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日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2017-08-26 16:24杨清玉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日语人文大学

杨清玉

人文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在大学日语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培养优秀日语人才的有效途径。对大学日语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现状、必要性和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大学日语语言教学人文教育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本质。教育需要教授知识,但更需要育人,而人文教育就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格、社会规范、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等均属于人文教育的范围。在日语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怎样思维,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日语人才。

一、大学日语教学中人文教育现状

(一)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日语教育更多的是注重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的传授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单一的日语知识的传授上,把语言作为符号进行讲解,往往在教学中忽视了人文教育。同时,很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偏重精读课、听力课等实用技能课程,与人文教育相关的课程则被边缘化,学时和学分少,与人文教育相关的师资力量也薄弱,人文教育未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

(二)教学模式单一

在传统的日语教学中,教师仍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语法—翻译法”,花大量时间进行单词解释及语法讲解,而没有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虽然学生掌握了大量词汇和语法知识,也取得了国际日语能力考试一级或二级资格,但在用人单位的面试中却很难顺利通过,在跨文化交际中说不出地道的日语,极易产生误会和摩擦。

(三)存在急功近利思想

受功利、实用主义等社会不良价值观的影响,有的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混日子和文凭,导致学习方向不明确、人文精神淡化以及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此外,由于课堂上老师仅仅进行词汇和语法的传授,让学生也误以为只要记住单词和语法,通过日语能力考试就算是学好了日语。因此,很多学生未从长远谋划自己的学习和人生,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没有强烈的责任感。

(四)教师人文素养不够

教师是人文教育的引导者。然而,一些教师更多的是注重传授语言技能,自己对人文教育的学习和研究远远不够,不能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比如,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日本文化的熟悉程度不高,不能很好地进行人文教育的比较,致使学生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很片面,缺乏对中日文化差异的认识,易用中国的文化标准来衡量日本的文化,按中国的思维方式、价值观来判断日本,从而导致语言交际的障碍。

二、日语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语言的基本属性是其人文性,并不是其功能性。判断学生是否学得成功,不能只看他们掌握日语知识的程度,而是看文化底蕴,即人文内涵。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有必要在日语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实施人文教育。所以,在大学日语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日本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思维习惯等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对比和鉴别能力,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优秀的思维品质和完整人格,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大有裨益。由此,人文教育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可见一斑。

三、在大学日语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方法

(一)改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1.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要精心安排课堂活动,树立学生才是课堂主体,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的理念。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设计一些主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引导他们从中感悟人生和社会,让人文教育融于教学活动中。此外,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提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制作图文并茂、内涵丰富的课件,采用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了解日本社会的思维习惯、风土人情等日本文化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大有裨益。

3.积极拓展日语第二课堂活动。把日语教学延伸到课外的人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人文素養的有效补充途径。首先,要定期开展日语演讲比赛、日本文化专题讲座、举办日语角、编导日语短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人文精神。其次,指导学生欣赏日语原版电影、收听日语广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还能让学生直观感受日本的文化。最后,推荐学生阅读日本经典的文学作品以及报刊杂志,让学生积累日本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文化知识,从而提升人文素养。

(二)改革教学体制、教材和课程安排

1.选择适用的教材。目前,各高校采用的日语教材各有侧重,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选择既能满足语言知识又能涵盖人文教育内容的教材。比如,高年级日语精读课可采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吴侃编著的《高级日语》。该教材的内容从不同侧面反应日本的文化特色以及日本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人文知识的一本好教材,能最大限度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2.开设人文教育相关课程。目前,大学对人文知识课程的开设跟不上时代需要,日语课以精读课、语法、听力等课程为主,学生主要是学习语法、单词等语言知识,对人文知识的汲取远远不够。各高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开设比较文学、人类学、跨文化交际、语言与文化、国情语言学等课程,以此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三)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文教育的成功与否。首先,教师不仅要掌握教学法,还要精通日本的政治、历史、宗教、习俗等,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技能培养和展开人文教育。其次,教师要具有教会学生对本族文化和日本文化的鉴别、理解和吸收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学生能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最后,教师还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人格魅力。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等,都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使学生在思想、审美、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得以健康成长成才。

四、结语

大学日语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是一种趋势。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必须提高自身人文素养,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把育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做事,唯此才能培养出知识扎实、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清尘.理工科独立学院外语教学与人文教育理念刍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7).

[2]邵俊秋.高校日语教学与文化导入[J].语文学刊,2011,(5).

[3]任秀娟.外语教学中关于人文教育的几个问题之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8).

[4]刘瑞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功能[J].外语教育教学,2010,(04).

[5]金香兰.大学日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缺乏及对策[J].实践与探索,2012,(06).

猜你喜欢
日语人文大学
人文
“留白”是个大学问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大学求学的遗憾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