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如何实现教育创新

2017-08-26 08:02谢春丽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泰语玉溪语种

谢春丽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部,与东南亚国家越南、缅甸、老挝接壤,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中缅段1997公里,中老710公里,中越353公里。云南是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也是沟通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最前沿的战略重镇。玉溪属于滇中城市,近年来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来往实现了零的突破,玉溪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领域还在不断拓宽中。东南亚语教育在云南也是面最广、学习人数和以东南亚语为职业的人群最多的省份,东南亚语种的教育在云南省随着“一带一路”的战略推广,承担着的教育责任也越来越重要。

东南亚语人才培养教育创新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部与东南亚国家越南、缅甸、老挝接壤,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中缅段1997公里,中老710公里,中越353公里。云南是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也是沟通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最前沿的战略重镇。玉溪属于滇中城市,近年来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来往实现了零的突破,玉溪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领域还在不断拓宽中。东南亚语教育在云南也是面最广、学习人数和以东南亚语为职业的人群最多的省份,东南亚语种的教育在云南省随着“一带一路”的战略推广,承担着的教育责任也越来越重要。

一、玉溪东南亚语人才培养的现状

玉溪师范学院是目前唯一开设东南亚语专业的本科院校,目前开设了泰语和缅甸语专业,老挝语专业还在积极申报当中。泰语和缅甸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了传统的国内+国外联合培养模式,泰语采用云南省唯一开办“2+2”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缅甸语采用“2+1+1”中、缅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泰语自2006年8月招生到目前已近十年,培养的泰语人才大多在泰国当地就业或升学,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缅甸语专业于2012年开始招生,目前已有毕业生一届,大部分在境外就业。老挝语专业在积极申报中,相信不久将开始招生。

玉溪师范学院的东南亚语人才培养主要是泰语模式比较成熟,缅甸语专业还在发展阶段,趋向于成熟,老挝语还在积极筹备中。从学生数量来看,泰语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多,招生规模在稳步增加。缅甸语招生相对较少,还未实现每年招生的计划,仍处于发展阶段。从就业领域上来看,泰语、缅甸语毕业生除了考公务员、研究生,主要在境外就业,主要是在外事、经贸、私企等部门从事翻译工作。

玉溪二职中、玉溪农职院等与泰国、缅甸、老挝等国家也有教育合作项目。但是目前东南亚语人才培养还处在初级阶段,正在建设中还未招生。

二、东南亚语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创新

教育创新是“科教创新”中的一个主要方面,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创新是教育改革的有效手段。玉溪是有着25个民族的滇中城市,近年来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交往、教育合作在不断加深中。如何整合教育资源充分服务到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尤其是结合民族地域和特色产业,结合学校办学的特色专业如何做到培养应用型人才、职业化人才,促进玉溪市经济发展,发挥玉溪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玉溪也要实施走出去的经济战略,争取把特色推出去,整合资源。玉溪与东南亚的联系也会日益加深,尤其是在现有的教育合作基础上,因此,东南亚语人才培养应该发挥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作用。

(一)发挥少数民族语言优势培养适应本土人才

中缅跨境民族有哈尼族、景颇族、傣族、拉祜族、苗族、傈僳族、怒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据学者研究发现云南省内与缅甸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在语言发音上有相近、相同之处。少数民族学生在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同时,学习东南亚语具有一定的优势,不仅可以培养语言学方面的学生,还可以使培养的人才把各自民族地区的优势特色发掘,建设家乡经济。同时,所培养的人才可以把本土所缺乏的资源和人力引进到家乡,结合教育体制、整合教育资源,培养适合本土经济发展的人才。通过对本土人才创新创业培养,不仅可以走出去,还可以引进来,把本土特色产品推出国门,也是本土招商引资的重要途径。

(二)创新东南亚语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东南亚语人才培养需要加大教学投入和财力投入,政府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是东南亚人才培养的最有力支持。政府可以考虑是否放低、放宽对本土少数民族学生的招生条件,针对对具有语言学习优势的少数民族学生采取降低分数线等方式进行培养。特别是在当前国家鼓励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之下,职业高校可以结合专业优势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通过政府搭建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关系,提供平台,创造机会让玉溪的本、专科院校、职业学校实现低成本、高效的国际合作办学方式,培养一批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高校结合优势专业整合东南亚语资源。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比如有的高校体育、绘画、美术是专长,可以探索一条专业+语言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本校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交流,培养的学生既能发挥专长又能知晓语言,两国可以进行联合培养人才模式,这在若干年后可能会是一种大趋势。尤其是针对艺体类学生,随着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教育交流不断加深,合作领域的不断扩大,许多专业突出的领域合作也将不断拓宽。培养的人才不仅可以进行技艺的交流,还可以通过语言进行文化交流。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培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势必是一种趋势,语言可以充分发挥交流、交际的功能,作为一种语言文化交流的媒介作用。玉溪师范学院的美术、体育等专业结合东南亚语言技能,不仅可以与东南亚国家进行人才联合培养,还可以互换学生,培训学生。

3.高校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科研能力。重视东南亚语人才培养的同时,引入先进教育理念,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办学模式,总结经验,重视学科建设。尤其是合理设置课程,注重实践教学的实施,聘请外教和注重师资培训,支持、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和提升学历学位。

4.充分利用国际合作办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目前玉溪师范学院泰语“2+2”模式值得其他语种借鉴,泰语专业的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已就业学生单位反馈意见可知是很不错的。其他语种也可以借鉴过来,结合语种的特点充分整合国际合作办学资源,特别争取和合作高校联合培养,以低成本、高质量的培养模式来培养相关语种人才。

三、教育创新提出几点建议

提高重视程度,尤其是相关政府支持和学校支持东南亚语种专业的开设;政府支持,从政策角度上支持招生和加大教育投入;学校支持学科建设,吸收和引进人才,加大师资培养,尤其是青年教师;学校加大与对象国的学习交流和合作,尤其是搭建一条中外合作办学下,东南亚语种实现“2+2”联合培养模式普及化,也可以探索一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高校也都在不断探索当中,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教育创新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也是当前人才培养所需要的重要基础。探索一条结合本土实际情况,不仅能培养本土人才,又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创新模式也是当今对高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结合玉溪当地实际情况,培养本土少数民族学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发挥教育的功能,可采用的模式和路径值得探索。

参考文献:

[1]2017年玉溪市政府工作報告.

[2]欧颖.云南省高校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瓶颈与突破.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10).

[3]韦红萍.我国培养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发展道路.东南亚纵横,2008,(05).

[4]欧以克.中国高校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03).

猜你喜欢
泰语玉溪语种
玉溪 滇中的清流如玉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36卷)总目录
献给玉溪师院的歌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的外语语种规划
《暹罗馆译语》与现代泰语读音差异
浅析提高泰语阅读技能之我见
从《玉溪文征》看滇中传统休闲文化
浅谈《泰语听力》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云南省精品课程《泰语听力》系列论文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