奶冲兑而成的“纯牛奶、高钙牛奶”等。

1.3 管理体制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乳制品行业的管理体制松散。原料奶生产由农业部门管理,乳制品加工业列入轻工部,国内乳制品流通归商业部门管理,而乳制品国际贸易划归经贸部管理。由于相互关联的产业内部被人为的分割开来,每个主管部门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制定的政策也不同,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和无效。这种体制本身容易产生“门户之见”,影响产业的发展[1]。

1.4 市场恶性竞争,打价格战

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乳品市场,为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和占领市场,众多乳制品企业实行价格战,“疯狂的特价、买一送一”等充斥了整个乳品消费市场。价格竞争是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价格战的过度发展会损伤企业乃至整个乳品行业[2]。价格战打垮了竞争对手,也打垮了自己,利润产品没有了,畅销品往往就是亏损的产品,卖得越多,有可能亏得越多,而真正利润率高的产品却是最不好卖的产品。这跟我国牛奶消费处于初级阶段相关,消费者还处在“先喝上牛奶到喝好奶的”过程。广大的牛奶消费者更多地把收入用于住房、医疗和教育等方面,但未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增加,消费意识转变,对品牌的要求就会更高,对品牌的忠诚度也会随之到来。

1.5 奶源短缺成为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根据中国农业部BOABC数据库,2015年中国奶牛存栏量整体有所下降,总存栏量1 369万头,同比下降8.7%。2016年中国规模奶牛养殖仍将稳步发展,预计中国奶牛存栏会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增幅不会超过5%,达到1 437万头。同时,国内奶牛单产水平也将保持稳步增高的趋势,预计2016年中国牛奶产量将超过3 800万吨。目前我国乳制品消费总量增长较快,但是人均消费仍是很低的,2015年,我国人均乳制品折合生鲜乳消费量36 kg,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面对中国14亿人口的国内巨大的乳品需求,为解决奶源问题,部分企业或者扩大自建奶源基础,或与周边牧场合作,但是短期之内,也难以缓解奶源短缺的现状,很多乳品企业纷纷加大进口奶粉使用。另外,还有部分乳品企业通过减少生产、提价等来应对奶源短缺。

2 乳品进口的现状——历年数据加分析

根据《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进口乳制品总量178.7万吨,同比下降7.6%,比2008年增长3.6倍;进口总额56.5亿美元,同比下降29.0%,比2008年增长3.5倍。按照干乳制品与生鲜乳1∶8折算(下同),2015年进口的乳制品折合生鲜乳约1 100万吨。由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消费者对国产乳品信心跌至谷底,在后续的几年里,以奶粉为主要的进口乳粉呈现爆发式增长,加上2010年后,海淘,电商等渠道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此类产品的消费持续增加。在2015年,虽然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放缓,民营企业的奶粉需求量减少,之前积压的奶粉数量较多,导致中国乳品进口量有所下降,但是随着消费升级,2016年的进口量再次实现了近10%的增长,尤以浙江和福建两省,增长率进口额都超过了40%,见图1。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1~11月份,我国乳制品累计产量为2 993.23万吨,同比增长7.68%。河北、内蒙古、河南、山东、黑龙江、江苏、陕西、四川、湖北、安徽是国内产量排名前10的省份,其中河南和四川同比增长都超过了20%,内蒙古、安徽和湖北均有两位数的增长。2016年,国内乳企加快产品和消费升级,大众逐渐养成消费乳制品的习惯。二孩政策的推行实施,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整个乳品行业的发展,国内外许多乳企开始在酝酿发力婴幼儿乳品的业务。

3 乳品进口对我国牛奶制造行业发展的影响

3.1 对中国乳品行业的积极影响

全国进口乳制品数量的快速增长既能满足国内消费者们对品牌选购的多样性需求,也反映了国内市场对国产乳品的信心不足,同时,国外品牌看准中国乳制品依然存在巨大缺口,尤其是中高端产品,加之相关贸易协定的签订,让更多的国外厂商把增长潜力放在了中国市场上。乳制品进口数量的增加让完全依赖进口奶粉为原料的乳品加工企业可以以较低成本的奶粉原料进行生产经营[3]。此外,有利于国外品牌把产品销往中国,自贸区的建立逐渐成为中国奶牛养殖结构升级的一股不可小觑的推动力[4]。

在本土乳品品牌与外来品牌的对抗中,不仅仅是生产环节的竞争,原料的比较一样非常重要,这也导致了牧场的比拼正日益变得激烈。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牧场的转型升级成为了乳品企业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牧场规模化养殖由于其对奶牛品种、饲养方式、卫生监控等方面效果显著已成为了世界奶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目前,国内许多中大型乳企都建起了自有牧场,更好地解决了奶源和牛奶质量的问题。

再者,国内乳企在面对巨型跨国乳企的强大竞争力时,都加强了质量控制以及加快了创新的步伐。有的国内知名乳企通过引进国外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有些企业则是通过挖掘自身的管理疏漏进而整合资源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

在研发创新发面,国内外差距正逐步缩小,国内企业也热衷于投入更多的研发经费研制出热销的产品提高利润。

3.2 对中国乳品行业的负面影响

进口乳品量的增加在促进国内乳品行业发展的同时,必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这把双刃剑可谓是直插本土民族品牌的心脏。

3.2.1 国内品牌的市场地位受到威胁

国外知名品牌乳制品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乳品行业发展机遇的同时给国内乳企带来更多的是挑战。最早一批进入国内的乳品企业大多是著名的跨国公司,他们利用其品牌优势和丰富的营销经验快速地在中国培养了一批批忠实的消费者[5]。现在,国外的一些中小企业依赖运输条件的改善和有助于出口的贸易协定的签订,也正加紧投入资源在中国市场,进一步挤压了我国乳品企业的生存空间。早几年在国内销售的进口乳制品以黄油、奶酪和奶粉为主,而这两年越来越多外来品牌的巴氏生鲜乳出现在货架上,这抢夺了本土乳企不小的利润空间。一旦这些本土乳企经营不善,甚至会造成被外来资本收购的命运,造成民族企业难以发展抬头。

3.2.2 冲击国内养殖业

我国的奶牛养殖一直都存在周期长、成本高、奶业生产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其他乳品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劣势明显的特点。大洋洲的发达国家在奶牛养殖业上有土地资源、饲料价格和单产量等优势,他们产出的原料奶和奶粉在到达中国后依然有着质量上和价格上的绝对优势。部分国内乳企在国内原料奶价格上涨时使用进口奶粉,下跌时则使用国内原料奶。这一行为在给乳企节省了生产成本的同时,却给奶牛养殖业一记沉重的打击,造成了养殖业转型发展的缓慢,最终甚至导致原料奶生产市场的萎缩。

3.2.3 损害消费者利益

国外乳制品生产成本较低并不意味着进口牛奶价格低廉,许多进口乳制品打着国外知名品牌和优质奶源的旗帜,在中国乳品市场的售价名列前茅。国内乳品行业在2008年后一直在信任危机的影响下如履薄冰,而消费者一贯比较青睐来自发达国家的进口产品。不少国内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喜好,也开始在国外投资建厂或者进口国外的奶粉。这类产品在从进口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层层加价后,所有的利润都将由消费者承担[3]。此外,进口乳制品在迅速填补乳制品缺口的时候,包括国际知名大品牌在内的部分产品都存在着许多质量问题。在部分消费者们盲目追捧和购买国外品牌的乳制品时,却可能被其损害了身体健康。

4 结语

总的来说,在我国乳品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进口乳品对国内市场带来了不可忽視的影响,既对我国乳制品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也给国内品牌的生产空间和养殖业带来巨大的冲击。我国牛奶制造行业需要从自身出发,面对不足之处,顺应全产业链发展趋势,积极应对行业洗牌,转型升级,改革乳新,发展现代乳业。

参考文献

[1] 魏传立,王福林.我国乳制品业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0(1):241-244.

[2] 倪学志.应对乳品价格战的企业竞争策略分析[J].中国物价,2006(12):30-34.

[3] 王海春.进口乳制品对我国奶业发展的影响[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1):174-175.

[4] 王惠惠,刘芳,王琛,等.中新、中澳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奶业的影响研究[J].世界农业,2016(8):57-63.

[5] 董晓霞,丁凡琳,于乐荣,等.外资进入中国乳业市场的现状、影响及对策[J].世界农业,2015(6):53-58.

猜你喜欢
乳品进口影响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乳品包装设计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乳酸菌成乳品市场新宠 年增速近40%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