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冲击及对策研究

2017-08-25 09:09邱丽萍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转型策略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

摘 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商业银行面临一系列互联网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带来的挑战,其在表内和表外的业务同时受到冲击,银行业利润明显下降,离职率明显增加,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势在必行。商业银行要学会互聯网思维,积极利用互联网优势来推动其业务的转型升级和模式创新,使商业银行和新兴互联网金融实现协调发展。通过分析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就商业银行如何实现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提出一系列有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转型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8-0075-03

引言

互联网金融利用云计算等网络技术完成资金调剂、数据传递、资金收付等行为,是一种资金融通的创新模式。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有五大模式,分别是支付模式、支付性服务平台模式、网络融资模式、网络渠道模式和虚拟货币模式。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备受青睐,归为几大原因:一是低成本、高效率;二是注重客户体验,增加客户黏性;三是属于创新信用评价体系;四是,具有“草根金融”的特性,即与传统商业银行追求规模收益不同,互联网金融发挥“长尾”效益,看重小利润、大市场。同时,互联网金融具有广泛的可得性和包容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普惠金融的思想,增加了金融包容性,市场参与者更加普及,金融服务更加切合实际需要。互联网金融在各个方向进行着差异化发展,出现了一批广受追捧的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基金、众筹融资、P2P网络贷款以及电商小微贷款等。基于大数据技术和强力搜索引擎的支持,社交网络和云计算的运用,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与传统金融相比大为降低,交易各方发生的资金期限错配和风险成本都比较低,“金融脱媒”现象日益凸显,商业银行、券商和各种交易所中介都不再需要,节省了大量的中间利润分配和员工薪酬的支出。传统进行贷款、买卖债券、股票、钱款支付等用户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出现了“无金融中介”的近似充分有效市场。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银行依靠“存贷差”获利的局面即将土崩瓦解,银行的交易型和关系型客户都在不同程度流失。互联网金融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客户体验、消费方式和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的出路在何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造成何种威胁,利弊如何?商业银行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采取什么样的策略?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是指由银行扮演中间人或代理的角色,为资金价值链上下游客户提供服务的业务。互联网金融基于业务需要,广泛设立第三方支付平台,旨在沟通消费者、商家和银行,为买家和卖家提供信用保护和安全的交易服务。当前,我国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井喷式增长,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然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造成了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叠和竞争。不仅如此,第三方支付在便捷的同时,可管理不同银行多个账户,业务已经渗透到证券、基金、保险各大领域,与商业银行的竞争愈演愈烈。“互联网+金融”的业务优势是传统商业银行在分业经营条件下无法做到的,因此广泛吸引了各类理财产品公司与之合作,抢夺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资源。比如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进行合作,对银行代销业务形成很大的威胁。

2.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削弱了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互联网金融存在不同类型的货币市场基金,实际上,“余额宝”就是直销的货币市场基金,客户资金在余额宝和支付宝账户之间的转出转入实际上就是客户购买或赎回基金的行为。余额宝的流动性与活期存款类似,但收益却高出很多倍。流动性方面,类似余额宝的互联网投资理财产品十分方便灵活,可随取随用,两小时内快速提现到银行卡,无任何手续费,完全不影响流动性。从受众来看,用户主要是年青群体,多为小额投资,青年群体具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相对较高的互联网理财认可度,因此互联网理财产品会持续抢占储蓄存款。商业银行负债业务自2014年开始,出现较大下滑,由两位数骤降为个位数。自余额宝推出,一年之内银行存款业务发生了较大变化。2015年,上市银行存款总额下降了1.95%,这是十几年来首次发生下降;另外,多家银行存贷比直逼央行上限75%的规定。另一方面,余额宝带动的货币基金则不断攀升,一年多内的增长超过了6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与银行负债业务呈负相关,互联网金融挤占了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为保证业务的正常发展,会提供更高的利息以防止存款流失,但这样做又使资金成本上升,进一步挤占商业银行利润。

3.P2P平台挤占资产业务。近年来,我国经济呈下行趋势,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受到影响。传统来看,商业银行更易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这是因为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方面采取粗放型增长方式,客户集中于大企业大公司,行业上过于集中。另一方面,广大中、小微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的贷款与规模并不匹配,常常得不到来自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P2P网贷平台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资金成本和交易成本上具有极大的竞争力。比如,阿里小微企业贷款具有比较优势,可以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进行补充甚至替代。显然,“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必然会进一步挤占贷款业务。互联网金融网络贷款平台将逐渐使商业银行脱媒。有理论认为,若对线上所有碎片化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并制定统一的贷款交易规则,与全国统一的征信平台结合,将不同的网贷平台串联成P2P综合平台,这样就可以完全绕开商业银行,颠覆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模式。

二、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转型策略

1.利用互联网金融拓展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首先,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应实现便捷支付,提供在手机APP、网页等多种形式的移动支付,尽可能延长网络自助服务的时间,并通过互联网宣传推广手机银行。其次,商业银行要不断推陈出新。比如现在许多消费者秉持超前消费和透支消费的理念,商业银行可通过这部分客户的支付行为分析其消费偏好,为各层次消费的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其贷款、消费需求。最后,互联网金融正一步步打破银行业的垄断门槛,商业银行切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应该与其实现对接发展。商业银行应当在支付方式及渠道等方面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展合作,打造线上支付结算体系。同时,银行更要重视其能够发行银行卡的优势,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接,实现客户资源共享,促进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进而满足个性化需求,吸引更多的客户,实现双赢。

2.融合互联网金融以促进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应紧跟互联网金融的浪潮,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银行自身业务中来,从产品的设计、銷售、售后全程各个方面考虑客户的需求。第一,商业银行各部门间要积极共享客户的储蓄、信贷、投资等数据信息,从各方面掌握的客户信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信贷、理财产品。第二,商业银行应建立一套能够评估客户满意度的机制,产品设计不仅要满足客户基本需求,更要汲取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优势,改进客户服务质量,给客户营造舒适便捷的体验环境。第三,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平台进行线上宣传,使网点营销和网络营销相结合,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让客户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享受理财服务。第四,商业银行要运用先进技术,推进技术创新和流程创新。可以在官方网站上设立理财专区,推出股票、保险、衍生产品等各类金融产品,打造一站式服务。第五,商业银行应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招募员工时,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人优先考虑,同时重视对现有员工的培训,优化银行员工的知识结构,使其能应对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新产品、新业务。

3.积极利用互联网金融思维推进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我国商业银行容易忽视零售业务,相反,发达国家的银行利润主要来自于零售业务。比如,“蚂蚁微贷”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其最大的优势就是面向个人和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不仅门槛低,且服务具有个性化。因此,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应该均衡化发展,推广零售业务,围绕客户的住房、消费、创业等需求,将个人贷款与其他金融产品组合营销,引导新的市场需求。同时,商业银行应该摒弃老观念,敢于扶持有发展前景、有技术的小微企业。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现金流,分析其还款意愿与还款能力,控制信用风险,减少不良贷款率。

4.建立商业银行的品牌意识,实现与互联网金融的差异化发展。与商业银行不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隐忧是其发展的最大软肋。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虽然广泛普及,但风险也在恣意蔓延。截至2016年末,全国网贷机构共4 335家,其中问题平台数量有2 251家。随着“e租宝”等风险事件的接连爆发,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成为了2016年全国“两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存在以下风险:(1)声誉风险。互联网金融具有“草根金融”的特性,与国有银行相比,资本金不充足、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且无政府信用做担保,因此天然地处于竞争劣势地位;(2)监管风险。目前分业监管体制,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缺位,致使互联网金融基本处于“野蛮生长”阶段,随时可能触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的法律底线。实际上,互联网金融覆盖的领域不仅包括货币理财或 P2P平台,还包括了股票交易、保险、银行理财等,互联网问题平台跑路事件日益危及广大金融投资者的财产安全,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呼声日益高涨。(3)信息与安全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是大数据,这隐含两大风险:其一是系统漏洞可能引起的技术风险,其二是信息泄露风险。因此,要意识到商业银行的监管严格和风控稳健是对互联网金融的比较优势,是吸引优质客户、管理客户资产和经营理财业务的关键,商业银行要更加树立品牌意识。

结论

互联网金融以低成本、高效率和关注客户体验等优势,迫使商业银行进行业务的转型升级,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的变革任重道远。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造成较大的威胁,但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也不是颠覆作用,不应过分夸大。我们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推动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和模式创新,实现两者融合发展;同时也要发挥商业银行自身的比较优势,在互联网金融的劣势之处做大做强,在客户中建立优质服务的品牌。总之,商业银行要紧跟互联网时代的潮流,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降低门槛、优化客户体验、积极与第三方支付企业积极合作,提供多样化服务实现与互联网金融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杰,贺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J].财经科学,2015,(1):11-16.

[2] 刘志坚,肖玉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启示[J].市场研究,2014,(1):23-25.

[3] 刘源,邱丽萍.中外金融集团并表监管的差异性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1):95-96.

[4] 赵旭升.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演进及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J].金融论坛,2014,(10):11-20.

[5] 胥岢.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启示与对策研究[J].西南金融,2014,(4):72-73.[责任编辑 陈丹丹]

猜你喜欢
转型策略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探析
从“澎湃新闻”上线的成功看中国传统媒体转型的策略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