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之探讨

2017-08-24 04:22赵男
新课程·中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读诗意境意象

赵男

摘 要: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要注意过程,首先要读诗,掌握诗歌的内容,根据意象、意境进而掌握诗歌的情感。

关键词:读诗;题目;赏人;注释;意象;意境

鉴赏诗歌首要是读。诗歌本身就很短小,它有关的每一个字都不要放过。读诗,先从题目入手,认真诵读,直到最后一个字;有注释的,务必结合诗句理解。好多情况是,许多学生,读诗,只注重诗歌本身,而忘了题目。其实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里面告诉了我们许多信息。例如,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题目既交代了季节、时间、对象,又表达了心情(“喜”)。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题目不仅交代了人物间的关系,又叙述了情节:“送”——“别”。见到这样的题目,即使还没有读诗,也可以引发丰富的联想。

鉴赏诗歌要“赏人”,这里的“人”,指诗人自己、叙述者和抒情主人公(诗中的主体对象)三者。有时这三者是一个人,有时这三者又不是一个人。比如《涉江采芙蓉》,这首诗里面的抒情主人公既可是远方的男人,也可是守在闺中的女人。诗的叙述者——作者以旁观者或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作为局外人,与诗歌咏的主体对象是分离的。置身于景物之中的叙述者,有时和诗中主人公——作者又是一体。例如陶渊明《饮酒》、陈子昂《送魏大从军》、李白《赠汪伦》、孟浩然《过故人庄》、李清照《一剪梅》等;这些诗词都直接表露了诗人的情感。

鉴赏诗歌要感知内容。诗歌按内容分类有: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羁旅诗、闺怨诗、送别诗、咏物诗等。通过辨别诗歌内容,有助于对诗歌主旨的把握。例如《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首诗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開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天然浑成。《雨霖铃》(柳永),写一对恋人长亭惜别,缠绵留恋,无奈船夫催发,他们哽咽着离别,女主人公想象着情人的去处和途中的境况,并且设想自己日后生活的寂寞孤凄。

鉴赏诗歌要注重诗歌下面的注释。注释包括作者、作品的背景,还有一些难懂的词,解释典故的意思。尤其高考试题中诗词鉴赏题的注释目的性强,帮助考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有的暗示诗的内容。例如,北京卷《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释: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②禁:消瘦。诗的首句“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诗中花正好,藤梢新,典型春景;“白发好禁春”是诗人要享受春意,没有“春去”,更无“夏来”。

诗歌鉴赏要体悟“意象”。意象是蕴含作者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还有着传统的文化象征意义,且意义较为固定。比如“月”——思乡,怀人。诗句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菊花”“梅花”——清高。诗句有“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梧桐”——凄凉悲伤。诗句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相传蜀王杜宇因被迫让位,自己隐居山林,死后化为杜鹃,杜鹃啼叫满口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像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有诗句“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羌笛”——凄切。有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些意象传达的是诗人情感志趣。

诗歌鉴赏要体会诗歌意境。意境是灌注诗人情感氛围而营造的境界。意境是情节展开的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是表情达意的手段。鉴赏意境就能把握诗人的情感。

意境,就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景语皆情语”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子夜吴歌·秋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首诗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见月怀人,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这“秋声”引发了思妇思念之情。“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著“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构成境界,见境不见人,“玉关情”自浓。

高考语文鉴赏古诗以此为抓手,对于不断变化的高考试题,以不变应万变,赢得高考。

参考文献:

刘学飞.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的情感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6.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读诗意境意象
动车上的端午读诗会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读诗的窗口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如读诗笑三遍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