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教版高中语文叙事性文本教学方法

2017-08-24 05:02郑岗
新课程·中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郑岗

摘 要:从苏教版高中语文叙事性文本的选编情况及特点出发,提出教师应尊重文本,分析文本,找准文本的切入点,充分挖掘叙事性文本价值,从而激活高中语文教学氛围,优化教学课堂结构,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叙事性文本;高中语文;教学

一、苏教版高中语文叙事性文本概述

叙事,顾名思义,即为叙述事件,是通过语言等媒介再现特定时空里发生的事件,而叙事性文本,就是以叙事性作为主要特征的文本类型。以层次划分,叙事性文本可分为故事和话语两个层次,其中故事层次主要涉及人物、事件、背景等叙事的内容,话语层面主要涉及叙述视角、时空、话语表达等叙事技巧。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有多种文学体裁,也存在着多种文本用途,其中以叙事性为主要特征的叙事性文本主要体现在小说、戏剧、传记、叙事散文、新闻等,在教材的必修部分共有22篇叙事性文本,在《传记选读》中有16篇人物传记,《戏剧选读》中有12篇戏剧节选,《红楼梦选读》中节选了6篇,《短篇小说选读》中有12篇短篇小说,《现代散文选读》中有14篇敘事性散文,《鲁迅作品选读》中有10篇小说及叙事性散文,《新闻选读与写作》中有30篇叙事性新闻作品。在选材类目方面,苏教版高中语文叙事性文本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模式设计是采取必修叙事性文本和选读文本相互结合的方式,既充分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给不同基础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具弹性的学习空间,而且也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重点以及更大的教学选择空间。

二、教学方法

(一)尊重文本

叙事性文本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对学生的精神领域阐述积极的影响,而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叙事性文本,首先是要尊重文本,充分尊重作者在特定文本中的独到体验,从整体把握文本,了解文本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时代,教师可通过搜寻相关背景资料,用于课堂讲解,或是指导学生自行收集背景材料,从中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及文化视野,深入领会并充分挖掘文本的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及价值取向,更为具体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内容,教师还应充分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有着个性化且丰富多彩的感觉及经验世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也是千差万别的。基于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感官,引导学生的多角度、多元化反应,借助叙事性文本中的内涵,不断引导并感染学生,使不同的学生个体能透过文本的表面共性,真正触及文本的深层灵魂及脉搏。

(二)分析文本

分析文本能凸显文本自身所蕴含的知识能力、审美情趣、过程方法,充分挖掘文本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及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叙事性文本不同的载体,其文本分析的要点也有所差别。例如,小说文体往往以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优美动人的文学语言赢得学生的喜爱,因而在文本分析时,教师应从小说创作及人物塑造的背景、目的着手,从宏观处分析文本的思想、情感及艺术价值,不断深化学生对作品的认识,而教材中的不同小说文本及其特定的学习重点,其文本分析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红楼梦》精彩的篇章《林黛玉进贾府》中,可从贾府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着眼分析文本,而沈从文作品《边城》可从湘西自然环境、人性心理环境等方面着眼分析文本。而叙事散文则应从知识能力着眼,关注学生的诵读、情境、理趣等鉴赏及归纳、概括等应用的过程和方法着手进行文本分析,使学生切实领悟文本独特的艺术构思、优美独到的散文语言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进一步引发学生对社会、自然、人生等多层思考。又如,戏剧文本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主要借由人物、语言、动作等形式实现叙事这一目的,因而戏剧文本需从戏剧剧情、人物关系、矛盾冲突、人物语言、动作等方面加以分析。人物传记是文学和历史有机结合的产物,其文本分析应从文本用词语句的色彩着眼,理解作者对人物的情感倾向。在分析叙事性文本时,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及多样性,鼓励学生从自身情感、视角、经验出发去品味作品,从不同层面及视角,体会并评价作品的意蕴,做出个性化的反应,以此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找准文本的切入点

找准文本的切入点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火花,提升教学的效果。一般来说,叙事性文本涵盖了精巧的题眼、个性化的人物、特定的背景环境、巧妙的文本结构等,将这些作为文本的切入点,能有效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将题眼作为文本的切入点,设计相关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并从中寻找答案,真正了解作者所要探讨的主题及思路。叙事性文本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均是为了服务于文本而存在的,因而将人物作为文本的切入点,是理解事件进展、局势形态、解读文本的关键。特定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时代为叙事性文本增添了深沉、厚重的基调,将背景作为切入点,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者情感。叙事性文本中大多由主题句概括文本内容,反映中心思想,体现文本结构,将主题句作为文本切入点,是理清文本脉络、启发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倪文锦.新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渠敬雷.“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5.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