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产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协同育人平台构建探索与实践

2017-08-26 14:00黄海陈美花付满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实训室应用型校企

黄海+陈美花+付满

面向北部湾经济区及东盟食品产业发展需求,秉承“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学产研用立体推进”的建设理念,协调推进食品产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协同育人平台的组织架构、管理运行制度、育人模式、师资队伍、实践条件“五位一体”建设,为北部湾经济区的食品产业发展持续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

食品产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协同育人平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推行政、校、行、企合作,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联合培养新机制。当前,联合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整合教育和产业资源,构建协同育人平台,已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课题,也是其能否适应地方需要,能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关键所在。协同育人平台是一种实体性或非实体性的育人载体,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师资队伍、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核心要素方面进行实质性合作,突出人才协同培养特征。钦州学院面向北部湾经济区及东盟食品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构建食品产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协同育人平台,协调推进平台的组织架构、管理运行制度、育人模式、师资队伍、实践条件“五位一体”建设,为北部湾经济区的食品产业发展持续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

一、平台组织架构建设

为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各参与单位的综合效应,构建企业化的组织架构,成立协同体各方参与的平台管理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管理委员会会议,负责指导平台的健康运行与发展。平台实行“平台主任”负责制,平台主任负责平台的日常运行与管理。下设综合协调部、理论教学部、生产实践部、创新研发部和应用创业部五个部门,立体化推进食品产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协同培养。

综合协调部主要由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组成,负责组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在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拟定符合食品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方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各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

理论教学部主要由学院专任教师组成,也可聘用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理论教学部主要承担校内理论和实验教学工作,并可针对协同体企业的具体要求,分方向分模块组织教学,以满足不同企业的人才需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方向或模块学习。

生产实践部主要由企业技术人员组成,学院专任教师可以顶岗锻炼的方式参与。生产实践部主要承担学生的校外实践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生产一线锻炼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生产实践部按照企业生产品种的不同划分为若干个项目组,一个企业或一类产品为一个项目组。目前设有食品检验组、质量管理组、水产生产组、果蔬生产组、饮料生产组5个项目组。学生根据自己选取的方向或模块,进入相应项目组生产实践。

创新研发部由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主要承担学生的创新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指导,在理论教学、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产品研发的创新能力。与生产实践部对应也分为相应的项目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模块方向进入相应项目组进行产品研发。

应用创业部由协同体各方人员组成,主要针对学生的创业需求而进行指导和支持。学校和参与的相关政府部门在政策、资金上为创业学生争取政府支持,并提供创业指导教育。创业学生还可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企业合作进行联合创业。

二、管理制度建设

为保证平台的健康运行与发展,保障平台运行的软硬件条件,平台在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保障了平台的健康运行,取得良好的效果。平台管理制度体系包括指导性意见、工作职责、软硬件保障制度和管理运行制度四类。

指导性意见是学校和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定的关于平台建立、运行和推进人才协同培养改革的指导性意见。包括《关于实施食品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协同培养的意见》《关于成立食品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协同培养平台的意见》《食品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协同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等。

工作职责制度是规范平台组织架构的各部门的工作职责、部门成员的工作职责方面的制度,包括管理委员会、平台主任、各部门及成员的工作职責等。

管理运行制度是规范平台日常工作程序、运行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如《关于食品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协同培养平台的管理办法》以及理论教学部、生产实践部等部门的工作规范等。

保障性制度是关于平台师资队伍、管理队伍、硬件条件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促进食品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协同培养的意见》《关于食品工程学院专任教师企业顶岗锻炼的实施方案》《关于食品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协同培养平台各协同单位间人员互兼互聘、资源共享的实施方案》等。

三、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制定制度,要求专任教师进入企业尤其是协作企业进行顶岗锻炼,顶岗内容包括生产实践、技术研发等,提升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通过高层次人才招聘,面向社会招聘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人才,充实师资队伍,优化结构,提升质量。通过互兼互聘制度,专任教师受聘企业的兼职工程师或技术顾问,企业技术骨干受聘学校的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定、实训室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等,实现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和双阵地。

组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模式改革、实训条件建设、科技服务等项目团队,根据成员的专长与兴趣,将每个成员分到各个项目团队中,每个项目团队均是专兼结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推动了平台建设、又推动了学科专业建设,达到人才的协同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团队由平台主任、企业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及部分教学骨干、技术骨干组成,根据平台实施效果评价,以立项形式进一步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模式改革项目团队根据模块方向分为食品检验、质量管理、水产加工、果蔬加工、饮料加工等子项目团队,分别由相关课程教师、企业技术员组成,以微课、课程教学资源库等形式立项,进行课程内容、资源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使之适合协同人才培养。

实训条件建设项目团队也按照模块方向分为各子项目团队,由校企各方人员组成。参照企业车间设置,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室,营造实训室的职业氛围,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提高设备利用率。

科技服务项目团队由校企各方人员组成,选取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立项科研课题,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或开发新产品。团队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协作企业转化、推广,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将其开发成实训教学项目,达到寓研于教的目的。

四、实践条件建设

平台按照“合作共建、各有侧重、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硬件建设。目前建有水产加工、果蔬加工、饮料加工、水产品加工、食品分析与检测等5个校内实训室,与钦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合作共建1处深度融合的校内实践基地,与企业共建校外生产性实践基地20余处,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促进食品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校内实训室按照“源于企业,高于企业”的建设思路,在实训室布局、企业文化氛围营造、实训项目设计、实训室管理方面均按照企业车间的形式进行建设,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建设方案的撰写、讨论、论证,使学生在锻炼基本实践技能的同时模拟企业生产的场景,为今后进入企业实习、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钦州市食品应急检测实验室是钦州市食品药品监督局与钦州学院共建的校内实践基地。该基地既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科研合作的需要,又能满足当地食品安全检验的需要。目前,该基地开出的实训项目均来自检测机构的实际工作,包括样品采集、数据处理、食品理化及微生物项目的检验等。

平台在协作企业均建有紧密融合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均由校企双方人员参与建设,实习期间通过换岗使学生完成整条生产线的生产实践。

五、育人模式改革实践

平台坚持育人“双主体、双阵地”的原则,尊重企业在平台中的主人翁地位,通过组织架构和相关制度,确保平台的管理、运行、育人均由校企双方人员参与,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协同育人。企业方面協同育人体现在:企业人员参与平台管理与运行,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及教学大纲制定、校内实训室及实训基地建设等学科专业建设,承担专业导论、生产实践、产品研发、毕业论文指导等教学任务,企业参与学生就业指导、创业指导以及与学生联合创业。

经过几年的平台建设和实践,形成了“学产研用层层递进,人设场技面面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产研用层层递进”是指人才培养的方式和目标,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分为理论学习、生产实践、创新研发、应用创业四个阶段层层推进,逐步培养学生的知识理论素养、生产实践技能、创新研发能力和应用创业潜能。要达到这个培养目标,企业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人设场技面面融合”是指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手段,校企双方在人员、设备、场所、技术等方面全面融合,双方人员互兼互聘、双方设备、场所资源共享,双方合作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并体现在教学内容、实践项目中,实现在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校企融合。

六、协同育人的经验总结

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的关键是互惠互利,学校要在技术研发、员工培训、人才输送方面给予企业支持,校企合作才能长久深入。在此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平台要有合理的组织架构和制度规范,确保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主体权,尊重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在遵循教学规律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下双方协商,才能制定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共同实施,确保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丛惠媛.校企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赤峰学院学报,2014,(8):265-267.

[2]邓前军,陈东初,袁毅桦.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行业协同育人平台的研究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131-133.

[3]蔡志奇.协同育人平台的背景、内涵及管理要素研究——基于应用型本科教育视阈[J].现代教育科学,2016,(04):46-50.

[4]卢秀容,陈伟.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6,(18):111-113.

猜你喜欢
实训室应用型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