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训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2017-08-26 02:29陈艳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心理健康心理

陈艳

随着当前我国政治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军校及高校的教育过程中,体育教育占据了重要的部分,开展有效的体育训练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训练以及成为当前体育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学生全面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从体育训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进行探析,并指出当前教育中的存在的各项问题,旨在推动学生体育教育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

体育训练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上升,社会经济及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各类价值观念呈现出稳定的上升态势。当代军校及高校的学生在自身学习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类社会环境各类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心理健康出現各类问题。所以,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此,在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推动教育的有效开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

从教育的层面来分析,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有两个,判断个体是否具有良好的认知理解能力,对外界环境的各项事务是否具有相应的判断评价标准。个体能否一直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各项活动,保持好健康向上的精神。此外就是一个人是否具备相应的抗压能力,面对挫折时的应对能力,这些都是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

经过对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统计调查后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心理健康上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了相应的独立性,但是各项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为了促进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心理健康的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理想,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内心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二、体育训练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影响

1.调控情绪,合理消除心理障碍

当前体育教学中,良好的体育训练是消除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学生在激烈的训练过程中,将自己的负面情绪都有效地发泄出来,可以为自身内心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有组织性地开展各类体育活动,让教学活动能积极有效调解学生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地引导。

2.培养心理素质,提升意志品质

各项体育活动是考验学生意志力的重要活动,在日常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定期适量增加一些挑战性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其中,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比如,各项负重越野长跑等项目,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在日常学习的环境中,各类学生之间就组成了一个小型的社会群体,群体之间的协作训练就能培养锻炼其适应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团体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适应性,让学生将来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4.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在当前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大多体育项目都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学生在这些训练的过程中,自身能力以及素质的高低都能得到有效地显现,让其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所以,通过体育训练能够对自身的有一个良好的认知,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寻更多的方法来纠正自身存在的各方面问题。让学生能够在自我完善以及反思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锻炼。

5.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良好的品质是训练者所必须具备的,如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苦的意志。为了在训练中达到自身想要的目标,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技水平,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抗击压力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提升,使得心理发展成为更健康向上的状态。

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

1.发挥体育训练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就目前体育训练的内容来看,各个训练项目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各个方面都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有诸多团队性的训练项目对性格心理较为孤僻的学生来说可以有效地帮其改正心理状态,更好地融入集体活动中,促进团队凝聚力的上升。

1.设计更多团体活动,塑造团队的凝聚力

在日常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集体发展的需要,设计出更多团体性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团体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凝聚力,从而带动学生形成良好集体荣誉感以及团队意识。这样的训练环境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内心的不良情绪和心理,让学生进行自我的教育,避免了理论教学的繁琐成分。对团队中问题突出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针对其自身问题进行对症下药,引导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教师也可以定期开展各类团队性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感受到巨大的动力以及获取成功之后的成就感,这对于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以及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2.发展鼓励教育,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教师在日常的体育训练中,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训练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关系更加的融洽,这为后续的教学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展鼓励教学以及情感教育,真正地走进每位学生的内心,从学生内心找寻教育引导的方法。对于体育素质较差的学员,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独特的亮点,并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肯定与鼓励,引导他们更全面有效地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根据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从训练中感受到最大的快乐。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从训练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找寻自我价值所在,提升各方面的心理素质以及意志品质。让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下进行自身的学习与发展,这也符合时代教育发展对于培养全面综合性人才的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将心理健康培育工作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文瑾.体育训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J].价值工程,2013,(34):280-281.

[2]李建军.浅谈训练中学生心理和个性[J].成功,2011,(04):286.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心理感受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