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读写结合教学的课例尝试

2017-08-26 15:36李继恒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小童杨万里文意

李继恒

在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困难。一方面,因为古诗文离现代学生的生活太过遥远,语言方式变化很大,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浅,难以走入古诗文意境。另一方面,目前课堂教学重字词解释,轻整体感知;重文字翻译,轻意义领悟;重理性讲读,轻读写创结合训练。课堂上介绍背景、解释字词占据大量时间,整节课支离破碎索然无味。为此,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

古诗文教学读写结合综合性学习

一、课堂教学重点转移到记诵积累和读写结合上,字词句段的处理全由学生自学完成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不仅指出了古诗文学习目标,也明确提出了小学古诗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就是“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古诗文的文意,其实学生对照课后注释就能懂,老师用一节课来讲,事实上是降低了课堂效率。还把学生朗读体味,熟读成诵,体验欣赏的学习时间占取了;把学生深入理解文意,展开想象,练习写作的空间占用了。因此,我们把古诗文字词句段、文意和作者背景的处理,作为教学基础内容,完全交给学生自学,而将记诵积累和读写结合作为主要内容来进行。

在生字词的处理中,我们主要通过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来完成这项学习。根据《导学案》课前预习,上网查询,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课堂学习中,先由学生对照注释,联系前后文猜想、查字典、同伴互助,弄明白生字词意思,能逐句说出古诗文意思。接着教师查漏补缺。如《两小儿辩日》课后注释中没注“车盖”的意思,教师出示提前准备的秦始皇铜车马图(图1),学生们一下子就明白了。

又出示“古盘”(图2)。以车盖与人体比照,以盘与人手指相比,学生一下就理解了“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从而为深入理解课文扫清了障碍。

二、以韵律化诵读实现学生对古诗文体味情感、记诵积累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诗歌的本质形式就是诵读、吟咏,甚至歌唱。《课程标准》在朗读方面的一般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在古诗文诵读上特别要求“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诵读中,我们感受到古诗文特有的韵律美,认识到它与现代文語法上的差异,感受到情景交融、不可言说的意境美,感受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对经典的诗文,只有反复吟诵才能深刻的体味,只有反复诵读才能铭刻在心,完成学习积累。

1.标出停顿和重音,在教师范读后有意识训练。古诗文的停顿很重要,只有科学的停顿,才能读准文意。如《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最后一句,是“夫子/家禽”还是“夫子家/禽”。明显,联系上文的“君家果”,可知应是“夫子家/禽”。若不能标出准确停顿,意思肯定就不一样了。另外重音训练也很重要。比如“此是君家果”中的“君家”要重读,因为这是暗指“杨氏”与“杨梅”之间的联系,是孔平着重表达的地方。同样“夫子家禽”的“夫子家”也肯定须重读了。根据这样科学的指导,老师开展有意识的范读和学读训练。文中意思就呼之欲出了。

2.分角色朗读,体会和交流古文情趣,增强学习兴趣。选三名学生,分别扮演孔平、杨氏子和旁白,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让学生重点体悟断句和重读。特别是孔平和杨氏子“君家果”与“夫子家禽”中的重读练习,文中意思就很明白了。

3.以补充句式为依托,开展背诵尝试训练。如《杨氏之子》,我们把原文简化成:梁国()九岁,()。孔君平(),父(),乃()。为(),果()。孔()曰:“此是()。”儿()曰:“未闻()。”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提示进行背诵训练。接着在取消提示的情况下再行背诵,学生很快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背诵下来。

三、读写结合的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深入的学习

古诗文大量的留白,是学生展开想象力,进行情景写作的好素材。比如,《舟过安仁》,教师提问学生“诗中有几个人物?”学生根据诗文“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回答“有两个人物,两小童”。老师让学生联系题目《舟过安仁》,再想。学生这才注意到一直在密切观察两小童的作者——“诗人杨万里”。教师就让学生以各种形式表现诗人与两小童之间可能出现的对话,生成了许多有趣的小文,比如马恩怡同学《舟过安仁》改编的课本剧:(节选)

(杨万里见两小童巧借小伞使风行舟,便想考他一考)。

杨万里:那我可要考考你们了。两位小哥,在这么深的河水里,你们能不能不用网子抓起一条鱼呢?

[这时玉含拿起一袋米(鱼食),将米撒向水里,瞬间鱼儿就聚拢来]

玉含:先生您看,这鱼一见米(鱼食)就都游过来了!

(说着玉含轻松地抓起一条小鱼,又把它放入水中。杨万里十分惊愕。)

杨万里(沉吟了一会,灵机一动):哟,不错不错。我这里有一根点了火的木棍,你们能告诉我这火是从哪里来的吗?

[玉含挠了挠头,旁边的悠然笑了。接过火棍,插入水中,火熄灭了。]

悠然:先生,哪能告诉我,这火光去了哪里吗?

杨万里(大吃一惊):哎呀,真是两名神童呀!

悠然:先生,我们就是两个小渔童而已。您慢慢欣赏风景,我们要走了……

(说话间,就消失在芦苇荡中)。

小学古诗文读写结合的课堂实践改革,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全面落实了听说读写和思维训练等语文综合素养学习,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效果,为小学古诗文学习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

猜你喜欢
小童杨万里文意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歌颂伟大的新时代
杨万里诗一首
顽皮小童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表达准确,文意清晰
不放刺
小池
借你一双明亮眼,力拨迷雾见阳光——破解文言文文意理解常见设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