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提问的两个调控

2017-08-26 12:33焦见花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先求例题调控

焦见花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营造高效课堂,必须特别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而提问则是课堂多边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手段。就课堂提问的两个调控:难易调控和长短调控进行了商榷性的探讨。

数学课堂难易调控长短调控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能及时反馈教学的信息,能有效地调控教程,是做好高效课堂的重要方法,还能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深化。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是学生启蒙逻辑思维的主要阵地,故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尤显重要。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两个调控再作研讨。

一、提问问题的难易调控——阶梯性

对于课堂教学中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提问时,应避免“一步到位”,即直接一步提问最终答案,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逐渐深入,步步提高,呈现出教与学的“阶梯”性特点,从而收到受到各个击破或逐步解决问题的效果。

例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例题:“艺术节期间,一班收到了10件手工制作,二班比一班少收了2件,那么,二班收了多少件?”学生(很快)回答后,教师把例题中的问句改为“两个班一共收了多少件?”

学生思考例题后,教师可预设以下前后衔接紧密的问题:

1.这道题告诉我们的两个条件是什么?需要求出什么问题?

2.(学生回答后)这两个条件告诉我们了沒有?(稍停,等待学生思考)那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求两个班一共收了多少件,必须先知道什么?

4.怎样列式?(10-2=8,10+8=18.先由学生分别说出各表示什么意思后,教师在继续提问)

5.第一式10-8,第二式10+8.为什么同一个“10”要用两次?

上面一连串的六个问题(包括回答),有比较强的逻辑性,环环紧扣,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或由果索因地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得到激活,一个较难的问题被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逐步解答出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得到了不同的收获。每次都“够一够摘桃子”,最后,摘到的桃子肯定又大又甜。这就是提问的阶梯性特点。

二、提问时间的长短调控——两等待时

现代教育理论中,两个等待时分别是:“第一等待时”和“第二等待时”。“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一段时间,让学生思考,暂时不要立即要求学生回答。“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后教师也要等一小段时间,然后再总结评价答案,或者再提问别的学生。这种教育理念是有科学依据的,主要是依据或利用了逻辑思维的两个特点——间歇性和跳跃性,即在连续的思维活动中,思维会出现波峰和低谷。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思维过程中,一个思维高峰与下一个高峰之间大约5~10秒。所以,在课堂提问时,必须设置一定的停顿的时间,以便让每个学生吧思维都集中在高峰阶段,有利于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课堂始终处在高效的节律中。

例题:甲乙两地相距300米,贝贝和笑笑同时从两端点出发,相对走来,贝贝每分钟走55米,笑笑每分钟走45米,两人同时在一分钟内共走多少米?他们需要多长时间相遇?

这是一道解答行程问题的应用题,虽然比较简单,但教师在预设提问时,还是应该遵循“等待时”的规律。教师可以设置问题:

1.这是相遇题,已经有距离了,需要先求什么?

(停顿一小会),(学生答:先求速度)。

2.速度是怎么得出来的?

(再停顿一小会),(学生答:55+45=100)

3.有距离,有速度,再求时间,怎么列算式?

(再停顿一小会),〔学生答:300÷(55+45)=3(分钟)〕

当然,这样的简单相遇题,对于优等生来说,可以不需停顿就能答出来,但对于后进生可就不同了,停顿是必须的。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两个“等待时”还要注意调控的灵活性,不必过于呆板。

1.等待时“不等待”

提问时假设有的学生一时答不出来,教师等待一会还是答不出来,那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或降低难度,以便让学生能基本回答出来,顺利推进教学进程.如果仍然答不出来,那就应及时更换学生回答,就不可以一味地等待了。

2.教师要“等待自己”

在提问时,有的题目比较难,学生的回答虽然距离正确答案不远(接近正确答案),但还算不上最佳答案时,教师这时要沉住气,不要急于把最好的答案或结论告诉学生,而应期待(要求)学生再充分思考一下,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出最佳答案。在这个提问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控制自己,不要急于交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底.过早交底,容易削弱提问的效果和思维的开发。

总之,准确而灵活地做好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的调控,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他们的逻辑思维,提高课堂容量。当然,要真正做好课堂提问的调控,必须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经常反思,才能达到运用熟练、课堂高效的境界。

猜你喜欢
先求例题调控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如何调控困意
求油和壶的重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灯笼填数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